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地流转问题

2014-07-11 09:24:17王鑫杨俊孝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地流转南疆贫困地区

王鑫 杨俊孝

摘要: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农地流转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基于农户具体行为的研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南疆三地州的入户调查发现,新疆南疆地区农地流转规模较小,以自发流转为主,流转形式多为转让、转包,流转期限较短,流转意愿并不强烈。由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农地流转后存在的农户生计风险、农户间潜在的纠纷及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针对新疆南疆地区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及加快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农户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0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408-05

收稿日期:2013-08-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0BJY06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编号:XJEDU2011I26)。

作者简介:王鑫(1988—),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E-mail:wxin218@163.com。

通信作者:杨俊孝,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土地法规与政策、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研究。E-mail:bingruoxin0102@163.com。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研究区域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南部(重庆)地区。由于农地流转的规模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农地流转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尤其是地处西北部的新疆南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农户信息收集较为困难,基于农户调查角度系统地分析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甚少。贫困地区是一个客观存在、制约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特殊且重要的地域综合体。新疆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欠发达地区,其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南疆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是一个贫困人口集中的连片贫困地区[1]。近年来南疆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区位优势显著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农地流转,虽然规模不大,却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南疆三地州农地流转情况的入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区及样本农户的概况

1.1研究区概况

南疆三地州,即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喀喇昆仑山北缘、塔里木盆地边缘,南部与西藏相连接,北部和西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毗邻,边界线长达2 300 km。三地州地处新疆西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全年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年均降水量不足100 mm,水资源严重不足,地理环境封闭,由于远离中心城市,交通极为不便。

南疆三地州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46.11万km2,占全新疆的27.70%;农耕地约为80.5万hm2,占南疆三地州土地面积的1.7%;园地约为7.19万hm2,占南疆三地州土地面积的0.2%;林地约为212万hm2,占三地州土地面积的4.6%;牧草地约为711万hm2,占三地州土地面积的15.43%。可见虽然南疆三地州的土地面积较大,但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绿洲面积较少,且耕地资源匮乏。

从人口结构来看,南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2010年喀什、和田、克州三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91.52%、96.62%、92.3%。由于受历史、文化、居住环境等因素影响,多数少数民族为贫困人口,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人口的特殊照顾,其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1.2农户的基本概况

2011年8月选取喀什、和田、克州3个地州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喀什的12个县(市)、和田的8个县(市)、克州的4个县(市)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 918份,调查涉及农户17 918户,涉及土地面积 307.53 km2,其中耕地面积248.33 km2,人均耕地面积 1 473.33 m2。

本次调查涉及总人口103 827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口49 256人,从被调查农户的民族分布状况来看,汉族占调查总户数的25.03%,哈萨克族占8.71%,其他民族占66.26%。从被调查农户的收入水平来看,家庭纯收入在2 000元以下占调查总户数的50.51%;家庭纯收入在2 000~2 999元的占211%;3 000~3 999元的占11.49%;4 000~4 999元的占7.9%;5 000~5 999 元的占5%,6 000元及以上的占4%。

2农地流转现状分析

2.1农地流转规模

2.1.1喀什地区的农地流转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喀什地区的不同县(市)之间土地资源禀赋差异非常明显,其中麦盖提县的户均土地总面积最大,达1.75 hm2,户均承包地面积也最大,为1.61 hm2;土地资源最少的县是疏勒县,户均总面积为0.79 hm2,相应的户均承包地面积只有 0.66 hm2。由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喀什地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其中疏附县的持有率达97.27%;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持有率最低的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53.37%。

2.1.2和田地区的农地流转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和田地区的不同县(市)之间土地资源禀赋差异明显,其中策勒县的户均土地总面积最大,达0.60 hm2;土地承包面积最大的是洛浦县,达0.58 hm2/户;土地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和田市,其相应的户均承包地也最少。由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和田地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其中洛浦县的持有率达100%;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持有率最低的是和田市。

4农地流转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4.1农地流转农户存在潜在的生计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加上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农地流转面积不大,规模较小。目前南疆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农民解决看病、养老、孩子上学等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3]。部分年纪较大的农民,虽然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但他们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农地流转出去。

调查资料显示,对于转出户来说,农地转出后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农和外出务工,其中喀什、和田地区依然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分别为56.45%、18.30%,两地区外出务工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7.18%、73.08%,大多数农民都反映全家人的生活基本依靠仅有的土地,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来源。

对于转入户来说,南疆地区耕地条件很差,自然灾害频繁,市场化程度较低,经营者的生计遭遇着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4]。例如,和田策勒县大部分是山区,耕地是保水力极弱的山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差,水利设施无法保障干旱时的灌溉之需,耕作条件十分恶劣,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很大。此外,农户将承包土地长期转入从而使土地资本化,一旦经营失败将面临生活困难而留下隐患。

