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夫妇》的评价系统理论分析

2014-07-12 13:20:04姚少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句法夫妇子系统

姚少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225)

《X夫妇》的评价系统理论分析

姚少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225)

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着眼于词汇,开拓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研究领域。而运用评价理论来看威尔逊的《X夫妇》,不仅可以进行词汇分析,而且可以从句法、语境角度着手,发掘作者的潜在评价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价值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评价系统理论的研究视野。

X夫妇;评价系统理论;词汇;句法;语境;赋值语义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包括概念(ideational)、人际(interpersonal)、语篇(textual)三大元功能。其中人际功能主要以小句为载体,通过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实现[1]。然而,功能句法并不是实现人际意义的唯一途径。马丁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评价系统理论(The APPRAISAL Systems)。评价系统理论主要研究说话人的赋值语义(semantics of evaluation),由态度(attitude)、级差(graduation)和介入(engagement)三大子系统构成[2]。评价系统理论的建立使人际功能研究的着眼点从句法转移至词汇层面,打破了传统功能语言学的局限,指出了新方向,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延伸和有力补充。

提出评价系统理论后,马丁等人继续深入研究,力求完善该体系。其后在2008年,马丁和怀特对三大子系统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将子系统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同时,马丁等人也致力推广其应用,评价系统理论日趋成熟和普及。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评价系统内部“严格的范畴化”使分析应用往往局限于词汇层面或小句内[3];而且理论经常使用于诸如广告、新闻报道等应用型文章中,很少应用至文学文本。针对这两点,笔者尝试打破词汇的评价局限,从句法、语境角度着手,挖掘潜在评价意义,并选用散文《X夫妇》作为分析文本,试图将评价理论运用至文学文本之中。

一、《X夫妇》中的评价系统运作分析

《X夫妇》是美国作家埃德蒙德威尔逊(Edmund Wilson)的短篇散文。文章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为创作背景,讲述X先生及其夫人为资本家卖命,打压工人运动[4]。文章总共三自然段,每一自然段构成独立的部分。而每部分的开端都含有超主位(hyperTheme),分别是:

(1)It is not hard to imagine Mr.Southworth—let us call him Mr.X,since the following picture is purely imaginary:Iwantmerely to describe a type.

(2)Yet Mr.X’s conviction of his intrinsic importance has very little basis in fact.

(3)Yet Mr.and Mrs.X are firmly convinced of their superiority.Let us see what this superiority consists of.

散文鲜少直接评论男女主人公。从上述罗列的超主位看,后者均为前者的否定,威尔逊的立场和态度似乎显得模糊不清。通过评价系统理论分析,威尔逊的价值意向不仅变得清晰,而且坚定。

(一)关于X夫妇的介绍

散文开始部分是对X先生的描述,相关词语将摘录如下:

(1)one of those deeent,pleasant,well pressed and well-barbered people(判断:规范)

(2)he represents“the better element.”(判断:规范)

(3)…he never spends money ostentatiously…(判断:妥当)

(4)…he has a conscience about civic affairs,giving to charitable causes and being opposed to political corruption…(判断:妥当)

(5)Mr.X plays a pretty good game of something…(鉴赏)

(6)He may collect first editions or etchings.(鉴赏)

(7)He gets his liquor from the same highelass bootlegger…(鉴赏)

1、2、5、6、7处使用了描述性形容词,已加粗标识。这些词语有的属于判断(judgement);有的属于鉴赏(appreciation),取决于所修饰的实体。第1、2处是关于X先生外表的描述,属于判断中的规范(judement:normality)。而5、6、7处的“pretty good”,“first”和“the same highclass”虽然修饰的是物,属于鉴赏范畴(appreciation),但是它们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X先生的形象——他仿佛一名绅士。总的说来,这五处同属社会评判部分(social esteem)。而第3、4处则是有关社会约束裁的部分(social sanction),因为它们更多与道德准则相联系。与其他几处不同的是,它们呈现的态度形式并不是由某个词语或词组实现,而是通过小句完成。

至于X夫人,散文中有关她的描述皆使用了程度副词,分别为:

Hiswife feels this even more strongly…

…she was opposed to Al Smith in the White House on the ground of his dread ful eommonness.

