刘琳琳
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病毒性脑膜炎治疗中疗效观察
刘琳琳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24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120例。在对照组中对患儿进行降颅压等对症和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治愈情况以及主要症状的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之后主要症状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日都短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15 d的治愈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治疗5 d和10 d的治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和症状恢复时间, 提高治愈率, 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其主要是因为多种不同病毒所引发的, 在医学上也被称之为无菌性脑膜炎或者是浆液性脑膜炎[1]。此病通常情况下在2周内可以自行痊愈, 并且在预后没有比较明显的并发症出现, 但是如果在病毒侵犯脑膜的同时也侵犯脑实质就会出现脑膜脑炎。相关研究发现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显著[2]。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240例, 分析对比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与常规对症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24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120例。在观察组中, 男72例, 女48例。患儿年龄6个月~12岁, 平均年龄(7.9±2.4)岁。患儿平均病程(232±109)d。在对照组中, 男75例, 女45例。患儿年龄5个月~13岁, 平均年龄(7.2±2.8)岁。患儿平均病程为(235±112)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情况之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统计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情况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儿都进行降颅压、对症治疗以及采用莪术油、病毒唑、干扰素等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剂量为200~400 mg/(kg·d), 连续使用3 d。如果出现脑脊液异常的患儿需要在治疗后5 d进行复查, 如果在10 d时脑脊液仍然没有恢复正常, 就需要再过5 d进行复查。治愈是指患儿的发热、头痛、呕吐、颈抵抗以及脑脊液异常等等症状在7 d内消失[3,4]。
1.3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 数据用( x-±s)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行t检验, 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 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临床治愈效果比较 两组患儿在5 d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10 d内的治愈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在15 d的治愈率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主要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3。
表2两组患儿临床治愈率对比
表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对比
表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对比
组别例数发热头痛呕吐颈抵抗住院日观察组1203.34±1.562.12±0.852.36±1.152.87±1.2910.98±2.94对照组1207.02±2.374.46±2.383.79±2.464.68±2.2515.34±2.35 t 值—14.207810.14295.76867.644912.6897 P 值—<0.001<0.001<0.001<0.001<0.001
病毒性脑膜炎不仅会对患儿造成直接的神经组织的破损, 还会导致患儿的免疫反应紊乱, 这样就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预后也会出现发生率比较高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质量[5]。从现代的免疫学角度来看, 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具有非常充分的理论依据。丙种球蛋白具有着天然的保护性抗体, 能够利用其抗体的中和作用和调理作用来清除病原微生物, 还能够起到抑制Fc受体功能的作用, 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患儿免疫系统功能损伤的情况[6,7]。本研究中, 对24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分别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和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 观察组在治疗之后主要症状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日都短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在治疗5 d和10 d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此方法治疗起效之快, 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 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
综上所述, 对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和症状恢复时间, 提高治愈率, 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1] 李波.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130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4) :2960-2961.
[2] 黎清交, 曾素萍, 黎昌茂, 等.白细胞、C 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运用.山东医药, 2010, 50( 9) : 65.
[3] 龙胜敏, 刘佳丽.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 19( 3) : 223-224.[4] Boggild AK, Castelli F, Gautret P, et al.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s in returned international travelers:result from the GeoSentinel Surveillance Network.Vaccine, 2010, 28(46):7389-7395.
[5] 张玉彩, 邹东方, 胡婷, 等.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血清、脑脊液中SIOOB蛋白与sVCAM-1含量的变化.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19):3010-3013.
[6] 王艳凤, 王明, 郝云鹏, 等.神经节苷酯治疗儿童重型病毒性脑炎100例疗效观察.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 19(3):291-293.
[7] 孙浩, 韩红, 李朝阳, 等.儿童病毒性脑膜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临床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11): 1496-1497.
475100 河南省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