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014-07-03 23:28:41王文婷王宁贾琨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危因素乳腺癌

王文婷+王宁+贾琨

【摘 要】乳腺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正逐年增长,然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清楚,探究明确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

【关键词】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发达国家(日本除外)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我国虽然属于乳腺癌的低发区,但却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1。目前,乳腺癌已居我国女性癌症发病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专家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探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指导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降以低发病率及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

1 易感基因

既往研究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如BRCA1、BRCA2、ERBB2等。BRCA1作为乳腺癌易感基因,是第一个被成功分离和克隆出来的,在乳腺癌发病高危家族中,该基因发生突变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8~10倍。对遗传性乳腺癌家族研究可以发现,约有45%的遗传性乳腺癌家族发生BRCA1突变,而在常见的散发性乳腺癌中很少能检测到 BRCA1 和 BRCA2 突变。BRCA1 和BRCA2 的突变率具有种族差异性,以犹太人种最为显著。另有研究表明,某些目前发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同时也具有致肺癌、胃癌的作用。

2 家族史

乳腺癌具有遗传特性。家族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 20% ~25%。既往调查表明,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 2 ~3 倍,危险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下降。目前认为乳腺癌的遗传倾向可能与以下两个机制有关:有些学者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多基因改变有关,有些学者则认为乳腺癌的发病可能是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是通过对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调查发现,仅有5%~10%是由某种基因突变引起的。

3 良性乳腺疾病史

乳腺良性疾病史乳腺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亚等利用Meta 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前五位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及OR值依次为 :良性乳腺疾病3. 39、生活精神刺激2. 36、哺乳1. 95、肿瘤家族史1. 84、月经周期1. 65。 良性乳腺疾病中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的患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远高于正常人,且恶变率随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增高而增加。

4 月经与妊娠

月经与妊娠情况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及绝经年龄晚的妇女容易发生乳腺癌,这可能与内源雌激素暴露有关。妇女月经初潮年龄越早,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越高。有研究表明月经初潮在 11~ 13 岁者比 17 岁以后初潮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高 20 倍左右。月经周期短于 25 d,患乳腺癌相对危险度比一般人要高 2 倍。绝经年龄越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越高。高龄孕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超过 40 岁时仍未生育者,乳腺癌风险较40岁之前生育者增加,终生未生育者患乳腺癌风险进一步增加。

5 口服避孕药

目前为止,关于口服避孕药是否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学者的意见并不完全统一。有多位学者发表研究说明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发病率没有明确相关性,而韩云峰等发现口服避孕药对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不单独使用含有大剂量雌激素的药物并且加服孕激素 ,并能以两种激素的最小有效剂量为服用标准 ,危险性会降低⑹。口服避孕药对乳腺癌的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6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是促进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乳腺癌患者的不良精神心理状态也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当不良生活事件出现时,性格隐忍,不善于表达发泄情绪的人更容易患乳腺癌。这可能是因为精神创伤可使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内分泌系统,降低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对乳腺癌病人的调查发现 ,多数患者在治疗前九存在抑郁情绪和不良生活事件经历。乳腺癌病人在处理应激性不良生活事件时,一般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并产生负性情绪体验。有前瞻性研究显示,不良的应对方式使患者难以宣泄不良情绪,对疾病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7 其他因素

1979年Gray等报道乳腺癌的死亡率与脂肪消费量呈正相关,妇女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引起乳腺癌发病率出现显著不同。高脂高糖饮食和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可以造成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波动,增加心肺负荷等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环境暴露因素也是促进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工作环境中的电离辐射、化学刺激和生活学致癌物可以引起乳腺组织发生癌变。环境高温同样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Mabuchi等通过观察高温熔炉、炼钢及轧钢等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男性,发现这些人的男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睾丸组织受高温损伤有关。环境中有些有机化学物质可以发挥类似外源性激素的作用,这与乳腺癌发生呈正相关。

8 总结

综上所述,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规律有序的生活作息,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暴露及外源性激素摄入,适龄妊娠和生育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机率。同时应该提高全民意识,做好乳腺癌普查工作,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游伟程,常见恶性肿瘤的流行情况,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 22R71-31.

[2]Shulman LP.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HBOC):clinical features and counseling for BRCA1 and BRCA2,Lynch syndrome,Cowden syndrome,and Li-Fraumeni syndrome. 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10(37):109-133.

[3]方亚,施侣元.乳腺癌危险因素综合评价及其趋势预测,临床流行病学,2003(24):7.

[4]韩云峰,吴波等,齐齐哈尔学院学报,2006(27):6.

作者简介

王文婷(1991-),女,山东省胶州市人。现为山东大学医学院学生。

王宁(1992-),男,山东省新泰市人。现为山东大学医学院学生。

贾琨(1992-),女,山东省淄博市人。山东大学医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高危因素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48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祝您健康(2018年5期)2018-05-16 17:10:16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与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影响社区脑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上海医药(2016年10期)2016-06-15 23: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