4.2农地流转农户间存在的潜在纠纷

本次调研中发现,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制常识欠缺,农地流转行为不规范,隐患较多。大部分地区农户以自发流转为主,经过村集体统一组织或报经村集体备案的很少,而且基本上都发生在亲戚或邻里之间,大多数农户采用“口头协议”私下自发流转,随意性较大[5]。

据调查统计,喀什地区农地流转采用口头协议的农户占调查流转户数的65.26%,只有少数农户签订了协议;和田、克州两地州农户农地流转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占90%以上。少数签订了协议的农户,也是条款不规范,内容简单,难以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还有些农户即便说签了协议,也拿不出具体协议,基本上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没有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经过有关部门鉴证和备案,这些都是产生土地纠纷的隐患。在和田县玉龙喀什镇调研时发现,一农户向外出租承包地20年,从2008年至2028年,但只是在一张信纸上签了一份极简单的合同,仅规定了出租土地面积、年限和金额数,其他均未作详细约定。

4.3短期流转造成掠夺式经营,导致耕地质量退化

从被调查农户的农地流转期限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大部分地区农地转入转出年限都在3年以内,或者是流转期限不确定,短期行为严重。如克州地区农地转入年限在3年以内的比例达到100%,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仍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而农地转出方怕失去土地,大部分采取短期转包的行为流转土地,由于流转期限较短,有些地方的农地在流转过程中也未落实耕地保护措施,造成转入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不足,影响可持续耕种。

在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农户的农地流转发生在亲戚邻里之间,甚至有些是被动流转,农户因无力耕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有些有能力耕种的,因流转渠道不畅通,转入土地困难。有的农户转出承包地是因为外出务工将承包地委托给亲戚代管,缺乏投资投劳,产出效益不高,也会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和耕地质量下降[6]。

5对策建议

5.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和鼓励农地流转

调研结果显示,南疆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尚不发达,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收入渠道很少,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南疆三地州大多数农民不愿将承包地进行流转,究其原因就是农民已经把土地作为农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福利的最后底线。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民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和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结构,解除农民对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7]。

在耕地资源奇缺、农业产业滞后的南疆贫困地区,尊重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实施农地流转要结合实际,把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和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农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8]。

5.2规范流转行为,完善农地流转服务体系

为了保护农民的权益,确保南疆地区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建议各地州制定相关规章,加强农地流转管理工作意见,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明确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各方职责,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建立农地流转机制,完善农地流转规章,制定规范的农地流转合同文本[9]。

土地规模经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南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地流转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必须做好农地流转的服务工作。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地流转服务机构,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流转咨询、评估定价、合同签订、利益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农地流转供需双方搭建桥梁,培育良好的农地流转市场环境,健全长效机制,使农地流转工作有序进行。

5.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南疆三地州人多地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当前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为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出得去、挣到钱、留得住,真正离开土地离开农村,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向城镇的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尽快使他们脱贫致富。

正确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流转,着力引导农地流转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大户之中,结合特色产业的发展实施集中开发,真正体现农地流转的优势。要在南疆地区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为农地流转建立可靠的支点,利用龙头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引领农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从而促进农民增收[10]。

参考文献:

[1]冯艳芬,董玉祥,刘毅华,等. 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467户调查为例[J]. 资源科学,2010,32(7):1379-1386.

[2]艾沙江·艾力,瓦尔斯江·阿布力孜.新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综合分析[J]. 经济地理,2007,27(3):404-408.

[3]肖立新. 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户的调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50-153.

[4]宋伟,倪九派.基于农户调查的农用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172-175.

[5]刘畅.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及其模式塑造[J]. 经济纵横,2010(1):123-125.

[6]李小文. 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为例[J]. 吉林农业,2012(11):46.

[7]王一天,夏显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1):219-220,228.

[8]杜培华,欧名豪.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1):53-56.

[9]卞琦娟,周曙东,易小燕,等. 农户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资源科学,2011,33(2):308-314.

[10]骆东奇,周于翔,姜文. 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5):47-52.

