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红 张国秀
洛阳市2008~2013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王俊红 张国秀
目的 调查分析洛阳市2008~2013年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为本地区急性中毒的防控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洛阳市2008~2013年急性中毒病例数呈递增趋势, 2013年比2008年增加了61.53%, 平均每年递增12.31%;中毒者男31140例(49.04%), 女32364例(50.96%), 男女比例为1:1.04;中毒者多为初中及以下(42.63%)文化水平, 以居住农村(68.37%)的18~59岁(69.58%)青壮年农民(42.93%)居多;中毒原因主要为意外(57.18%)和自杀(29.44%);毒物类别以农药(33.14%)为多, 有毒食物(28.33%)次之;中毒途径主要为经口(78.08%)和呼吸道(15.53%)。63504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死亡4518例, 死亡率为7.11%,死亡病例主要为农药中毒(47.68%)。结论 应针对相关发病特点, 对高压力和低收入群体、农村和郊县人群加强健康教育, 减少急性中毒发病率。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急性中毒是临床急诊科的常见急症, 近年来, 我国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不断增加[1], 为进一步了解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对洛阳市2008~2013年收治的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以期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1一般资料 洛阳市区及下辖各县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63504例各类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 统计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等基本情况,中毒原因、毒物类别、接触途径以及病情转归等资料。
1.2方法 自2008年始, 洛阳市各医院均采用洛阳市疾病控制中心设计的《急性中毒病例登记卡》对入院治疗的急性中毒者进行登记, 选派专业人员于各医院病案室调取中毒者登记卡, 排除登记资料不完善、不符合要求的病例, 将资料完整的病例录入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本次调查共收集急性中毒病例63504例, 相关分析如下:
2.1发病趋势 洛阳市2008~2013年急性中毒病例呈增加趋势, 2013年比2008年增加了61.53%, 平均每年递增12.31%。见表1。
表1 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年度分布(n, %)
2.2中毒人群特征
2.2.1年龄、性别分布 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中, 男31140例(49.04%), 女32364例(50.96%), 男女比例为1:1.04;0~5岁者5603例(8.82%), 6~17岁者9973例(15.70%), 18~39岁者21072例(33.18%), 40~59岁者23112例(36.39%), ≥60岁者3744例(5.90%)。
2.2.2职业构成 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中, 农民27264例(42.93%), 学龄前儿童5603例(8.82%), 民工9744例(15.34%),学生12421例(19.56%), 职员5208例(8.20%), 退休人员1728例(2.72%), 职业不详1536例(2.42%)。
2.2.3文化程度与城乡分布 中毒者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多, 共27072例(42.63%), 其次为高中或中专学历者, 共18864例(29.71%), 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者14064例(22.15%),文化水平不详者2904例(4.57%)。居住在农村者43416例(68.37%), 居住在城镇者20088例(31.63%), 城乡比例为1:2.16。
2.3中毒特征
2.3.1中毒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 最多见的中毒原因为意外性36312例(57.18%), 如在工作、生活中无意识与毒物密切接触或受到有毒动物袭击而中毒;其次为自杀性18696例(29.44%);药物滥用3384例(5.33%);职业性中毒2424例(3.82%);医疗性中毒1464例(2.31%);投毒犯罪984例(1.55%);其他288例(0.45%)。
2.3.2接触途径 最常见者为经消化道摄入, 共49584例(78.08%);其次为经呼吸道中毒9864例(15.53%), 经皮肤黏膜2904例(4.57%), 经静脉途径1008例(1.59%), 其他144例(0.23%)。
2.3.3毒物类别 农药中毒为最常见原因, 共21048例(33.14%), 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百草枯中毒最为常见;食物中毒17928例(28.33%), 化学物品中毒12288例(19.35%),其中以酒精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最常见;药物中毒6288例(9.90%), 动植物中毒5664例(8.92%), 不详288例(0.45%)。
2.4病情转归 63504例患者中死亡4518例, 死亡率为7.11%, 死亡病例主要为农药中毒, 占47.68%(2154/4518);其次为化学性中毒792例(17.53%);药物中毒768例(17.00%);食物中毒660例(14.61%);其他144例(3.19%)。
调查结果显示, 急性中毒者男女比例为1:1.04, 无明显年龄差异, 与卢筱洪等[2]对武汉市某医院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发病人群主要为18~59岁青壮年人群, 所占比例达69.57%,略低于葛宪民等[3]对广西壮族自治区6011例急性中毒病例的调查结果。居住在乡村的病例所占比例较大, 其中农民所占比例较大, 以上结果与陈明等[4]的调查结果相符。上述人群发病数较高可能与文化水平、职业和生活环境有关, 如学历较低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且对毒物的防护意识淡薄, 往往更易中毒。多数农民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农村生活环境较差, 物品摆放杂乱, 无严格分类, 常导致误食而中毒。在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中, 最常见为农药中毒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百草枯等, 其次为食物中毒, 化学品中毒居第三位。洛阳市冬春季节气温较低, 农村无集中供暖, 多采取煤火取暖, 因此一氧化碳中毒者也较常见。此外, 本地为山区地形野生动植物较多, 被毒蛇或蝎子袭击而引起中毒者常见。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 目前洛阳市急性中毒病例逐年增加,中毒者以居住于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农民多见, 且口服途径居多, 毒物在农村以有机磷农药、百草枯最为常见, 而且百草枯中毒今年来有上升趋势;在城镇以镇静催眠药多见, 发病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 应针对相关发病特点, 对高压力和低收入群体、农村和郊县人群加强健康教育, 进一步深入对高发急性中毒类型的研究, 减少急性中毒发病率。
[1] 刘淑英, 赵敏, 王玉芝, 等.616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6):401-402.
[2] 卢筱洪, 谭玮, 吕锡锋, 等.160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0, 23(6):677-679.
[3] 葛宪民, 蒋东方, 刘清华.广西2005-2009年急性中毒6011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4(8):699-701.
[4] 陈明, 李文, 覃坚.1712 例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研究.医学动物防制, 2013, 29(5):532-533.
2014-05-04]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8zy019)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张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