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预作用的研究

2014-07-18 12:06:53郝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肝功治疗仪肝病

郝毅

·中医中药·

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预作用的研究

郝毅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方法, 治疗组(30例)予清热解毒膏贴敷配合复肝宁口服, 对照组(30例)予肝病治疗仪配合复肝宁口服, 疗程4周, 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以判定总体疗效, 同时观察肝功能、血常规等疗效性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73.3%, 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结证能明显改善肝功能, 且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 具有广泛的临床发展前景。

慢性乙型肝炎;清热解毒;中医药传统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乙肝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的传染性疾病。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每年有3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性的疾病,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1]。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尚无良策, 多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药物副作用大, 患者经济负担高昂, 难以推广, 而祖国中医药传统疗法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着特殊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 发现清热解毒膏对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目共选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3月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41.2±8.3)岁, 平均病程(14.9±7.9)年;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40.9±9.1)岁, 平均病程(13.8±8.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诊断标准[2]。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组 给予清热解毒膏贴敷配合复肝宁胶囊口服。方药组成:茵陈25 g、栀子15 g、大黄10 g、贯众25 g、茯苓25 g、苦参25 g共研细末。将上述药物混合, 烘干研末,用蒸馏水150 ml、醋50 ml、蜂蜜50 ml、冰片、樟脑(20:1)调至糊状备用。取适量贴敷于肝区, 同时给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贴敷部位, 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30 min/次, 1次/d。复肝宁胶囊(吉林省中研药业有限公司), 3次/d, 6粒/次, 口服。

1.2.2对照组 给予肝病治疗仪(DG-982电脑程控肝病治疗仪)配合复肝宁胶囊口服治疗。将肝病治疗仪贴片敷于肝区, 调至中频, 电流以患者适宜为准, 脉冲电流刺激30 min, 1次/d。复肝宁方法同治疗组。

1.3观测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4周结束后评价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的肝功变化及主要症状、体征变化作为疗效性指标, 同时记录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等安全性指标,并注意不良反应。

1.4临床疗效标准[3]显效:治疗4周后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正常。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70%。好转:治疗4周后ALT未正常, 但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4周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未见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变化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变化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变化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a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时间ALT(U/L)AST(U/L)TBIL(μmol/L)治疗组30治疗前167.20±72.21120.33±36.8329.21±8.25治疗后48.39±20.58ab42.37±12.53ab12.35±6.16ab对照组30治疗前171.31±68.91107.53±36.6228.17±7.28治疗后556.52±24.62a50.26±10.65a9.42±4.63a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传统中医学“肝著”、“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本病因正气亏虚, 湿热疫毒为其主要致病因素及始动因素[4], 慢性乙型肝炎多因湿热之邪稽留不去,肝失疏泄, 气行不畅致瘀血, 蕴结日久, 损伤肝脾肾三脏, 导致气血亏虚, 脏腑功能失调, 终形成邪恋正虚、虚实夹杂的慢性化等复杂病情表现的病理结果。

中药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法之一, 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并通过透皮吸收, 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作用较为直接, 直达病所, 直接发挥药效, 作用较强。同时中药贴敷疗法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 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便于推广, 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条“绿色治疗”之路。

根据本病的病机特点, 治法以清热利湿为主。组方中茵陈、栀子、大黄、贯众、茯苓、苦参诸药均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 能清除肝胆经之湿热毒邪, 使热去络通, 气机通畅。另外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茵陈具有利胆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5]。贯众、苦参能明显抑制乙肝病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 有降酶、促进胆汁分泌的功效。茯苓健脾利湿助运, 可以祛除湿热, 调畅气机, 养护肝体, 调节人体免疫机能, 从而促进肝脏细胞的修复。

[1] 庄辉.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中国计划免疫, 2004, 10(3): 180-181.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肝病, 2000,5(4):257-263.

[3] 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74.

[4] 李筠, 杨慧银, 张敏,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疗程疗效观察.传染病信息, 2007, 20(1):35-36.

[5] 吴其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135例.湖北中医杂志, 2000, 22(8):15.

2014-05-19]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js-0120)

130021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猜你喜欢
肝功治疗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9:06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0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及血糖、血脂代谢情况分析
医学信息(2017年23期)2017-12-05 13:44:16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5年8期)2015-10-17 10:50:10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的研究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