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要从娃娃抓起

2014-06-27 00:14:00
妇女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共场合道德行为垃圾箱

礼仪是道德行为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道德水平。国民的道德行为习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儿童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坐姿、好的举止,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仪表也会让孩子容易得到周围朋友的好感,更容易被他人所接受,而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孩子也会变得更有自信。礼仪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东西,它是通过父母良好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不断熏陶、渗透、强化而积累形成的。要想让孩子懂得文明礼仪,父母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因为您随时随地都在给孩子做礼仪示范。

儿童礼仪教育,宜早不宜迟,家长们是关键的教育者,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做足功课,做好孩子的第一个礼仪老师吧。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给孩子们送上“学会优雅”的礼物。

日常生活礼仪

教孩子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仪容,是良好修养的外在体现。这样,大家对宝贝的印象分就会直线上升啦。

进餐礼仪。孩子在进餐时的表现,很容易折射出他们的礼仪教养。父母要教会孩子在进餐时保持安静,姿势正确,不与人争抢食物,不随意交谈,不浪费食物。

尊老爱幼。称呼长辈用尊称,要在生活中体贴长辈,孝敬长辈。在家中要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做落落大方的小主人,在有客来访的时候热情有礼地接待,懂得最基本的电话礼仪。

社会交往礼仪

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礼貌用语。您好,谢谢,再见,不客气,对不起。

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的相处之道,懂得分享。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到别人家做客要事先约好并准时到达,不要乱摸乱碰。

公共场合礼仪

让孩子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走路靠右行,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

在公共场合该排队的时候,应该有序排队。

乘车时主动买票,先下后上,主动为老人让座。不推不挤,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

在公共场合如图书馆、商场等遵守公共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大喊大叫,不唱歌或做出其他使人心烦的行为,不损坏公物,要教育孩子注意公共社会规范,养成把果皮、果核、烟蒂以及其他垃圾扔进垃圾箱的习惯,需要处理痰、鼻涕的时候,应该用纸先包起来,再扔进垃圾箱。乘车时,要注意保持车内的整洁。如果制造了垃圾,要自觉装好扔进垃圾袋带走,不要扔到窗外。

猜你喜欢
公共场合道德行为垃圾箱
共情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锐词
垃圾箱的变化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刑法论丛(2018年4期)2018-05-21 00:44:20
公共场合,别太放纵“我”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0
基于PLC的自动降解垃圾箱压缩粉碎模块的设计
电子制作(2017年9期)2017-04-17 03:00:52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一种默契
诗歌月刊(2012年10期)2012-04-29 17:32:02
智能垃圾箱
环球时报(2009-11-25)2009-11-25 1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