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牙核峰会看国际核安全形势

2014-07-08 18:46:47谷蕾
现代军事 2014年5期
关键词:核设施核武器峰会

谷蕾

自2010年在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核安全峰会以来,这一会议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核安全的重要平台。2014年3月24日~25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召开,此次共有53个国家及一些国际组织参加了会议,核安全峰会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合作协商的机会,对于维护国际安全尤其是核安全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主题:防范核恐怖主义

此次核安全峰会的主题十分明确,那就是“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其中,核安全主要讨论的是核材料与核设施的安全问题,并不涉及伊朗、朝鲜等核问题。

核材料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核材料是制造核武器的关键环节,是恐怖分子发动核恐怖袭击的重要工具。通过“9.11”恐怖袭击,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展现出更复杂的组织网络、更恐怖的杀伤力和更残忍的袭击手段。长期以来,一些恐怖组织或极端组织一直试图寻求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原材料和装置,包括化学武器、核武器等。在美国安全部门描述的恐怖袭击威胁中,核恐怖主义始终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也是好莱坞大片中常出现的桥段。事实上,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恐怖分子,一直觊觎比人肉炸弹更具威力的核炸弹。他们利用前苏联解体后地区核安全管理机制的失效,不断试图从中亚获得核材料甚至核武器。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近些年虽然国际社会的核材料安全漏洞不断,但所幸都还没有酿成重大后果。但是,恐怖分子从没有放弃获取核材料以制造核爆炸装置的企图。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基地”等恐怖组织可能获取核武器,“这是美国安全近期、中期以及长期面临的最大威胁”。虽然很多专家也强调,制造核武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恐怖组织单单凭借获取的核材料,并不能轻而易举地造成核爆炸,不过这种风险并不能完全排除,恐怖分子也可能将放射性材料装入炸弹,制造“脏弹”,引发人员伤亡和恐慌。据报道,在2005年的时候,“基地”组织的一个网站上就公然发布了用阿拉伯语撰写的《圣战核弹与铀浓缩方法》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浓缩铀制造“脏弹”和生化炸弹。事实上,恐怖分子就算没有制造放射性物质爆炸装置的能力,一旦获取了放射性材料,通过空气、水源等就能制造后果不堪设想的恐怖袭击。

正因为如此,自第一届核安全峰会以来,核材料安全一直都是一个重要主题。例如,2012年首尔核安全峰会通过的《首尔联合声明》表示,为了防止核与放射能恐怖主义威胁,将尽可能减少或不使用高浓缩铀和钚等用于武器的核物质;加强对核物质与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防止核物质与放射性物质的非法交易等。不过,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个普遍性的核安全机制,各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各不相同,甚至利益相左,因此难以真正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即便如此,国际社会还是通过制定一些条约,对核安全问题进行了规范,包括《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等。即使这样,核材料的保存仍然存在不少隐患。今年年初,美国一家“削减核威胁倡议”非政府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全球核材料安全指数》的报告。这份报告对25个公认的拥有武器级核材料的国家进行了评估,评估指标包括了核材料数量与存放地、安全与管控措施、国际规范符合程度、应对危机能力、风险环境等,其中像美国这样的超级核大国也仅仅名列第11位。

除了核材料安全之外,各国核设施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民用核设施。众所周知,核设施内的反应堆、放射性材料等,在遭到损坏时能够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到日本的福岛,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平时用于民用的核电站,在为民造福的同时,也是一枚潜在的巨大炸弹。一些国家也因此忍痛割爱,放弃了核电站。例如,尽管德国近1/4用电量来自核电,德国民众一直对核电站的安全心存顾虑,2002年政府就通过了“核电逐步退出”法令,2010年又决定将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推迟到2035年。不过在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民众要求政府尽早放弃核电站的压力迅速增大,以至于在2011年5月,默克尔政府宣布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

此外,长期以来,恐怖分子对核设施一直虎视眈眈。例如,2006年的时候,印度政府警告说,由于对美印签订民用核协议不满,恐怖分子计划渗透到印度境内,对核电站等进行恐怖袭击。再比如说,据《纽约时报》报道,在2007年底的时候,曾有4名持枪男子侵入了南非一处储放高度浓缩铀的建筑,他们居然突破了1万伏的高压电网,还破坏了监控系统,惊慌失措的警卫人员在紧急控制室对这4人进行了激烈反击,最终这4名袭击者未能得手,逃之夭夭。美国情报机构也多次在内部发布警报,称极端恐怖主义分子计划对美国的核设施进行爆炸袭击甚至劫持飞机进行撞击。美军还提醒驻外携带核武器或配备核动力的战舰,对此类袭击保持高度戒备。针对这些潜在的核安全漏洞,“核武器倡议”组织的高级主任迪普蒂·乔比呼吁各国合作以加强核安全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对民用和军用核材料的管控,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和操作流程等。

