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14-07-11 22:08:45刘志强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刘志强

摘 要:通过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中国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揭示爱国主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非传统性、客观性、竞争性和主动性等时代特征,从而弱化了民族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等,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加强从创新机制和对策研究方面进行剖析,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277-0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如何研究和把握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回应新的挑战,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向全球不断扩张,已经渗透到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但是,经济全球化也是“双刃剑”,它不仅对现有的制度、观念提出了挑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变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首先,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传统民族国家主权的相对弱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地限制和削弱了国家的传统职能,使得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家在权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全球问题的增加也使得国际因素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超国家组织日益成为制约国内政治发展的基本变量,国家的权力边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变得模糊。其次,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强烈冲击。民族国家根深蒂固的制度、传统、文化和价值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迪士尼等一些超大型的跨国公司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此外,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文明和发展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与整合,又使得许多现代的价值、文化和制度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属性,日益成为一种“全球认同”,而民族国家的主权和文化认同却出现了危机。最后,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的竞争,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方面的不平等、不公正及不合理的旧秩序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根本改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和平崛起所面临的形势及内外环境也日益严峻和复杂,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理想和现实的激烈冲突,导致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动摇,少数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和指导思想产生怀疑,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产生动摇。同时,随着全球化而蔓延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等具有国际支持背景的分离势力和恐怖组织,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筑牢共同的精神支柱,强化全民族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与强国之梦奠定坚实的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征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主线,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使大学生能真正树立起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从而随时准备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研究和把握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历史性课题。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征:非传统性特征。从传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来看,主要侧重于围绕着国家和民族核心利益的国家安全教育。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背景下,领土安全在现代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构成中的地位已经远远下降,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和多方位地冲击着国家安全的构成,国家安全的内容、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与此相适应,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中传统性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冲击与挑战。新世纪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的爱国主义安全教育,来奠定大学生全新的现代国家安全意识,这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为中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性课题。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征:客观性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越来越紧密,这表明全球化可能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也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严竣的客观挑战。在这样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也就客观而空前地凸显出来。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征:竞争性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国与国之间进行着日趋激烈的从综合国力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这场时代大潮的竞争中我们如何抵御西方发达国家支持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如何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展开竞争,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如何规避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促进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四,爱国主义教育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征:主动性特征。深刻理解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客观性特征,就更加能认识到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通过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弘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自觉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研究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金、贸易、技术、生产、服务和劳动力的全方位交流使得世界各国的各类市场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人口、贫困、犯罪、毒品和核武器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都迫切急需跨国性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这也在许多情况下客观上削弱了国家主权。endprint

(一)经济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生态环境国际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公民滋生出全球化意识,从而淡化了原来的国家认同。不少大学生受到“全球主义”、“地球大同”、“超民族主义”和“非民族国家化”等西方社会理念,和以“全球公民”自居的国际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影响,认为民族国家“已经过时”,出现了所谓的“新认同政治”,即他们关注全球和人类整体利益已远远大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正在逐渐淡化民族国家意识。

(二)经济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在中国日前崛起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遏制、西化、分化和弱化等手段,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安全带来了各种潜在的威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缺乏警惕性和对其盲目乐观,忧患意识淡薄,没有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三)经济全球化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失落,爱国主义思想信念动摇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极力宣扬其“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利用一些青年大学生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向发展中民族国家输入其腐朽的意识形态,从而模糊了大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对国情的辩证分析,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怀疑和否定,割裂了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四)经济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日渐削弱了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西方国家充分利用中国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机会,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国家权力和学术、文化、信息传播的优势形成的文化霸权,大肆推行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和社会文化,不断通过商品、影视文化、网络信息等载体,将各类带有明显的政治、文化色彩的信息传播进来,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优势,通过培植直接的消费示范群,来引发中国青少年向往、追逐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上述种种都使中国部分大学生丧失殆尽了在他们的头脑中的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观念。

(五)经济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

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强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功利化和世俗化,将追求经济效益上升至第一位,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倡导的国家利益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会妨碍他们个人利益的实现。而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民族、国家的依存关系,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缺少民族责任感的事实。

四、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研究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并不矛盾,大学生应把个人的命运紧紧地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在爱国主义旗帜的鼓舞下,以实际行动,履报国之志,行报国之举。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理性爱国的思想武器;“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学生只有胸怀祖国,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这也是当下中国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中的紧迫要求。

(二)加强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体现的中华儿女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责任感,“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革命文化传统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弘扬这些,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发起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热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应结合当代现实特点,赋予爱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新的意义,其必然能显示出传统的民族精神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三)加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当代大学生更应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并非政治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以民族国家的独立发展为表现方式的,是与维护和发展民族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紧密联系的。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之间的尊重、理解、沟通与信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大局,珍惜发展机遇,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自觉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五、创新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应创新中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提高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觉悟,也是践行“中国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多元化教育模式的选择机制

审视中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和价值观差异,设定不同教育模式的选择机制,注重将爱国主义渗透到学校课程和社会各个层面的隐性教育中;同时,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多元教育方法来改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使学生认真思考人生理想、民族命运、国家前途、世界未来;另外,应侧重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春风化雨般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强化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实践机制

中国主要是由高校及老师承担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故而偏重课堂上灌输爱国主义的知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大而空,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社会实践机制。不经过社会实践,盲目的热情和空洞的说教,只能使爱国主义成为应试教育下的一种知识和一种功利的态度。爱国不只是爱国口号和歌曲,而是要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但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很难具有可操作的实践基础,易造成学生表面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深处却忽视的尴尬局面。因此,要将爱国主义的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机制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客体变为主体,才能取得实效。endprint

(三)新媒体和网络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经济全球化时代应注重以新媒体教育、网络教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建设。媒体应自觉、隐蔽地扮演着爱国主义教育者的角色。而电影、出版、电视和音乐等文化行业对爱国主义的宣扬更应开动脑筋、开足马力,坚定国民对国家的热爱。

(四)大学生理性开放爱国观的培育机制

高校应针对不同学生对爱国主义认识的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因人而异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要加强理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内容,有的高校忽视对大学生理性爱国观的培育,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更是少见。对非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应进行深刻分析与批判,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爱国观。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高校应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继续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基础上,改进原有的空洞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的规律,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个性,以及自尊、自主、自强、自律的意识,使他们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的碰撞、交错和整合时,能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选择和行为准则。同时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深刻体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并以主人翁的精神,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接受爱国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自觉地指导自己的爱国行为,成为真正自觉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王雯姝,邓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主要视阈[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2] 叶中锋.全球化视野下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

[3] 成四堂.略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8).

[4] 冯永君.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5] 郑文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9:43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6:46
On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5:56:12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