4农地流转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4.1农地流转农户存在潜在的生计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加上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农地流转面积不大,规模较小。目前南疆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农民解决看病、养老、孩子上学等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3]。部分年纪较大的农民,虽然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但他们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农地流转出去。

调查资料显示,对于转出户来说,农地转出后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农和外出务工,其中喀什、和田地区依然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分别为56.45%、18.30%,两地区外出务工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7.18%、73.08%,大多数农民都反映全家人的生活基本依靠仅有的土地,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来源。

对于转入户来说,南疆地区耕地条件很差,自然灾害频繁,市场化程度较低,经营者的生计遭遇着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4]。例如,和田策勒县大部分是山区,耕地是保水力极弱的山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差,水利设施无法保障干旱时的灌溉之需,耕作条件十分恶劣,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很大。此外,农户将承包土地长期转入从而使土地资本化,一旦经营失败将面临生活困难而留下隐患。

4.2农地流转农户间存在的潜在纠纷

本次调研中发现,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制常识欠缺,农地流转行为不规范,隐患较多。大部分地区农户以自发流转为主,经过村集体统一组织或报经村集体备案的很少,而且基本上都发生在亲戚或邻里之间,大多数农户采用“口头协议”私下自发流转,随意性较大[5]。

据调查统计,喀什地区农地流转采用口头协议的农户占调查流转户数的65.26%,只有少数农户签订了协议;和田、克州两地州农户农地流转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占90%以上。少数签订了协议的农户,也是条款不规范,内容简单,难以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还有些农户即便说签了协议,也拿不出具体协议,基本上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没有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经过有关部门鉴证和备案,这些都是产生土地纠纷的隐患。在和田县玉龙喀什镇调研时发现,一农户向外出租承包地20年,从2008年至2028年,但只是在一张信纸上签了一份极简单的合同,仅规定了出租土地面积、年限和金额数,其他均未作详细约定。

4.3短期流转造成掠夺式经营,导致耕地质量退化

从被调查农户的农地流转期限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大部分地区农地转入转出年限都在3年以内,或者是流转期限不确定,短期行为严重。如克州地区农地转入年限在3年以内的比例达到100%,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仍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而农地转出方怕失去土地,大部分采取短期转包的行为流转土地,由于流转期限较短,有些地方的农地在流转过程中也未落实耕地保护措施,造成转入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不足,影响可持续耕种。

在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农户的农地流转发生在亲戚邻里之间,甚至有些是被动流转,农户因无力耕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有些有能力耕种的,因流转渠道不畅通,转入土地困难。有的农户转出承包地是因为外出务工将承包地委托给亲戚代管,缺乏投资投劳,产出效益不高,也会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和耕地质量下降[6]。

5对策建议

5.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和鼓励农地流转

调研结果显示,南疆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尚不发达,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收入渠道很少,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南疆三地州大多数农民不愿将承包地进行流转,究其原因就是农民已经把土地作为农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福利的最后底线。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民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和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结构,解除农民对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7]。

在耕地资源奇缺、农业产业滞后的南疆贫困地区,尊重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实施农地流转要结合实际,把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和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农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8]。

5.2规范流转行为,完善农地流转服务体系

为了保护农民的权益,确保南疆地区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建议各地州制定相关规章,加强农地流转管理工作意见,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明确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各方职责,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建立农地流转机制,完善农地流转规章,制定规范的农地流转合同文本[9]。

土地规模经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南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地流转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必须做好农地流转的服务工作。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地流转服务机构,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流转咨询、评估定价、合同签订、利益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农地流转供需双方搭建桥梁,培育良好的农地流转市场环境,健全长效机制,使农地流转工作有序进行。

5.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南疆三地州人多地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当前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为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出得去、挣到钱、留得住,真正离开土地离开农村,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向城镇的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尽快使他们脱贫致富。

正确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流转,着力引导农地流转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大户之中,结合特色产业的发展实施集中开发,真正体现农地流转的优势。要在南疆地区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为农地流转建立可靠的支点,利用龙头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引领农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从而促进农民增收[10]。

参考文献:

[1]冯艳芬,董玉祥,刘毅华,等. 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467户调查为例[J]. 资源科学,2010,32(7):1379-1386.

[2]艾沙江·艾力,瓦尔斯江·阿布力孜.新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综合分析[J]. 经济地理,2007,27(3):404-408.

[3]肖立新. 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户的调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50-153.

[4]宋伟,倪九派.基于农户调查的农用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172-175.

[5]刘畅.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及其模式塑造[J]. 经济纵横,2010(1):123-125.

[6]李小文. 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为例[J]. 吉林农业,2012(11):46.

[7]王一天,夏显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1):219-220,228.

[8]杜培华,欧名豪.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1):53-56.

[9]卞琦娟,周曙东,易小燕,等. 农户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资源科学,2011,33(2):308-314.

[10]骆东奇,周于翔,姜文. 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5):47-52.

