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7-10 06:11:38田瑜
祖国 2014年5期
关键词:爱国诚信中华民族

田瑜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成为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的共同理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部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素养。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之一,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重要的价值观培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爱国——核心价值之核心

“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历史反复证明,“爱国”从来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要素和第一位的价值观。“爱国”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和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今天,大学生“爱国”既表现为对祖国河山、历史文化等的热爱之情,更意味着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努力学习、增长才干的实践中去。在校学习期间,自觉的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动力,不断加深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理解和认识,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境界迈进。

爱国是对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最朴素的情感。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提高明辨是非、甄别真假、判断对错的能力,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诠释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要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为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敬业—— 核心价值之前提

“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爱国”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敬业”既包括精神层面的内涵,也包括务实层面的要求。敬业意味着热爱、看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将这种自豪转化成对工作的动力,对生活、集体和国家的热爱。敬业者既希望获得个人的成功,往往也对单位、国家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由忠于职守、品格高尚的亿万劳动者组成的。国民能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职工作,不仅关系到自身生存发展,也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就必须以公民的恪尽职守及对祖国的诚实忠义为前提。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达此目的,大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安排和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刻苦地学习和研究,以便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大学生在校修读期间,务必处理好学习与参加其他活动的关系,坚持以学习为主的基本原则。这既是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也是其应当履行的一项义务,更是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的“敬业”,就是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在高等院校这座美好的象牙塔里,大学生应当珍惜这段时光,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勤奋刻苦、刻苦、再刻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体验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诚信——核心价值之根本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诚信”包含“礼于外,诚于内”。其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以诚恳待人,靠诚取信于人。“诚”不仅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和个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当今社会,“诚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个体道德修养层面,它更是现代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公共领域的交往规矩以及政府机构的行事准则。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条约,都须讲诚信。诚信也是国家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国家社会都讲诚信,诚信才能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才能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状态。

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学术剽窃和考试作弊的现象在校园时有发生,“恪守学术道德”已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高等学校的校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诚信和诚实品行,这是高等学校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内容。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大学生个人而言,就是接受高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务必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让“诚信”真正根植于心,时时刻刻用诚实守信来规范言行,做到诚信于己,诚信于人。以诚信的态度与老师、同学相处,以诚信的态度遵守校规校纪,把诚信作为人生立身之本。

友善——核心价值之美德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等。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并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既体现了人间美好的真情,也为社会和谐增添了正能量。“友善”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它无形胜似有形。友善可以营造安定、和谐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以“与人为善”心态处理日常事务,校园、教室、图书馆、宿舍便会呈现团结友好气氛和环境。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譬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等公益活动,彰显中华民族“友善”美德,体现了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产生亲和力和凝聚力。

大学生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自觉地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行动,铸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

对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说,探索和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国家软实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素,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到良好的塑造体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国诚信中华民族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