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和白介素-17的水平测定
杨新华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白介素-6和IL-1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2例NSCLC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和IL-17的水平。结果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高低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IL-6和IL-17可能参与了NSCLC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两者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非小细胞肺癌;白介素-6;白介素-17
目前,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是炎症反应在其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白介素是一类广泛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 其中的白介素(interleukin, IL)-6和IL-17已经被证实参与胃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发生发展过程[1-4]。作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 以便观察两者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1一般资料 入组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52例, 男33例, 女19例;年龄39~68岁, 中位年龄56岁;病理类型:鳞癌33例, 腺癌19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3例, 中分化18例, 低分化11例;临床分期:I期8例, II期27例, III期10例, IV期7例;有淋巴结转移27例, 无淋巴结转移25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男13例, 女12例;年龄31~67岁, 中位年龄49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血清IL-6和IL-17水平检测 所有NSCLC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 每例3 ml, 常温下静置30 min, 4000 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 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公司, 试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进行试验数据分析, 两组患者血清IL-6和IL-17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1两组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 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pg/ml
表1两组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pg/ml
组别IL-6IL-17 NSCLC189.53±18.79217.54±30.32健康体检者65.07±10.2470.67±7.91 t 23.12734.568 P<0.05<0.05
2.2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高低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见表2。
NSC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 NSCLC的发病与其他大多数实体瘤一样, 与许多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关系密切。IL-6和IL-17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影响, 两者的高表达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同时两者也被证实广泛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IL-6由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合成分泌,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1 000~26 000的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动能、诱导炎症反应、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蛋白, 参与了炎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1]。在肿瘤的发生中, IL-6已经被证实参与了肺癌、结肠癌、肝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发病过程[2]。IL-17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产生, 少部分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IL-17同样也是一种促炎因子, 其合成分泌途径如下:首先由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抗原提呈细胞分泌IL-6等, 然后刺激Th细胞激活STAT3信号转导通路, 进而合成分泌IL-17。IL-17已经被证实广泛参与结肠癌、肝癌、肺癌等实体瘤的发生发展[3,4]。本文结果表明, 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进一步验证了两者在NSCLC中的高表达。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高低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提示两者的水平均随着NSCLC的疾病进展而升高, 具有评估病情及预后的作用。
表2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pg/ml)
总之, IL-6和IL-17可能参与了NSCLC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两者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1] 高伟, 赵晓霞, 郭绪晓.肺癌患者血清 IL-6、IL-8及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河北医药, 2012, 34(4):487-488.
[2] 王刚, 吕长俊, 陈绍水, 等.血浆中TGF-β1、TNF-α及IL-6动态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研究.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4(2):81-84.
[3] 地力下·司马义, 李峰, 张文杰.IL-1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0(5):611-614.
[4] 明健, 张清富, 姜彦多, 等.IL-7/IL-7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中国肺癌杂志, 2010, 13(12): 1101-1106.
Levels of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7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YANG Xin-hua
Department of Oncology, 152th Hospital of PLA,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 (IL) -6 and IL-17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A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ed the serum IL-6 and IL-17 levels in the 52 cases of NSCLC and 25 cases of healthy subjects.ResultsThe serum IL-6 and IL-17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NSCL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ealthy subjects (P<0.05).The levels of IL-6 and IL-17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clinical stage, differentiation degre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NSCLC (P<0.05).ConclusionIL-6 and IL-17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NSCLC, they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of NSCL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terleukin-6; Interleukin-17
467000 平顶山, 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