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反应的影响

2014-07-18 12:06:51李前辉艾艳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套囊乳膏利多卡因

李前辉 艾艳秋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反应的影响

李前辉 艾艳秋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全麻腹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 A组在气管插管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 g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 B组在气管插管前将等量白色医用凡士林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 分别于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测量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B组SBP、DBP、MAP、HR于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均较手术结束即刻(T1)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A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可以抑制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插管全麻;拔管反应;血流动力学

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期, 常因麻醉变浅、吸痰、气管导管刺激及伤口疼痛等, 引起呛咳、呼吸急促甚至躁动, 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使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危险性明显增加, 设法减轻全麻拔管期呛咳等反应及其引发的心血管反应一直是临床致力解决的问题[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渗透完整皮肤的浅表麻醉药, 黏膜吸收更快, 只需2 min[2]。本研究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插管前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 观察其气管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 年龄36~58岁。术前无高血压及心脏病, 手术时间2 h左右, 既往无局麻药过敏史。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 患者均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维库溴胺0.1 mg/kg、异丙酚2 mg/kg, 明视下气管内插管。术中持续静脉泵入维库溴胺及异丙酚, 术中持续监测SBP、DBP、MAP、HR、SpO2、PETCO2、ECG 等,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和调整吸入异氟烷的浓度, 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 待患者意识恢复、呼吸平稳、咳嗽及吞咽反射恢复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1.3研究方法 A组诱导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 g均匀涂抹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 B组在气管插管前将等量白色医用凡士林均匀涂抹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 分别于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测量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表示, 组内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稳定, B组SBP、DBP、MAP、HR于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均较手术结束即刻(T1)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两组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n=50)

表2两组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n=50)

注:与T1比较aP<0.05, 与实验组比较bP<0.05

对照租(n=50) T1T2T3T4T1T2T3T4 SBP(mmHg)15.9±1.216.1±1.017.2±1.117.0±1.116.1±1.018.5±1.4ab20.6±1.6ab19.2±1.3abDBP(mmHg)11.5±1.011.8±0.912.5±0.912.1±1.111.0±1.011.9±1.3ab12.7±1.2ab12.5±1.2abMAP(mmHg)12.5±1.213.4±1.214.0±1.213.6±1.012.5±1.214.1±0.9ab15.0±1.1ab14.6±0.9abHR(次/min)70±1270±1372±1071±873±1095±10ab108±10ab98±9ab指标实验组(n=50)

3 讨论

全麻患者术后恢复期, 由于麻醉逐渐变浅, 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特别是意识恢复后, 患者极不能耐受气管导管及吸痰的刺激, 致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而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呛咳、烦躁等反应[3];剧烈的呛咳和拔管刺激还易发生拔管后喉痉挛[4]。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黏膜有麻醉作用, 并且其局麻作用必须在与气管黏膜充分接触后才能发挥[5], 本研究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 使导管能接触到的气管黏摸均受到其作用而减轻了对气管黏膜的刺激, 可以增加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6], 在1~3 min即可显效, 可维持4 h左右的麻醉[7]。本研究的手术时间都在2 h左右, 两组气管插管到拔管的时间都在3 h之内,说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用于气管黏膜的麻醉维持时间不少于3 h。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混合制备而成的浅表麻醉剂, 它们均为酰胺类局麻药, 通过稳定神经细胞膜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使产生应激反应反射的感受器在反射弧的起始点即被阻断, 减少气管导管对咽喉、气管的强烈刺激, 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减弱心血管反应。综上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可以抑制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 值得在全麻气管插管中广泛应用。

[1] 罗铁山, 钱若筠, 黄建成, 等.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对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2):137-139.

[2] 缪永辉, 陈海涛.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作气管插管润滑剂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12):1238.

[3] 段雪琴, 谭滇湘.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麻术后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中国医师杂志, 2008, 10(7):986.

[4] 王阿琳, 黄海文, 王正坤.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全麻拔管期的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20):65.

[5] Barcohana N, Duperon DF, Yashar M.The relationship of Application time to EMLA efficacy.J Dent Child(Chic), 2003, 70(1):51-54.

[6] 张国智, 邹昌武, 薛瑞, 等.“复方利多卡因”用于气管表面麻醉142例初步观察.华西医学, 2002, 17(1):58-59.

[7] 张国智, 王晓, 魏新川, 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导管表面涂布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7):548-550.

471023 洛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麻醉科(李前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艾艳秋)

猜你喜欢
套囊乳膏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54
锥形套囊气管导管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护理学报(2020年13期)2020-01-07 15:52:49
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套囊压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套囊充气方法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影响
吉林医学(2018年2期)2018-03-06 05:46:18
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管理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17年15期)2017-02-27 16:54:18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8:02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