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灵灵
摘 要: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高中地理学业评价要努力实践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遵循地理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明确地理学业的评价标准,采取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本文构建了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学业评价体系,并对高中地理新学业评价体系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业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地理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地理教师所面对的难题。这个难题的有效解决,除了要求教师深刻领会地理教学思想外,还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虽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施行了几年,但是,从返回的各种信息看,教学评价仍然是制约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如何转变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家长的评价观念,建立符合“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理念的新课程评价体系,是摆在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从高中地理课程学业评价角度看,我们必须总结往昔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取得的成绩,反思传统的地理课程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标评价理念建立一个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促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中地理学业评价体系标准的确定
地理评价标准的设计理念是指导评价活动的基本思想,以“重发展”“重过程”“重主体”的基本理念为基础[1]。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地理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策略。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与学,利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改进教学,将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评价,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为了使新的评价体系更具操作性,我们从认知行为标准、价值观指引和表现性评价指引三个方面来对现行的地理课程标准做细化、充实和完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建立起地理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离不开对地理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二、高中地理学业评价的方式
1.过程性评价
所谓过程性,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全过程。过程性评价,也叫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通过诊断教育方案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反馈信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级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它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是在过程中进行评价的作用。
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作用,一是促进学生及时地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习的水平和质量;二是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让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2]。因此,应该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的时候,对过程性评价的情况加以报告。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学的目标,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地理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目前,多数终结性评价采用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百分制评价。从时间跨度上一般是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百分制有利于精确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容易造成教师、家长依据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序的做法,也容易产生分分计较、分数至上的不良倾向[3]。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业评价模式,只考虑学生作业、测验、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意志观念、努力付出等动态性的因素,不得不说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与当今真正需要的评价方式背道而驰,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方法也必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笔者在探索多元学业评价模式时结合了布鲁纳所倡导的“要给予努力了但不一定有好结果的学生以最高的评价”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创设了多个评价环节,让学生能充分发挥潜能和天赋。这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所占权重较大的多元学业评价模式较之传统学业评价模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4.知识评价与方法、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
传统学业评价模式只重知识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态度、情感及其他能力的评价。而多元学业评价模式既强调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也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方法是否合理,有何优缺点;对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持的情感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还有应对某种压力和挫折时,学生如何调节与适应;处理完成事情的效率,是否按时按量抑或更高效的完成。这都是衡量与评价一位学生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定。故任何一个单一的评价标准都不能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依据。
三、高中地理学业评价的实施
1.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展示反映个人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方式进行反思。
(2)引导学生自评与他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
(3)定期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不断反馈、调控和改进教学效果。
(4)家长参与评价。每一个单元开展英语学习家庭式自评自测方式,让有能力的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中,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和运用能力。
2.终结性评价的实施
(1)准确体现课标要求。每个模块的终结性测验试题要涵盖课标要求的内容,可以在命题之前列出所学内容的双向细目表,针对各个知识点在课标中不同层次的掌握要求来设计题目,严格控制各知识点的考察难度,既不过低,又不超纲。
(2)突出地理的应用性。贯彻新课标理念,发展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在地理的日常教学和模块测验中都应该确立这一基本理念。试题的设计要关注地理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3)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模块测试中增加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及关注新增内容和边缘考点不仅重视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突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起到一定的甄别功能。例如,可以将模块试题设计为100+ 50分的模式,前100分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该模块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该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后50分面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题型和难度区分。
参考文献:
[1]孙 新,彭 征.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研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0(9):80—86.
[2]高凌飚.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重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98—102.
[3]徐淀芳.学业评价中要注意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和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