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探析

2014-07-18 12:06:51张绍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探析输液门诊

张绍辉

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探析

张绍辉

目的通过探析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 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输液治疗中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100份病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年龄、性别、抗生素药物、抗生素不良反应症状等生成Excel表, 统计分析抗生素不良反应类型、表现及抗生素药物等。结果不足10岁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31例(31%), 发生率最高;抗生素不良反应与抗生素使用类型有关, 特别是β-内酰胺类(33%)。抗生素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42%)、全身性损害为主(42%)。结论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抗生素使用类型等, 了解抗生素不良反应类型及主要表现, 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方案, 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

门诊输液;抗生素;不良反应

随着抗生素药物的不断更新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抗生素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使用抗生素输液成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另一方面药物不良反应随之增加,给患者身体造成伤害[1]。为此需了解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损害类型及影响因素, 为临床抗生素静脉给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2]。本研究对某院门诊输液治疗中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100例病例进行详细的探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输液治疗中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100份病例为研究对象,男54例, 女46例, 年龄在2~75岁之间。使用抗生素原因:泌尿系统感染38例, 呼吸系统疾病20例, 肠胃感染30例,其他感染12例。抗生素使用类型:β-内酰胺类33例(33%),林可霉素类17例(17%), 喹诺酮类28例(28%), 大环内脂类9例(9%), 其他13例(13%)。所有患者均符合抗生素不良反应诊断标准。

1.2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照性别、年龄、与抗生素不良反应相关的抗生素药物类型、抗生素不良反应类型及主要表现等生成Excel表, 研究Excel表中各要素与抗生素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总结出输液治疗中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类型, 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抗生素静脉给药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抗生素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联系 不足10岁的患者共31例(31%), 33~44岁之间的患者26例(26%),分别占据抗生素不良反应年龄分布中的前两位。具体情况见表1。

2.2抗生素损害类型及主要表现分析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42例, 发生率42%(42/100),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10例, 占10%(10/100),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0例, 占50%(50/100),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各4例, 占4%(4/100),全身性损害42例, 占42%(42/100)。皮肤及其他损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全身性损害分别占据第一、二、三位。具体情况见表2。

表2抗生素损害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分析结果

3 讨论

3.1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1抗生素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患者的药物代谢能力、药物融合血浆蛋白能力等不同, 这就导致不同年龄段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3]。本研究中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不足10岁及33~44岁之间患者为主, 分别为31%、26%。由此可见, 不足10岁的儿童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最高, 主要是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免疫系统等发育还不是很成熟, 抵抗能力低且药物消化、排泄能力相对较弱。为此护理人员在用药时, 要充分考虑到儿童患者特殊体质,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剂量、注射速度等。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重视老年人输液护理, 对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本检查, 适当调整抗生素用药方案。

3.1.2抗生素药物类型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关系 目前临床上抗生素药物多且杂, 有些药物本身毒副作用大或者长期使用产生抵抗力等, 致使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本组患者中以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等为主, 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28%及17%。为此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前, 要及时了解患者药物禁忌及病情,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3.1.3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类型及表现 本研究中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 皮疹等。

3.2预防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伤害极大, 且其与患者年龄、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有关。为此要加强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重要性宣传及用药专业培训,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用药合理性和用药水平。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禁忌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方案, 同时对患者用药后反应进行全面的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4]。此外, 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监测, 切实提高输液治疗水平, 为患者服务。

[1] 王爱丽.178例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海南医学, 2011(16):138-140.

[2] 赵志斌.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分析.医疗装备, 2012(04):29-30.

[3] 胡园.门诊输液反应的护理体会.海军医学杂志, 2013(03): 208-209.

[4] 韦润莲, 蓝琼妮, 黄霜霞.371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中国药物警戒, 2010(03):168-171.

516001 惠州市康弘药业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探析输液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VR阅读探析
图书馆建设(2018年8期)2018-08-31 02:21:06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07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