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策略谈

2014-07-17 06:39:10石启凤
教师·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素养语文课堂

石启凤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感的提高,促使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显然,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立于时代教育的最前沿?

笔者结合自身的思考和研究,对小学语文专业化成长策略的途径作了如下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包括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学史知识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小学语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为了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地组织与开展起来,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和教参,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知识,积累文化常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现今的大语文教学趋势下,小学语文的综合性特征越加显著,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历史、物理、哲学、艺术、宗教、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够博学,就会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很多麻烦,一旦不能很好地解答,就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笔者在一堂公开课上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如一位教师在讲《麻雀》一课时,有一个学生问道:“为什么课文中说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而不是爱的力量呢?”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是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力的,然而由于教师没有了解到作家屠格涅夫写此作品的历史背景,不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弱小力量奋起反抗强暴的思想,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学无止境,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多参与教师在职培训,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积极开展公开课和教学比武活动,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二、灵活应变,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动态的课堂,教师的课堂要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切忌千篇一律。在新时期,学生和教师的心态、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课堂的组织形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切都对教师的智慧提出了重大挑战。加之小学语文课堂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生成性极强,互动性明显,课堂流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小学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技巧,驾驭课堂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比如,在小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可能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但是教师不能避而不谈甚至横加指责,这就需要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判断,告诉学生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将偏离教学的问题加以转化,灵巧地将其优化设计。比如,笔者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一个小男生突然说:“我觉得司马光的做法不对,砸缸时如果力气太小,就无法砸破大缸,如果用力太大,石头也能伤人性命。而且大缸砸破后口子锋利,小孩随着水冲出时也很容易割伤……”这个学生的说法让人出乎意料,但是细想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对其予以简单粗暴的否定,应该在肯定其动脑筋的同时,不偏离课文赞扬少年司马光机智、聪明、果断的中心。教师可以对学生设问:“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如果跑去求助大人,时间势必会拖得很长,小孩溺亡的可能性是不是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有更好的办法么?”在学生的集体思考和讨论后,大家一致觉得还是司马光的做法比较恰当。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得到了保证。

三、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时代在变,教育在变,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技能。具体而言,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摈弃单一的智力教育思想,取而代之以智力与非智力教育的协调发展;摈弃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取而代之以发展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摈弃学科教育思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人文素养等方方面面。从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并非词语的简单更换,它更反映出现代大语文教学在弘扬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韵塑造这两者的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努力实现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的转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参与综合实践,通过多种途径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热爱教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发挥好教师教书育人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小于语文教师而言,其师德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1)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法律规定,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不只是个人的希冀,而是全体人民对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意识日趋多元化,尤其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蚀下,很多教师的职业初衷发生了改变和动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守护自己的精神沃土,以“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为自我激励,在三尺讲台上浇灌出祖国未来的希望。

(2)要有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广大教师对待学生时“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的确,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修养的起码要求。热爱学生并不等于溺爱和放纵学生,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热爱学生,就必须对学生予以科学要求,即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仔仔细细地阅读,要踏实地做好课堂练习,要认真地对待课外作业;教师在一丝不苟的教学实践中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3)为人师表,锐意进取。“学不可以已”,同样,教也永无止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奉献,自己私下里却尖酸刻薄,斤斤计较;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自己却粗暴无礼;要求学生遵纪守归,自己却自由散漫,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先得准备一桶水。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一个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

总之,对于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专业成长史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史,都是教师珍贵的人生财富。毋庸置疑,在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与挑战,也许会走很多弯路和错路,但是只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持之以恒地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攻坚克难,相信一定能成为新时期的合格小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李艳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J].青年文学家,2012(9).

猜你喜欢
素养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美在课堂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