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综合防制措施

2014-07-02 23:56:49曹元吉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2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病因

曹元吉

摘要:介绍了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腹泻;病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34-02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是常发病之一,该病发生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成为僵猪,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可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非传染性腹泻发病原因多为饲养管理不当,防制措施不完善;传染性腹泻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茵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

1.1 非传染性因素

母猪哺乳期间,仔猪主要通过乳汁获得营养,母猪更换饲料和生病会直接影响乳汁的成分和品质,继而影响仔猪的健康。在生产中,为了提高母猪哺乳的水平,应适当增加精饲料。但当精料添加过多时,使乳汁中脂肪含量增高,在仔猪胃肠消化功能较差的情况下,导致消化吸收的紊乱,就会引起仔猪腹泻;母猪患病,造成机体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出现腹泻。①早断奶,影响获取母源抗体,引发腹泻;②过早饲喂饲料或饲喂品质差的饲料易促发过敏反应使仔猪肠道受损,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肠道正常的菌群关系,引发腹泻;③营养成分急剧改变、母仔分离及分栏等营养、心理、环境应激反应会造成仔猪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发腹泻;④仔猪断奶后,胃内pH升高,乳酸菌会逐渐减少,大肠杆菌逐渐增多,原微生物区系被破坏,引发腹泻;⑤胃肠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完善,断奶对仔猪消化酶的活性影响较大,消化机能不健全,不能很快适应高蛋白、油脂等饲料而引发腹泻。⑥饲料中某些微量元素超标或饲料发生霉变引起的腹泻;⑦饲料或畜体接触毒源或药物中毒,被毒源污染而引起的中毒性腹泻。

1.2 致病微生物

1.2.1 细菌 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使肠细胞液体分泌增加,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临诊症状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病仔猪精神萎顿,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重者肛门松弛,排粪失禁,沾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 其他还包括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引起的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等,弯曲杆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性腹泻较为少见。

1.2.2 病毒 病毒侵袭肠绒毛细胞造成细胞死亡,影响肠的吸收功能,引发腹泻[1,2]。这类病毒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等。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

1.2.3 螺旋体 引发腹泻俗称猪血痢、猪黑痢,是仔猪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2~4月龄仔猪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呈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炎症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1.2.4 寄生虫 主要是球虫和阿米巴原虫。一般的胃肠道寄生虫都能够引起腹泻,如鞭毛虫、类圆线虫、毛圆线虫、蛔虫、鞭虫等。

2 综合防制措施

仔猪腹泻病因复杂,明确诊断困难,治疗带有试探性。所以,要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

2.1 预防

在妊娠母猪产前K88或K99进行预防母猪预防是重点 预防病毒引起的腹泻用猪传染性胃肠炎(PEDV)和猪流行性腹泻(TGE),使仔猪通过母猪初乳获得免疫[3,4]。还可以在母猪的饲料中拌入一些中药,如“白头翁散”、“苍术散”等,效果良好。

2.2 消毒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舒适干燥。每批母猪、仔猪转出和转入前后,要对圈舍的门窗、墙壁、地面、料槽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2.3 治疗

仔猪腹泻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药敏试验,能够快速的确定首选抗菌药物的种类,在补液的基础上对症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和防止继发感染。

(1)非传染性腹泻。以保持机体微量元素平衡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为主。一般在腹泻的早期,肌肉注射牲血宝注射液、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同时内服乳酶生、乳酸菌、酸化剂等即可。

(2)细菌性腹泻。以抗菌、消炎、降温为主。抗菌药物选择应通过药敏试验确定,选择抑菌能力最强的药物进行治疗。

(3)病毒性腹泻。发生病毒性腹泻时,应当紧急接种疫苗,以缩短疫病流行的时间。有高免血清的最好是用高免血清进行预防治疗,病毒类药物治疗时,一定要辅以抗菌药物以防继发感染。

(4)螺旋体性腹泻。多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在5 d以下的药物包括毒痢停、二甲硝基咪唑、泰妙霉素等。

(5)寄生虫性腹泻。有针对性的驱虫,辅以抗菌消炎药物治疗。

(6)中毒性腹泻。首先要查清毒源,使用特效解毒药。根据毒物不同的性质,分别采取洗胃、排泻、吸附、收敛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缪德年,徐福南,方明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理变化[J].畜牧与兽医,1998(5):202-204.

[2] 吴雅玲.猪病毒性胃肠炎[J].四川畜牧兽医,2002(5):67-69.

[3] 林建坤.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06(6):19-20.

[4] 唐云宪.仔猪腹泻性传染病及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6):43-44.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病因
羊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治
身体多处痛 寒邪是病因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22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6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7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新农村(2016年12期)2017-01-12 09:17:18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吉林农业(2016年12期)2017-01-06 19:39:33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