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宁 杨龙军
(三原县南郊中学 陕西 咸阳 713800)
摩擦力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摩擦力突变的考题常有出现且类型多,特别是随着物理过程的转变,摩擦力大小与方向均有可能变化的情况,在分析中很容易发生失误,在复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和学生平时做题的出错情况,笔者认为解决摩擦力突变问题应从物体能否保持相对静止,是否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上找到突变的突破口,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分为以下4类情况.
【例1】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受3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4N,若撤去F1,则摩擦力为
A.10N,方向向左
B.4N,方向向右
C.4N,方向向左
D.零
图1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6N,撤去F1后,因F2<6N,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分析知选项B正确.
【例2】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0m/s运动,已知它与水平面成θ=37°,如图2所示,PQ=16m,将一个小物体无初速度地放在P点,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问当皮带逆时针转动时,小物体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多少?
图2
解析:当刚放在传送带上时,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为
滑行时间
滑行距离
当物体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继续加速,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摩擦力的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加速度为
因为
又
解得
所以,小物体从P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
【例3】如例2中 ,若μ=0.8,小物体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多少?
分析:当物体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由于mgsinθ<μmgcosθ,滑块相对传送带将由动转静,滑块由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匀速下滑.
因为
又
解得
所以,小物体从P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
【例4】长直木板上表面的一端放置一个铁块,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将放置铁块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地向上抬起,木板另一端相对水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铁块受到摩擦力Ff随木板倾角α变化的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图3
本题应分3种情况进行分析:
(1)当0≤α<arctanμ(μ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铁块相对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铁块受静摩擦力作用其大小与重力沿木板面(斜面)方向分力大小相等,即Ff=mgsinα,α=0时,Ff=0,Ff随α增大按正弦规律增大.
(2)当α=arctanμ时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由题设条件可知其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3)当arctanμ<α≤90°时,铁块相对木板向下滑动,铁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根据摩擦定律可知Ff=μFN=μmgcosα,Ff随α增大按余弦规律减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图可能正确地表示了Ff随α变化的图线.
总之,当物体达到相对静止时,摩擦力才有可能发生突变.能否保持相对静止,分析最大静摩擦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