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军 刘庆杰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黄绍军 刘庆杰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治疗的1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组(A组)、坎地沙坦酯组(B组)以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坎地沙坦酯组(C组), 每组50例, 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坎地沙坦酯组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种药物组, 联合药物组和单纯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单种药物治疗, 两者疗效有协同作用。
糖尿病肾病;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坎地沙坦酯片;尿微量白蛋白
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良是导致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各种慢性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 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 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需要透析或肾移植[1]。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寿命, 社会危害相当严重。而且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总数也逐渐增多。目前认为,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 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本院内分泌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进行临床观察研究, 结果报告如下。
1.1纳入标准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内分泌门诊治疗的1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关于糖尿病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1], 表现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UAE为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并排除非早期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2一般资料 1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77例, 女73例, 年龄32~66岁, 平均年龄(52.8±3.3)岁, 糖尿病病程3.5~12.2年, 平均(6.6±1.8)年。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组)、B组(坎地沙坦酯片治疗组)、C组(胰激肽原酶片+坎地沙坦酯片治疗组),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A组患者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089, 常州千红制药), 240 U, t.i.d.;空腹服用。B组患者给予口服坎地沙坦酯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343,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 mg/d;C组患者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坎地沙坦酯片治疗, 用量及用法同上。所有患者观察疗程均为60 d。另外, 所有患者均使用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30 R, 吉林通化东宝药业有限公司)控制血糖, 严格血糖监测(每3日测一次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 h血糖), 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基本保证患者血糖达标。
1.4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 SPSS18.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参数进行变量变换后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UAER、Scr、BUN 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 联合用药治疗组(C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A组和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 两者联合用药疗效有协同作用。详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Scr、BUN变化结果
表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Scr、BUN变化结果
注:a表示同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P<0.05;b表示C组患者与A组、B组治结果比较, P<0.05
组别例数UAER(μg/24 h) Scr(μmol/L) BUN(μ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组50226.2±18.3162.4±12.5a88.7±14.463.5±15.2a6.7±1.35.4±1.2aB组50224.8±17.5161.9±11.5a86.4±15.261.2±16.4a6.5±1.25.5±1.3aC组50228.4±18.895.3±12.2ab87.9±13.351.5±12.4ab6.8±1.44.3±1.1ab
随着社会发展和饮食消费水平的提高, 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出现,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我国是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2]。糖尿病肾病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而逐年升高, 成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 是诸多并发症中致残率、致死率的较高的疾病。有资料显示[3], 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长期透析以至最终死亡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与高血糖所致的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高血压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4]。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为弥漫、结节、渗出性肾小球硬化。其中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微量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而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5]。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治特别重要, 可逆转和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向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转化。研究表明,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是体内强有力缩血管物质, 与肾脏损害关系最为密切, 是导致肾小球慢性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6]。坎地沙坦酯是一种高选择性AngⅡ受体拮抗剂, 可竞争性拮抗AngⅡ的1型受体,阻断AngⅡ的生理作用, 从而减轻肾小球内压, 减少蛋白尿排泄, 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缓解早期高滤过、高灌注状态, 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 保护肾功能。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 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 具有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调整血压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 提高纤溶系统和胶原水解酶活性,起到防止血凝, 抗血栓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生理作用。其作用机理为[7,8]:①降解激肽原, 生成激肽, 从而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②通过缓激肽和组胺多肽对血栓烷B2(TXB2)的负反馈, 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 从而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③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以提高纤溶活性, 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④降低肾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及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 从而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及其他闭塞性周围血管病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9]。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证实, 使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能够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 降低患者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 两者合用有协同作用。同时, 所有患者在本次临床研究过程中, 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提示这两种药物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37-37.
[2] 张国艳, 张浩, 牛效清.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当代医学, 2012, 18(4):145-146.
[3] 董仁齐.前列地尔与氯沙坦钾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5):55-56.
[4] 高瑶.2 型糖尿病患者与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变化的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2): 76-77.
[5] 王吉耀, 廖二元.内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79-981.
[6] Sierra C, Sierra A, Ear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high -risk patient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Vase Health Risk Manag, 2008, 4(2) : 289-290.
[7] Lazzarotto T.The best practices for screening,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Part 2.Clin Microbiol Newsletter, 2010, 32(2):9-15.
[8] 魏京霞, 王煜.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现代临床医学, 2012, 38(6):417-421.
[9] 傅汉菁, 袁申之.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2004, 24(11):698-700.
476600 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内一科(黄绍军);永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刘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