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了千年的“红杏出墙”

2014-07-04 05:55:14
党建文汇·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春色满园红杏出墙柴扉

最有名的“红杏出墙”诗,无疑非南宋叶绍翁的那篇《游园不值》莫属:“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如今我们提到“红杏出墙”,会怎么想?大概立马会想到某某出轨了、某某跟别人有一腿了,对不对?别不承认,如今的“红杏出墙”,其实代表着“越出常理的情爱”,属于不正当男女交往。遗憾的是,它真的是被误读了。

最早的“红杏出墙”诗,作者是晚唐诗人吴融。其诗《途中见杏花》云:“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曙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皇州。”全诗流露出的是对帝乡无限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中的“红杏出墙”,仅仅是诗人眼前的景物,是勾起思乡情绪的媒介而已,而不含有言外之意。

《游园不值》一诗,已入选《千家诗》,其选者曰:“诗题‘游园不值,意思是诗人去朋友的花园游玩,可园主人不在,园门紧闭,只能欣赏到墙头伸出园外的一枝红杏,并由此而得此诗。前两句写诗人高兴而来但叩门不开颇为扫兴,后两句得来十分珍贵,一个‘关字,一个‘出字,却使情绪急转直下,失望中忽见浓浓春景,不觉一喜。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勃勃生机是很难禁锢扼杀的。诗文妙趣横生,活泼感人。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二句写诗人想去访问一位隐士园亭。但轻轻敲门,隐士的小院柴扉不见打开。诗人推测,这可能是担心游客们的“屐齿”会踩伤他家的青苔吧。暗指主人不愿意就俗。

也就是说,“红杏出墙”在这里,既有对隐士品德的赞赏和敬仰,又有对隐士拒不见客态度的一种善意警醒,当然也似乎颇有微词。首尾照应,意脉贯通,可谓深有意味。

“红杏出墙”原先并非贬义或中性词,它是一个极其优美的诗歌艺术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去正确解读和传承,而不是肆无忌惮地调笑和曲解。

(摘自《沈阳晚报》 赵 炎/文 )endprint

猜你喜欢
春色满园红杏出墙柴扉
夏日午后
祖国大地春色满园
西江月·晚归
在雨声中
散文诗世界(2022年1期)2022-01-13 13:08:43
钓鱼
鸭绿江(2021年26期)2021-11-11 22:48:12
歌剧绿洲春色满 数枝红杏出墙来
——深切怀念作曲家刘振球
人民音乐(2020年9期)2020-12-02 01:15:38
春色满园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2:59:52
张亦弛国画作品
春意
那一天,春色满园
金点子生意(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