瞩目:中国的核安全观

在这次海牙核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这不仅是他第一次出席核安全峰会,同时他在峰会上的讲话也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

习主席在海牙峰会的讲话中指出,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举行核安全峰会就是要凝聚各国共识、深化核安全努力。他指出,“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习主席针对核安全问题提出了四个“并重”:

一是发展和安全并重—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

二是权利和义务并重—“在强调各国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核安全政策及举措的权利,尊重各国保护核安全敏感信息的权利,坚持公平原则,本着务实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endprint

三是自主和协作并重—核安全首先是国家课题,各国要强化核安全意识,培育核安全文化,加强机制建设,此外,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要加强交流;

四是治标和治本并重—“治标”是要严格加强管理,发展先进技术,严格管控技术和材料,深化国际合作等,“治本”是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和谐友善的国家关系,开展和睦开放的文明交流,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在阐述了对国际核安全的观点之后,习主席又用四个“坚定”郑重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的立场:

第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继续致力于加强核安全政府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核安全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坚持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

第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成果。

第三,中国将坚定不移支持核安全国际合作,愿意为此分享技术和经验,贡献资源和平台,促进地区和国际核安全合作。

第四,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矛盾和争端,同各国一道致力于消除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存在的根源。

习主席的讲话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也让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立场和形象。

对于中国来说,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程度核安全的世界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首先,中国面临复杂的外部核安全环境。当前中国周边围绕着4个得到国际正式承认的核武国家(美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以及1个事实上的核武国家(朝鲜),同时周边国家的核电站数量也在上升之中。毫不夸张地说,从国际核安全角度来说,中国面对的外部核安全风险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其次,中国国内核设施的发展同样伴随着安全风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发展大国,有着极为巨大的电能需求量,这也为开发和建设核电站提出了现实需求。虽然中国尚未出现过重大核电站事故,但是核设施本身就是高风险的,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最后,中国也面临着潜在的核恐怖主义危险。近年来,以“东突”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势力日趋活跃,手段也愈加疯狂残暴。一些国内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对核恐怖威胁的认识还不够,外部恐怖主义势力完全可能对核设施发动袭击,而长期自我满足于安全环境的核设施主管机构对这样的攻击缺乏足够强的预判能力和成熟的危机应对机制。

暗流:国际政治斗争下的核安全

从理想主义角度来讲,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民众都是希望能彻底消除核威胁,还人类一个更加安全的地球。但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世界更为阴暗。核安全问题之所以如此难以控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政治斗争产生的负作用和连锁反应。海牙的核安全峰会虽然是被人们寄托了新的期望,然而,在芬芳盛开的郁金香下,却涌动着不安的暗流。

美俄关系呈现新的紧张状态,国际核裁军面临不确定前景。

美俄两国是国际核裁军的主要责任方和最大动力来源。但是,近期克里米亚局势的发展,使得两国关系再度紧张。虽然尚不会出现新的冷战,但却很可能对两国原本就较为脆弱的核裁军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两国的核武器计划一直没有停止过。

美国一直在高举核裁军旗帜的同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核武器升级换代的研发和生产,以继续在数量和质量上维持全球性核优势。2013年6月,美国防部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美国核力量运用战略”的报告》。报告强调,美国核武器将有助于保持战略威慑和稳定,对敌人实施有效的核打击。尽管奥巴马表示将在2018年完成新START条约基础之上,再削减1/3的核弹头,但是美国不会放弃以核武器谋求全球战略利益、维持军事优势的政策。据报道,美国拟投入数十亿美元升级部署在欧洲的核弹,提高精度和实战程度。根据英国《卫报》网站的报道,美国计划对B61核炸弹进行改装升级,耗资高达上百亿美元。专家指出,升级后的核弹按计划将在2019或2020年进行部署,并能够由F-35战机从更近的距离对目标发动攻击,这无疑将提高核打击能力。根据美国非政府组织“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在2013年10月发布的报告,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给奥巴马政府提供了一份核武器现代化发展计划,要在未来25年投入600多亿美元,以对美国现有的核弹头进行现代化改造。报告指出,“核武现代化发展方案虽然提出削减美国核弹头种类,但强化了核弹的可互换性,无异于增强了原先未部署核弹头的部署能力”。

