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2014-06-30 21:58:41苑来生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尿钠血钠渗透压

苑来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3.5

摘 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7例,入院时电解质等正常,入院后7~14天,有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血浆渗透压、高尿钠症,诊断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结果: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血钠水平和尿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病情均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的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预后

Clinical analysis of 17 cases of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with brain injury

Yuan Laishe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Zhoukou Central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466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brain injury with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Methods:From 2009 to 2013,17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admission electrolyte were normal,7~14days after admission,had different degree of hyponatremia,hypochloremia,plasma osmotic pressure,high urine sodium disease,diagnosis of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the patients serum sodium levels and urinary sodium levels returned to the normal range,the condition was improved,and no death.Conclusion: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of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with brain injur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Prognosis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中可合并有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在合并上述综合征时,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容易被原发病相关症状掩盖,导致误诊出现,使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本文选择本院颅脑损伤患者,观察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2013年收治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8~57岁,平均(36.2±6.4)岁,交通车祸致伤12例,高处坠落致伤5例。其中颅脑损伤类型包括:脑挫裂伤患者10例,脑挫裂伤伴有颅内血肿患者7例,上述患者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中,≤8分12例,>8分5例。

颅脑损伤治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组患者入院时电解质、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提示正常,给予患者手术或者保守治疗,病情处于稳定。入院后7~14天,患者出现呕吐、纳差等症状,同时意识障碍加深,肌张力降低,相关生理反射消失。对脑挫裂伤或者血肿情况行头颅CT复查,提示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水电解质等相关检查提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血浆渗透压、高尿钠症,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和尿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排除脱水所致低钠血症患者、利尿因素所致低钠血症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结 果

本组患者确诊为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后,给予限制液体摄入量,每天补液600~100ml,给予3%~5%的氯化钠注射液静滴,给予呋塞米40~80mg/日静滴,治疗过程中检测患者血钠水平、尿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改变情况,维持治疗3~6天后给予口服补钠处理,并逐渐改为正常摄钠。上述17例患者给予处理后,血钠水平和尿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病情均好转,无1例死亡。

讨 论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内源性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而导致患者出现水钠潴留、尿钠水平升高、低钠血症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是肾小管在过量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下,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的量减少,而尿液不能得到稀释,重吸收水增加,血液被稀释,血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同时渗透压降低。由于细胞在低渗状态下发生水肿,所以细胞失去正常功能状态,可出现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但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中,患者多不出现水肿,因为当细胞外液的容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近曲小管的钠离子的重吸收被抑制,尿钠排出会增多,水分不会在体内潴留过量[1]。本组17例患者在处于低钠血症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水肿,尿量没有显著减少,给予限制摄入液体量后,患者的尿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颅脑损伤过程中容易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主要是颅脑损伤可伤及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发生损伤,下丘脑垂体分泌系统的血管出现痉挛,以及脑积水可压迫了下丘脑,导致抗利尿激素异常释放。颅脑损伤的相关手术可刺激到下丘脑垂体系统,导致抗利尿激素过度释放,再者,颅脑损伤时,颅内压升高,对下丘脑通路上的细胞通透性产生影响,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失去渗透压调节,引起抗利尿激素过量分泌。上述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等相关症状及体征。为了进一步掌握患者是否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要给予常规的电解质、尿钠及血浆渗透压检查,同时检测患者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同时排除其他病因,而后根据患者出现的低血钠、高尿钠、低血浆渗透压,同时还具有红细胞压积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尿比重升高等,可对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做出诊断[2,3]。

本组所选17例颅脑损伤患者一旦确诊为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后,给予限制液体射入量,每天补液600~100ml,给予3%~5%的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给予呋塞米40~80mg/日静滴滴注,治疗过程中检测血钠水平、尿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改变情况,维持治疗3~6天,而后给予口服补钠处理,并逐渐改为正常摄钠。上述17例患者给予处理后,血钠水平和尿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病情均好转,无1例死亡。说明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要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陈志成.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5):619-620.

2 何鹏,杨锦平,刘付军.颅脑损伤后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9例报告[J].海南医学,2012,23(13):56-57.

3 苏保寿,王玉峰,李楠.脑创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影像及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535-3536.

猜你喜欢
尿钠血钠渗透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利用点尿钠估测24h尿钠水平准确性的验证
尿钠测定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早期维持性透析患者尿钠排泄节律异常及24h尿钠对动态血压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化基本概念为源头活水
——2017年渗透压相关高考真题赏析
热性惊厥儿童血清钠及尿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山东医药(2016年17期)2016-09-05 09: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