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朋
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
李百朋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组患者心脏同步化运动相关指标比较, 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 间期、LRVPEI、SPWMD、Ts1、Ts2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超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非同步化运动;应用效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 CHF)为临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 如何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 随着超声技术的成熟和完善, 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对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 其中男55例, 女35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5.8±7.6)岁。按照超声全部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综合波群(QRS)时限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组, 125 ms≤甲组QRS时限值≤135 ms, 136 ms≤乙组QRS时限值≤145 ms, 丙组QRS时限值>145 ms, 每组3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取左侧卧位, 采用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1.5~3.5 MHz, 于患者胸骨旁的左心长轴切面键索水平进行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测定, 包括对患者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 间期、左室、右室射血前时间的差值(LRVPEI)、室间隔和后壁收缩末时间差(SPWMD)、左室内12 个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1)、左右室侧壁基底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差值(Ts2)等各项指标的测定。比较三组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 分析QRS波时限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心脏同步化运动相关指标比较, 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 间期、LRVPEI、SPWMD、Ts1、Ts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心脏同步化运动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表1 三组患者心脏同步化运动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注:与甲组比较,aP<0.05;与乙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LRVPEI(ms)SPWMD(ms)Ts1(ms)Ts2(ms)甲组3047.2±7.142.7±4.9100.5±15.851.4±6.656.5±7.5乙组3036.9±6.0a48.5±7.2a142.3±22.2a72.5±6.5a73.4±6.7a丙组3031.9±8.8ab57.0±9.1ab180.1±22.3ab79.9±8.1ab82.4±10.2ab
人体心脏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心室同步以及心室壁各个节段保持协调运动, 而相关研究显示[2],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右心室以及左心室内部的运动体现出非同步化的特点, 使得患者心室壁收缩功能下降, 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 如何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应用越来越广泛[3]。本研究显示, 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LRVPEI、SPWMD、Ts1、Ts2与QRS波时限呈负相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越小, LRVPEI、SPWMD、Ts1、Ts2的值越大, 表明QRS 波时限和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 体现出较好的效果。
总之, 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采用QRS 波时限和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有利于总体评估效果的提高。
[1] 李东野, 曹广科, 夏勇, 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的方法学评价.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8, 21(06):334-335.
[2] 易甫, 刘兵, 沈敏, 等.以心室收缩不同步作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筛选标准的疗效评价.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0, 5(01):111-112.
[3] 陶炜伟, 朱向明.现代影像学技术评价心肌运动同步化的临床研究进展.安徽医学, 2010, 21(5):466-467.
2014-05-05]
474500 河南省西峡县豫西协和医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