俄罗斯方面也不甘示弱。2013年10月,俄罗斯国防委员会宣布,未来3年,俄军核武器年度开支增长将超过50%。根据国家杜马国防委员的2014~2016预算草案,到了2016年俄罗斯将为核武库拨款约14亿美元,是目前经费标准的一倍多。此外,俄罗斯还积极发展新型战略核武器作战系统和反导武器。主要包括“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新型陆基弹道导弹以及远程巡航导弹等。对此,著名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在《SIPRI年鉴2013》中就客观地指出,虽然世界核武器总数量在减少,但核武器现代化水平在提升。

朝鲜核问题存在继续升级的可能性。

2013年1月12日,朝鲜在位于咸镜北道丰溪里的核试验基地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此次核试验是朝鲜内政外交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金正恩需要通过继承父辈的核武器计划来显示自身的正统性,在国际上捍卫朝鲜国家安全。另一方面,核武器计划也是金正恩掌控军队权力、树立国内威信的重要工具。从朝鲜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局势来看,朝鲜显然是不可能放弃已日趋成熟的核武器计划的,提出的谈判、对话,目的都是寻求与美国实现战略平等,甚至撇开中俄等重要国家和六方会谈机制,试图提高自身在地区格局中的地位。此外,随着朝鲜的弹道导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朝鲜未来必然要在运载工具上配备核弹头进行核试验,以展示其核打击能力的现实威胁。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克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的文章中也称:“为了使其核武库更具威胁,朝鲜必须表明其有能力使用导弹远距离投射核武器。”在未来几年中,朝鲜极可能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具有较强核打击能力的有核国家,这一局面将对国际核裁军、核不扩散机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endprint

准核国家的走向引发世人担忧

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一些所谓的准核国家,他们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拥有制造核武器的原材料,但并没有公开宣称成为核武国家,或者可能隐蔽地拥有少量核武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色列,一些国家甚至认为以色列实际上已经拥有一个小型的核武器库。准核国家的核政策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在特定情况下有成为核武国家的潜在可能性。对中国而言,这类国家中最让人担心就是美国在东亚的盟友—日本。日本虽然是人类历史上目前唯一遭遇核打击的国家,但是,一些日本人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教训中进行反思,还一直不肯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梦想。例如,在2012年,日本政府就拒绝在联合国大会裁军及国际军事委员会提出的一项旨在减少核武器的决议草案上签字。事实上,按照美国的估计,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武器级钚持有国,其钚元素储量已经超过美国核武库中100吨的数量,可生产上万枚核弹。还有媒体早就指出,日本一直以能源再利用为名,借助核废料处理提取高纯度钚,并在赴海外进行废料处理时“夹带”钚回国。根据报道,在1999年到2005年之间,日本就用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法从西欧运回约900千克钚,这一数量远远超过了核废料再处理回收的量。科学家分析,如果把这些钚全部用于制造核弹,那么可以达到年产60枚的生产量。不仅如此,日本还具有无可争议的雄厚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火箭技术,实际上具备了远程打击能力。这些都让日本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准核国家。

正因为如此,在今年1月,奥巴马政府突然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日本将美国在冷战期间交给日本的331千克钚还给美国,而这些钚当中,大多数是武器级别的,目前主要在日本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核燃料。美国这样做有两方面考虑,一是自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美国对日本使用核材料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和担忧,二是美国担心右翼势力急剧抬头的日本可能利用这些钚偷偷制造核武器。尽管日本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理由是日本还需要利用这些钚进行反应堆研究,但在奥巴马政府持续压力之下,日本只能同意交出这批核材料。于是,在海牙核安全峰会正式开幕前,美国在海牙宣布了美日两国达成的协议,两国领导人在声明中表示,“该高浓缩铀被送至美国后,将被送至安全场所并将其转化至不那么敏感的存在形式。与此同时,将对(日本归还的)武器级钚进行最终处理”。即便如此,国际社会也不能完全排除日本私藏部分武器级钚的可能性,担心其继续偷偷进行核武器研究和生产活动。

回顾历史,人们仍能欣慰地发现,核安全峰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合作维护核安全的重要平台,并逐步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影响。尽管人类社会面临的核威胁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被消除,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核安全峰会代表了热爱和平的国家及人们共同的努力,在残酷的国际斗争中,每迈出一小步都来之不易,同时这也是未来维护核安全的重要一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设施核武器峰会
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奇葩秀
核设施用爆破片ASME与GB/T 567的对比分析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金桥(2018年7期)2018-09-25 02:28:20
核设施退役产业全球经验探析
能源(2018年7期)2018-09-21 07:56:36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14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6
历届峰会回顾
核设施退役去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核电(2017年2期)2017-08-11 0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