She dresses extremely well

…she usually notices in a Pullman that she is the only really smartwoman there

从这些程度副词中可以看出,威尔逊试图加强语势和强化聚焦。我们可以按照马丁的系统理论将上述词语进行归类。而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原文中的“dreadful commonness”通过语法隐喻转化为“dreadfully common”(见表1)。

表1 程度副词的级差子系统分析

除了词汇性孤立(lexical isolation),句法中的比较级、最高级等也可以起到强化或弱化的作用[5]142。“usually”也可表示程度,它依赖诸如“never”、“seldom”、“sometimes”、“often”等意义相似的词语,进行不同强度的对比,突显其强化程度,形成注入型强化(infused intensification)[5]141。“only”和“really”在文中强化了聚焦,突出了作者介入的势头。

在这段中,作者使用了多种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s),试图与读者形成对话交流。然而这种对话是具有收缩性的(contraction),因为威尔逊已为X夫妇确立了鲜明的形象,他希望读者与自己结盟,达成一致。词语“purely”和第一人称代词“I”表明作者的介入,是属于收缩性公告中的宣告子类(proclaim:pronounce)。

关于X夫妇的描述,作者皆使用了所谓的褒义词,然而却难以感受其赞美之情。细看下文,便可得知X夫妇绅士般的贵族生活是假,身处尴尬之境是真。由此一来,作者的赞美是假,反讽和嘲笑是真。而他却是轻柔得不着痕迹地表达自己的这一价值评判。

(二)X先生毫无根据的自我膨胀

第2部分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否定词,道出了X先生的自我优越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Yet Mr.X’s conviction of his intrinsic importance has very little basis in fact.

He is as helpless,he occupies just as cramped a position…

…he could make“no promises or recommendations,”…

…he has no real authority…

Mr.and Mrs.X…have no solid or durable value,

And Mr.X does not govern.

Yet neither bankers nor higher officials constitute a governing class:they are all merely people of various origins,various ideals and capacities…

…but they are only individuals on themake

They take no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and their power is not hereditary;they have none of the special training…

文中否定词可以归为三类,已加粗标识。分别为表示消极意义的“helpless”、含否定标记(negativemarker)的“no”、“neither”、“nor”和“none”以及弱势词“merely”和“only”(由于“merely”和“only”在文中可用“nothing but”替代,在这里也把它们归类为否定词)。

这些否定词皆反映出X先生能力有限,是判断中的才干(judgement:capacity)范畴。同时这些否定词从介入层面分析,属于收缩中的否定类别(contraction:deny)。在句子“Yet Mr.X’s conviction of his intrinsic importance has very little basis in fact”中,威尔逊使用表示转折意义的“yet”连接句子,试图邀请读者与自己一起,打破常规看法:“Mr.X’s conviction of his intrinsic importance HAS basis”。同时一系列否定词使小句充满了消极的意味,最大限度地强化语势,旗示(flag)了作者的价值立场。

在词的层面上,一些看似普通的短语如“the old West Virginia detective”和“‘Hurry Up’Crowe at Boulder Dam”,如从背景知识考究,也具有态度涵义。在语篇的角度中,连接两段的连词“And”存在着赋值语义,它含有否定的意义,突出X先生的尴尬处境。

而从句法结构上,文中有两个句子值得推敲:

Yet Mr.X’s conviction of his intrinsic importance has very little basis in fact.

Such pretensions can only be valid in the case of a real governing class.

根据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分析,上述两个句子是归属型关系过程(attribute relational process)(见表2)。

表2 摘录句子的关系过程分析

在上述的句子中,作者的态度不仅体现于属性部分(attribute),还暗含于载体部分(carrier)。“conviction”,“intrinsic importance”和“pretensions”都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涵义。“conviction”和“intrinsic importance”暗示X先生的优越性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自欺欺人;“pretensions”更是指出了他的虚伪。

结合评价系统和传统的句法分析,载体部分隐含作者的人物判断,而属性部分是对于抽象名词“conviction”和“pretensions”的鉴赏。此外,作者增强了语势,锐化了聚焦,试图得到读者的态度价值认可。这样一来,形成了双重的态度表征(attitudinal representation)(见表3)。

