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
创新教育的精髓在于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善于利用感官能力全方位地感知和发现问题,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顺多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善于利用新思想新思维解决问题。
创新教育个性素质21世纪是知识更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纪。创新教育是21世纪的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教师要充分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能够最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教育的精髓在于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教师打破常规,创新教学方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善于利用感官能力全方位地感知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世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充满了许多新奇和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寻找和挖掘。创新能力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的能力和为之积极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顺多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世间万物既存在差异又存在联系。善于理顺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极强的逻辑分析和判断能力。
3.善于利用新思想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必须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理论指导作用,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的观念、能力以及他们的性格都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是思想敏锐的一代,视野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他们能够运用已学的中学政治课内容与现实相对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材里的某些知识产生怀疑,因而要求教师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创新能力依赖于个性的发展。个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决定了人对现实的态度、倾向和选择;也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它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和个人特征。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会造就优秀的人才。因此,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具有突出个性的教师,有突出个性的教师培养有突出个性的学生。在个性倾向性上,具有独立个性的教师应当坚定执着,有革新开拓精神,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个性心理特征上,要善于独立思考,对事物持有发展的态度,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自身的优秀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教学风格。没有创新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当前的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引导个性。教师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思维,给予学生申述,辩解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的自由。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真正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教学方法的个别化,多样化,灵活化。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闪光点,为他们的真正成才提供有力条件。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在学生中培养出创新人才,那么政治教师应当如何创新呢?首先,要创新教学观念,政治教师要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方法”,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自觉地做精神的引领者,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当中。其次,要改变施教观念,创新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教在书外,理在书中”,不要搞“一言堂”,而要让学生动起来。再次,转变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手段,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网络、新媒体等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欲望,增加课堂学习的兴奋点。最后,运用情感进行教学,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讲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学生受到鼓励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会促进学生生理结构的正常运转,使学生记忆力增强,思想反应敏捷。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运用情感进行教学,要认真做好课前的情感备课,调节好进教室时的情感状态,授课时,要能够恰当地利用语言、表情展示自己的情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
中学政治教师要勇于面对挑战,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知识传授与育人相结合,是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endprint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