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娟
基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观察
吴瑞娟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红细胞输注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9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对其进行红细胞输注治疗, 分析红细胞输注效果。结果经治疗, 患者效果明显, 输注治疗效果与红细胞制剂存在相关性, 且与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一定关系。选取的98例患者中, 7例无效输注, 无效率为7.1%。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会因多种因素而受到影响, 输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 增加疗效。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输注;疗效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复杂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主要表现为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等典型症状。临床上则以贫血、出血以及一些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 亦可常见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等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一般较缓, 病程迁延性强, 不易治愈。红细胞输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但是存在一些不同的疗效影响因素,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1,2]。本文选取9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输注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9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其男性51例, 女性47例, 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41.5±0.8)岁。排除标准:排除自身患有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 合并睡眠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状;排除溶血性急性输血反应症状者;排除显著出血、感染和发热者, 尤其存在内出血情况者。
1.2方法 患者均应用RhD、ABO同型, 凝聚胺法交叉合血相容, 红细胞制剂进行抗体筛选呈现阴性, 依次完成输注治疗。应用红细胞输注进行治疗24 h后, 实施Hb水平予以复查, 且将此次结果相比较输注治疗前数据。排除溶血性输血、血液稀释以及显性失血等不良反应后, 如患者Hb水平并未实现预期效果, 说明红细胞输注治疗处于无效状态。预期输注治疗后Hb水平判定标准:Hb预期升高值(g/L)=90%×[输人量(L)×供者Hb(g/L)]/[0.085×患者体质量(kg)], 其中, 90%属于检验误差, 红细胞制剂需换算成全血量值, 输入量标准则是输注全血量。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以χ2检验, 计量数据以t检验, 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文所选取的98例患者中, 7例无效输注, 无效率为7.1%。患者输注335U红细胞制剂, 无效输注量26.5 U, 红细胞无效输注量与患者一般资料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无效输注量与患者一般资料关系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其它原因不明而产生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状, 属于一种造血系统严重病症, 在当前医学界依然属于一种“棘手的挑战”。伴随我国各种工业等持续发展, 新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具有越来越高现象。采取支持治疗对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具有较为重要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给以治本治疗进行保驾护航, 所有作用较为显著。在对其感染以及出血症状进行预防控制同时, 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尤其输注红细胞制剂进行治疗, 其作用具有不可或缺性[3]。因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具有较为漫长病程, 通过长期反复性输血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同种抗体现象, 从而使得红细胞输注结果并无效或是直接出现溶血反应。通常红细胞输注时适应证主要有:Hb量过低使得患者呼吸循环受到不利影响, 出血趋势较为严重且应用其他治疗方法并无效果, 患者免疫力下降且存在较为严重感染现象。应用输注红细胞治疗主要是为了提高Hb, 确保机体缺氧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有时输注红细胞候Hb并未出现上升现象, 但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则说明输血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常情况下, 在微量正常代谢外, 患者机体在输入红细胞24 h内会在机体内得到重新分布等情况。本文选取患者以将操作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反应和缺血症状患者完全排除, 而且应用RhD、ABO同型, 凝聚胺法交叉合血相容, 抗体筛选属于阴性的红细胞制剂完成整个输注治疗过程, 但是输注治疗后并未出现Hb水平上升现象, 因此患者依然存在其他原因导致无效输注[4]。出现无效输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疗费用, 且会浪费血液资源[5]。
经研究发现, 不同红细胞制剂间存在无效输注情况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通常会在15%~20%范围内。通过研究可以知道, 出现无效输注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前Hb浓度、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均存在一定关系。而且输血次数的增加, 既往输血量的增加, 会导致无效输注出现几率相应上升[6]。
总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疗效会因多种因素而出现不利影响, 主要包括患者既往输血史、患者一般资料和红细胞制剂类型等, 所以红细胞输注治疗过程中, 需综合考虑各类因素, 增加临床治疗效果。
[1] 丁琪, 马红丽, 杨育红, 等.慢性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免疫系统变化的关系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10, 23(3):335-337.
[2] 甘茂周, 兰炯采, 贡中桥.慢吐再生障碍胜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初探.中国输血杂志, 2005, 21(1):6-7.
[3] 熊金凤.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5):122-123.
[4] 张荣华.右归补肾方治疗J巨吐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导报, 2011, 17(4):130.
[5] 曾翔.环抱素A联合康立龙治疗J巨吐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河北医药, 2010, 32(1):321.
[6] 陈小洁.低热时输注血小板对J巨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疗效的影响.广州医药, 2009, 40(3):220.
Effect observation on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plastic anemia
WU Rui-juan.
Luo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ohe 4620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ed cell trans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A).Methods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year, 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plastic anemia in our hospital, th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therapy, analysis of effect of transfusion of red blood cells.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patients with obvious effect, correlation infusion treatment effect and red cell preparation, and had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98 cases were selected, 7 cases of invalid transfusion, no efficiency was 7.1%.ConclusionChronic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with red blood cells transfusion treatment effect will b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fusion treatment process should consider all relevant factors, increase the efficacy.
Chronic aplastic anemia; Red blood cell; Effect
462000 漯河市中医院血液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