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霞
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董学霞
目的 探讨降低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案。方法根据护理方案将接受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65例, 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等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便秘等慢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针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方案可以降低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血肿微创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给患者生存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1]。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尽管如此, 由于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的影响, 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2]。本研究旨在探讨降低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案,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14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③治疗方案为血肿微创清除术;④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5例)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7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仅接受常规护理, 主要措施有体位护理, 监护生命体征, 监测意识与瞳孔, 康复训练包括心理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语言障碍康复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1.2.2.1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①保持病房空气清新,病房室温控制在20~22℃, 病房湿度控制在50%~60%, 并且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 2次/d。②定期探视患者, 每2小时对患者翻身、叩背1次。③用漱口液擦洗口腔, 2次/d,抑制口腔细菌滋生。④如果患者痰液黏稠, 对其进行雾化吸入, 2次/d, 必要时吸痰, 并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分泌物,达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目的。⑤如果患者昏迷较深, 此时患者不仅痰液黏稠而且量多, 患者呼吸功能较差, 此时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 严格执行呼吸道管理措施。
1.2.2.2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护理措施 ①早期给予患者放置胃管, 鼻饲胃黏膜保护剂, 这样可以中和胃酸, 减少后者对胃黏膜的刺激。②早期静脉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 这样可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③通过胃管回抽胃液, 对其进行隐血试验检查, 及早发现上消化道出血, 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立即停止进食, 减少甚至停用易导致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并遵医嘱止血, 输血,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2.2.3颅内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①每日对穿刺部位严格进行消毒, 1~2次/d。②将2 U尿激酶溶于3~5 ml生理盐水之中, 将混合液注入脑室引流管内, 夹管2~4 h后开放, 定时将引流管打开并挤捏引流管。③单纯血肿腔引流时, 引流袋应低于头部15~20 cm。如果血肿进入脑室, 引流袋应高于头部15~20 cm[4]。④患者外出检查时应先夹闭引流管, 然后再搬运患者, 这样可以预防逆行感染、颅内压波动, 搬运过程中保持头部引流管位置恰当且通畅, 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打折。
1.2.2.4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①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 2次/d。②更换无菌引流袋, 1次/2 d。③定期开放引流管放尿, 并且保持导尿管通畅, 必要时应用庆大霉素溶液冲洗膀胱, 2次/d。
1.2.2.5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 ①患者昏迷时用气垫床,每2小时对患者翻身1次, 同时按摩受压部位。此外, 骨突部位用垫气圈, 使骨突悬空, 达到减少压力的目的。②用温水擦洗全身, 1次/d。③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无碎屑, 床铺潮湿时应该立即更换。④患者侧卧时在其背部放置抱枕, 抱枕应该软硬适宜, 放置抱枕后患者身体与床之间夹角为45°, 这样可以减少对骨隆突部位的压力。
1.2.2.6便秘的预防护理措施 ①如果患者可以进食, 给予其高纤维素饮食。②每晚给予患者预防性口服酚酞片, 这样可以增加患者的肠蠕动。③如果患者严重便秘, 可以使用缓解剂, 也可以使用开塞露行保留灌肠, 切忌高压灌肠。④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否则患者用力排便可以导致腹压增高,进一步导致再次脑出血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等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便秘等慢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针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便秘等6个方面着手。肺部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病房环境, 保持呼吸道通畅,执行呼吸道管理, 抑制口腔细菌滋生等。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应用鼻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征兆, 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等。颅内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消毒, 定期更换无菌敷料以及无菌引流袋, 正确掌握引流管最高点位置, 以及采取预防逆行感染的措施。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定期更换无菌引流袋, 保持尿管通畅, 必要时用庆大霉素冲洗膀胱等。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给予患者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正确使用垫气圈、抱枕等。便秘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合理饮食, 预防性使用酚酞片, 必要时使用缓解剂或保留灌肠, 并保持大便通畅等。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等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便秘等慢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采取针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方案可以降低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阿晓军, 郝学红, 阮琳, 等.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染后防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7):1560-1561.
[2] 牛庆东, 王雪梅, 叶平平, 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7):1048-1049.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701-743.
[4] 蔡玉云, 丁煜红.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9):1353-1355.
2014-05-12]
453002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