4农地流转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4.1农地流转农户存在潜在的生计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加上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农地流转面积不大,规模较小。目前南疆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农民解决看病、养老、孩子上学等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3]。部分年纪较大的农民,虽然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但他们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农地流转出去。

调查资料显示,对于转出户来说,农地转出后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农和外出务工,其中喀什、和田地区依然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分别为56.45%、18.30%,两地区外出务工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7.18%、73.08%,大多数农民都反映全家人的生活基本依靠仅有的土地,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来源。

对于转入户来说,南疆地区耕地条件很差,自然灾害频繁,市场化程度较低,经营者的生计遭遇着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4]。例如,和田策勒县大部分是山区,耕地是保水力极弱的山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差,水利设施无法保障干旱时的灌溉之需,耕作条件十分恶劣,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很大。此外,农户将承包土地长期转入从而使土地资本化,一旦经营失败将面临生活困难而留下隐患。

4.2农地流转农户间存在的潜在纠纷

本次调研中发现,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制常识欠缺,农地流转行为不规范,隐患较多。大部分地区农户以自发流转为主,经过村集体统一组织或报经村集体备案的很少,而且基本上都发生在亲戚或邻里之间,大多数农户采用“口头协议”私下自发流转,随意性较大[5]。

据调查统计,喀什地区农地流转采用口头协议的农户占调查流转户数的65.26%,只有少数农户签订了协议;和田、克州两地州农户农地流转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占90%以上。少数签订了协议的农户,也是条款不规范,内容简单,难以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还有些农户即便说签了协议,也拿不出具体协议,基本上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没有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经过有关部门鉴证和备案,这些都是产生土地纠纷的隐患。在和田县玉龙喀什镇调研时发现,一农户向外出租承包地20年,从2008年至2028年,但只是在一张信纸上签了一份极简单的合同,仅规定了出租土地面积、年限和金额数,其他均未作详细约定。

4.3短期流转造成掠夺式经营,导致耕地质量退化

从被调查农户的农地流转期限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大部分地区农地转入转出年限都在3年以内,或者是流转期限不确定,短期行为严重。如克州地区农地转入年限在3年以内的比例达到100%,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仍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而农地转出方怕失去土地,大部分采取短期转包的行为流转土地,由于流转期限较短,有些地方的农地在流转过程中也未落实耕地保护措施,造成转入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不足,影响可持续耕种。

在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农户的农地流转发生在亲戚邻里之间,甚至有些是被动流转,农户因无力耕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有些有能力耕种的,因流转渠道不畅通,转入土地困难。有的农户转出承包地是因为外出务工将承包地委托给亲戚代管,缺乏投资投劳,产出效益不高,也会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和耕地质量下降[6]。

5对策建议

5.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和鼓励农地流转

调研结果显示,南疆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尚不发达,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收入渠道很少,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南疆三地州大多数农民不愿将承包地进行流转,究其原因就是农民已经把土地作为农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福利的最后底线。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民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和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结构,解除农民对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7]。

在耕地资源奇缺、农业产业滞后的南疆贫困地区,尊重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实施农地流转要结合实际,把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和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农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8]。

5.2规范流转行为,完善农地流转服务体系

为了保护农民的权益,确保南疆地区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建议各地州制定相关规章,加强农地流转管理工作意见,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明确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各方职责,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建立农地流转机制,完善农地流转规章,制定规范的农地流转合同文本[9]。

土地规模经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南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地流转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必须做好农地流转的服务工作。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地流转服务机构,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流转咨询、评估定价、合同签订、利益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农地流转供需双方搭建桥梁,培育良好的农地流转市场环境,健全长效机制,使农地流转工作有序进行。

5.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南疆三地州人多地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当前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为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出得去、挣到钱、留得住,真正离开土地离开农村,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向城镇的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尽快使他们脱贫致富。

正确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流转,着力引导农地流转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大户之中,结合特色产业的发展实施集中开发,真正体现农地流转的优势。要在南疆地区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为农地流转建立可靠的支点,利用龙头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引领农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从而促进农民增收[10]。

参考文献:

[1]冯艳芬,董玉祥,刘毅华,等. 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467户调查为例[J]. 资源科学,2010,32(7):1379-1386.

[2]艾沙江·艾力,瓦尔斯江·阿布力孜.新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综合分析[J]. 经济地理,2007,27(3):404-408.

[3]肖立新. 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户的调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50-153.

[4]宋伟,倪九派.基于农户调查的农用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172-175.

[5]刘畅.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及其模式塑造[J]. 经济纵横,2010(1):123-125.

[6]李小文. 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为例[J]. 吉林农业,2012(11):46.

[7]王一天,夏显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1):219-220,228.

[8]杜培华,欧名豪.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1):53-56.

[9]卞琦娟,周曙东,易小燕,等. 农户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资源科学,2011,33(2):308-314.

[10]骆东奇,周于翔,姜文. 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5):47-52.

猜你喜欢
农地流转南疆贫困地区
南疆木棉红似火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南疆最美是春天
艺术家(2020年6期)2020-08-10 08:35:28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国外农地制度与农地流转的经验与借鉴
襄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07:07
筑梦南疆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