表3 摘录句子的评价系统综合分析

(三)X夫妇优越出身的可能性猜测

这一部分作者使用了多个条件状语从句,以总分的结构关系投射了对于X夫妇出身的各种猜测。第一个if-条件句投射了总体的猜测与假设。而后的一系列条件句展开具体想象。if-结构暗示X先生不是来自某个特定的地方,而他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物。他是指一类人,一类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这样才能与前文“Iwantmerely to describe a type”和后文“in any case”呼应(见图1)。

图1 关于X夫妇出身的各种猜测

作者使用排比句强调语势。它们不是简单的意义重复(semantic repetition)或同位(apposition),而是同一层面上的平行扩展,表达X夫妇起源的各种假设。假设越多,X夫妇的形象就越突出,从而达到加强语气的效果。

从介入(engagement)子系统的角度分析,扩展(expansion)和收缩(contraction)交织运用。以扩展中的接纳(expand:entertain)为主,投射关于X夫妇起源的各种猜测与想象。同时,“if…will…”结构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可辨的空间,使大家形成共识:某些结果是由特定的条件造成。

上述是根据评价系统理论,从态度、级差、介入三大子系统对散文《X夫妇》各段落进行了分析(见表4)。在选文中,三大子系统的运作并不完全依赖词汇,句法和语境也促进评价功能的实现。下文将就这一方面进一步阐述。

表4 《X夫妇》中的评价系统运作

二、评价意义的表达与应用

(一)词汇的评价意义

词语分为褒义、贬义及中性词三类,而这种类别的划分本身存在一定的评价成分。而分类也不是一成不变。在特定的语境下,即便是中性词,也可以赋予赞扬、讽刺的意义。正如上文所提及的连词“And”,不仅连接上下文,而且还是评论状语(common conjunction),表示“不幸地、可惜”的涵义,使文章顿时增添了几分讥讽的意味。

词语的感情色彩也能根据语境而转换。尤其是在反讽(irony)的修辞手法运用中,毕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是和词语字面意义相反,只能依赖上下文或具体的语境来分辨。例如在文中,关于X夫妇的描述,作者也使用了大量褒义词,可细看下文,便能发现作者的判断趋势。

此外,有些词或短语看似普通,却蕴含言外之意。而这类词语,评价意义一般不容易被察觉,需要结合一定的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倘若读者缺乏对于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和作者的“交流”中便容易产生信息的空缺。正如文中的“the old West Virginia detective”和“Crowe at Boulder Dam”,乍看只是简单的名词短语,没有感情色彩,但如果我们了解背后的故事,就可以知道内中涵义,从而理解作者对于X夫妇的形象塑造。类似的词语或短语在文中出现不少(见表5)。

表5 《X夫妇》摘录词(组)中的评价意义

(二)句法层面的评价意义

除了词汇,评价意义也能通过句法实现。文中选句不仅可以从及物性系统角度分析(见表2),也可以套入评价系统理论进行研究(见表3)。评价目标(即载体)为抽象的实体,由以“conviction”和“pretensions”为中心的名词短语组成。从广义上来说,句子表达的是对抽象实体的总体鉴赏。而狭义的角度来看,中心词本身就含有表示对于角色人物的否定判断。由此一来,句子构成了双重的评价意义,从客观的鉴赏进而隐含人物判断,最后凝结出作者对于角色的主观情感。

排比句式与级差子系统也有一定关联作用。王守元认为,排比结构表达的情感强度逐层递增,在最后一个排比单位时达到顶峰[6]。

文章第二和第三部分均使用了大量排比句式。马丁的评价系统区分了三种强化,分别为孤立型(isolation)、注入型(infusion)和重复型(repetition)[5]141。第二段否定句式并不是简单重复的堆砌,而是递进式的,作者意图逐步说服读者,使他们相信X夫妇的无能(见图2)。至于第三段的排比,难以套入三种强化之中,毕竟孤立型或注入型是针对词汇而不是句法结构。这里笔者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强化方式——主位突出型(thematic foregrounding),因为整个排比结构是以某个特定主题为中心而发散展开(见图3)。

