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2014-07-11 18:45:22杜志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阿坝州旅游产业产业发展

杜志

摘 要:旅游业正在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四川省阿坝州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其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及发展策略虽在某种程度上推进和扩展了其旅游市场,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阿坝州旅游资源现状及旅游的条件策略入手,深入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并探讨促进阿坝州旅游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阿坝州;旅游产业;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59-02

旅游产业是指旅游业和为旅游业提供物质、文化、信息、人力、智力、管理等服务和支持的行业。旅游产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体,即人们经常说的“大产业”。旅游产业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其增长不仅与众多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密切联系,而且其发展也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关联带动作用。其综合性、牵动性使旅游业对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保险乃至物流业的发展发挥着助推和粘合作用,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一、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是阿坝州的主导产业。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等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留下的众多革命遗迹以及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旅游产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阿坝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成为阿坝州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并成为阿坝州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地方消费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游客到阿坝州旅游,促进了当地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州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成为拉动阿坝州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旅游产业对全州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是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

二、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自然环境优势。(1)区位独特。阿坝州位居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其北通丝绸之路,西进雪域圣地,南连天府之国,是西南、西北两大经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的便捷走廊。四川与青海、甘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立体旅游圈的形成,还将赋予阿坝州更特殊更重要的区位优势。同时它可依托成渝地区的游客市场成为成渝游客的日常休闲度假地。(2)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条件。阿坝州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品位高,特色强,充满新奇与神秘,原始与粗犷,瑰丽与雄浑的特点。拥有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龙国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众多的省级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并且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特色各异,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很多,能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需求。

2.人文环境优势。(1)灿烂的民族文化。阿坝州的藏羌族占全州的总人口的80%以上,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于普通游客依然是比较陌生的,而陌生则代表着无穷的吸引力。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进行着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民居、生活民俗、服装、手工艺品、食品等都彰显着浓郁的民族特征,都洋溢着浓厚的藏羌风情。(2)光辉的红色(红军长征)文化。红军在阿坝州境内留驻达16个月之久,创造出了无数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和宝贵的红军文化遗产。藏羌文化走廊上的卓克基官寨、松岗竹木碉等都记录着红军长征时代的那一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3)悲壮的黑色旅游(地震遗址)文化。汶川大地震形成的灾难性景观,以及大量的遗物和救援遗存等,无不反映着灾难的深重和救援的艰辛,作为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地,灾区的许多地方对广大游客都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地震发生后媒体高密度的报道,使得汶川、北川、映秀等地名,甚至一些救援场地和倒塌建筑的名称几乎无人不晓,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因而能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4)神秘的宗教文化。与西藏相比这里的佛教文化虽比不上其深厚,却多了几分亲切。特别是与当地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释比”文化又有几分神秘和诡异,这些都将成为旅游的文化线索。

(二)不利因素

1.自然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阿坝州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很多景区地形地貌差不多,开发的方式也千篇一律。一般是以高山峡谷、溪流、海子为主,辅以藏羌各族文化。

2.交通可达性差。区内仅有都汶高速,还有许多地方不通公路或公路等级太低,不少景区公路为断头路或季节性公路,不构成旅游环路,且常因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道路阻塞,造成旅客出行难回程难,影响游客的兴致。距中心城市和当地城镇较远,游客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在景区的时间长。加之地形地貌极为复杂,缺乏比较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与通讯网络,致使旅游阻抗增大,游客进入量有限。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阿坝州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制约了阿坝州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3.对民族文化挖掘、开发不够,缺乏具有轰动效应的文化旅游精品牵引客源市场。阿坝州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较繁杂,精品却不突出。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缺乏认识,发掘不够,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优势。

4.文化旅游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品位较次,特色产品开发开发利用深度和广度不够,旅游市场可供游客购买的具有地方特色、有纪念保存价值的名特新奇商品和民族传统工艺品甚少。旅游业特色资源(如文化、生态、传统、民族、历史等)挖掘不深,游客可参与的旅游活动严重不足。不管是文物古迹参观、博物馆旅游,还是文化节活动,大都是展示、表演给游客看,除了跳锅庄、火把狂欢游客能参与外,其余活动他们都是旁观者,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游客的自我表现欲。

5.旅游季节性太明显。一般州内的景区在遇到黄金周和寒暑两假时会出现游客爆满的景象,一天的人流量将会是淡季时的好几倍甚至更多,但是从11月到次年2月时阿坝州处于冬季气温会明显偏低并时常伴有大雪,时间长一点就会在路面积雪成冰,车辆行驶时就会特别危险。每年七八月份,震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现象突出,严重阻碍游客的进出。endprint

三、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途径探索

对于阿坝州这样一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地区,如何对阿坝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如何提高阿坝州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如何使阿坝州变成西部旅游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旅游产品的级别,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增加能刺激旅游者需求的娱乐型、观光型项目。同时顺应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积极发展融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同时适当增加特种旅游与专项旅游的比重。

2.加快主要旅游干线交通、通信等硬件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以九寨沟旅游环形公路建设改造为龙头,建成以国、省道干线与九寨沟旅游环形公路为主骨架构成的公路网络,实现交通运输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3.切实搞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要利用人文景观优势,将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相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优势,促使潜在的旅游文化产品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商品优势。集中精力,开发、包装和推出一批新、特、奇、趣、美的旅游拳头产品,并挖掘民族工艺产品开发利用潜力,扩大旅游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档次。

4.细分旅游市场,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出旅游市场细分的详细方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阿坝州旅游的实际情况。比如,针对一些海拔较高的风景区,可以开发适宜青壮年的探险旅游;针对一些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开发与其对应的宗教界人士的研究型会议旅游。

5.打好灾后重建这张牌,“5·12”汶川地震引起的世界对中国汶川的关注度,增加了阿坝州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到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尤其是对口援建我州重灾县的省市推介阿坝旅游产品,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进展情况通报,展现灾后重建成果,提高援建对口省市群众的关注度,从而拓展对口援建省市的客源市场。

6.认真搞好旅游总体规划,突出旅游精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先导、关联、带动功能和对内对外的窗口作用。一方面要确立开发方向和开发次序,突出旅游景区与景点的新奇性和典型性,按照客源的流量、客源的结构以及不同层次和内容的需求来选择开发吸引力强、经济效益好的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旅游项目,开辟更多的景区景点,建设更多的设施;另一方面要搞好旅游种类的搭配、景观的交叉、线路的流畅与科学、景区的衔接与互补。

7.加强宣传促销,做好旅游网络营销。扩大宣传范围,改变宣传方式,为海内外游客开启一扇扇透视长期埋藏于雪山草地中鲜为人知的旅游胜地的窗口,激发他们来阿坝州旅游观光度假。同时逐步实现区域旅游网上查询、虚拟景区游览、票务、食宿预订和网上电子商务服务。通过网上服务平台的建立,实现景区、商业、交通、金融、保险、物流等行业的综合服务效应,促进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阿坝州旅游景区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07.

[2] 阿坝州2009—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3] 蔡建波.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与路径选择[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78-80.

[4] 庄春辉.论阿坝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责任编辑 王玉妹]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坝州旅游产业产业发展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的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48:02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渭南市旅游一卡通业务的推广与普及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4:29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07:49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