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体会

2014-07-18 12:06:53李凌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固定架桡骨优良率

李凌睿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体会

李凌睿

目的 分析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0例), 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甲组)以及外固定架固定(乙组)治疗, 对比两种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复位情况明显优于乙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 复位固定效果良好, 可应用推广。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 老年以及妇女比较多发, 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为研究有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疾病, 本次研究中采用钢板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架治疗, 对比分析治疗效果,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从2012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38例,年龄58~76岁, 平均年龄(67±3.1)岁。左侧骨折26例, 右侧骨折28例, 双侧骨折10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疾病。损伤原因:交通伤25例, 坠落伤20例, 摔伤19例。64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 甲组34例, 乙组30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 甲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 乙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均先给予两组患者实施臂丛组织麻醉, 之后实施手术治疗。甲组治疗方法:从桡骨远端掌侧入路, 于腕屈肌桡侧边缘进入, 并在直视下复位骨折,保证桡骨的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长度恢复正常。若出现严重的骨折压缩缺损, 复位间隙>5 mm, 将自体髂骨置入, 保证解剖复位情况良好。乙组治疗方法:在桡骨桡背侧和第2掌骨处分别作出2个切口, 并对肌腱肌肉实施钝性分离, 之后垂直作出骨干钻孔, 固定好螺钉, 牵引后实施骨折复位,保证复位情况良好, 固定外固定架, 尽量保证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1.3术后护理 甲组术后第1天可引导患者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以及腕关节功能锻炼, 先在健手的辅助下被动进行活动, 逐渐恢复到自主活动, 若严重粉碎为骨折, 有较严重的骨缺损情况, 术后可采用短臂石膏14 d, 并在固定期间固定好指间关节以及掌指关节。乙组术后可引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以及前壁关节旋转运动, 术后3周左右可逐渐进行腕关节活动, 6周左右将外固定架拆除, 引导患者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1.4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手指感觉进行评分, 优为18~20分;良为15~17分;中为12~14分;差为<11分[1]。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患者优18例, 良14例, 中、差2例, 优良率94.1%, 乙组患者优14例, 良12例, 中、差4例, 优良率为86.7%, 甲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优于乙组(P<0.05), 甲组切口感染1例, 给予消炎药物治疗后病情痊愈;乙组治疗后螺钉松动3例, 钉孔感染3例, 甲组并发症少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效果对比

3 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指旋前方肌近侧缘偏远部位的骨折疾病, 多是因高能量受损, 或合并骨质疏松, 导致骨折受损, 影响到关节面。该疾病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 多是因跌倒而采用手掌撑地, 在外力作用下导致骨折发生。临床主要采用石膏固定以及手法复位, 骨折愈合效果良好, 但对于严重粉碎骨折或部分关节面中心压缩骨折疾病, 可采用夹板或石膏固定, 治疗效果不佳[2]。本次研究中, 甲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 乙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桡骨短缩、尺偏角以及掌倾角情况, 甲组复位效果明显优于乙组。采用外固定架实施固定, 可利用韧带的牵引作用聚拢骨块, 实现骨折复位。但在复位部分碎块时,解剖复位效果不佳。钢板内固定方法是采用切开复位, 有利于保证掌倾角、前倾角以及桡骨长度的恢复, 并进行自体植骨, 复位稳固。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可有效防止肌腱发生粘连、关节僵直, 复位效果良好[3]。本次研究中, 甲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1%, 乙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6.7%, 甲组优良率明显优于乙组。采用外固定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螺钉松动, 钉道感染, 其中甲组并发症明显少于乙组, 表明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更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给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 具有微创效果, 可有效减少骨折端暴露, 较小影响局部血运, 解剖复位效果良好, 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日恢复,且安全可靠, 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1] 周显国, 李赋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94-95.

[2] 白永哲, 王丽艳, 李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09, 16(6):1051-1052.

[3] 袁义伦, 苏建敏, 侯江伟.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的疗效比较.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3):242-243.

2014-05-19]

526600 广东肇庆市德庆县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固定架桡骨优良率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0
无天于上2035(一)
航空世界(2019年7期)2019-02-16 14:42:52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KD407:悬挂器
关于对国内企业拟投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分析和研究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