图2 连续递进型

图3 主位突出型

从介入子系统角度上说,选文第三段的排比句式是对于X夫妇出身的各种猜测,每一猜测都表示着一种可能性,以if条件状语从句实现,属于扩展型接纳(expansive entertain)。条件状语越多,想象的余地越大,可辩论的空间也随之增大。也可以说,小句的叠加与排列能促成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

需要补充的是,某些固定的句式结构与一些介入类别有相应的联系。例如“if…will”结构,意味着只要前提条件满足了,效果就会形成,缩窄了可辩论的空间,对应着收缩类(contraction)。再如“Although”和“wh+ever”句式,违背常规思维,表示让步,所以也属于收缩类。相反地,“either…or…”句式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属于扩展性多声。

(三)语境层面的评价意义

上述略有提及语境对于词汇意义的影响。关于语境的理论,许多著名语言学家都提出了见解。Crystal指出,语境包括语篇中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全部背景信息[7]。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存在内在语境。内在语境需要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通过概念化、图示化而获取知识[8]。在选文中,威尔逊笔锋冷静客观,并没有表现主观的情感评价。然而通过语篇信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读者不难掌握他的态度趋势。正如上述分析中,判断抑或鉴赏,主要看评价对象侧重的是人还是物。但其实无论是判断还是鉴赏都是体制化的感情(institutionalised affect),隐含作者的情感表达[5]45。

同时,非语言语境也为评价提供了潜在的信息。文中的“Amherst”、“Al Smith”、“tennis”、“golf”、“the old West Virginia detective”和“‘Hurry Up’Crowe at Boulder Dam”等都具有社会文化方面的隐含意义(见表5)。读者需要具备这些前提或背景知识,才能与作者达成共识,从中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此外,语境与介入子系统也是密切相关。这里略举一例说明:

(1)韩礼德认为,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

(2)有学者认为,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

两句话意义相同,表达人物观点。第一句中人物有具体名字,而第二句则把名字模糊了。从介入子系统的层面分析,两者效果不一。毕竟具体的名字代表具体的出处,观点将随之变为可信,从而减少可辩论的空间;并且这个名字不只是个代号,而是代表语言学领域的权威,那么他的观点就更不容易受到质疑。但“韩礼德”就是语言学权威,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知识才能获得此信息,否则,“韩礼德”就和其他任何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三、结语

马丁的评价理论侧重词汇层面分析,然而句法、语境层面也能体现评价意义,和评价理论的三大子系统(态度、级差和介入)有密切关系。本文以Martin的评价系统作为理论依据,选用威尔逊的散文《X夫妇》作为文本,从句法、语境角度着手,挖掘发话人所表达的潜在评价意义。我们希望,马丁的评价系统不仅广泛应用于语言学,而且可以涉足文学领域。

[1]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Hodder Arnold,2000:71.

[2] Martin JR,Rose 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New York:Continuum,2007:17.

[3] 张蕾.新闻报道语篇中评价意义研究:从单一、系统的分析理论模式到综合、多层次的分析方法[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19-23.

[4] 王振昌,毛卓亮,等.高级英文写作教程(学生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103.

[5] Martin JR,White PR 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Palgrave Macmillan,2008.

[6] 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135.

[7] Crystal D.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78-79.

[8] Halliday M A K,Hasan 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An Analysis of Appraisal Resources in“M r.and M rs.X”

YAO Shao-x i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Martin’s APPRASIAL Systems lay more emphasis on lexical semantics,which extends the research domain of interpersonal aspect.The Theory will b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Wilson’s essay“Mr.and Mrs.X”.Through the study,lexical perspective is not the only focus.Evaluative function can also be encouraged in both syntactic and contextual dimensions.As a result,the authors’implied evaluation will become much clearer.And this,to some degree,broade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Mr.and Mrs.X”;The APPRAISAL Systems;lexical semantics;syntax;context;semantics of evaluation

H08

A

1009-0312(2014)02-0101-06

2013-11-13

姚少霞(1981—),女,广东南海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及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句法夫妇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句法二题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老夫妇
幼儿园(2018年19期)2018-01-31 17: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