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奎
翻开报刊杂志,尤其是一些小报小刊及非法广告信息,各种“特种养殖”广告铺天盖地,应有尽有。据调查了解,这些“特种养殖”广告中除极少部分是真实的外,其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各种欺诈和陷阱。
一是假招牌 一些地方小报小刊和一些自印小报信息上,大多印有“科研公司”、“养殖中心”、“特产基地”、“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等招牌,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其实多数名不副实。相信了广告上的话,你也就钻入了人家预先设置好的圈套。
二是假品种 有些广告针对大多数人对特产养殖认识不足的弱点,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牟取暴利。如“地鳖虫”滞销了,一些广告便抛出个“土元”来,殊不知两者是一回事。
三是假单位 一些骗子甚至只是三四个无业游民在某些科技院校内租间房子,再借助某些名牌作“幌子”,便开始对外授“技术”,售“品种”了。有些甚至私刻公章,随意编造个科研单位之名,大打广告公开骗钱。
四是假承诺 有些广告称,某些养殖项目有法律公证,保险公司责任保险,如技术不实愿赔偿或退货。而一旦钱款拿到手,什么“公证”、“保险”、“包赔”等都成了一纸空文。
五是假赊销 有些广告以不收分文,向客户赊销为诱饵,以此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放长线,钓大鱼。
六是假例子 广告中,常见有些署名信感谢“某项目助他致富”云云,其实这些感谢信大部分是编造出来的,为的是让读者信以为真,充当诱饵骗取钱财。
七是假技术 很多特种种养广告中都有“南北适宜,不择气候,无论有无基础,文化水平高低均能学会”等字样,其实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据国家畜牧养殖中心的高级畜牧师介绍,大多数特种养殖项目都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没有或很少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养项目。
八是假效益 几乎每个特种养殖广告都刊登有特殖项目的效益,这些项目几乎都是“一本万利”,谁参加养殖谁就能发大财,其实这些效益分析多半是杜撰的,有水分,由一说成十,骗取读者相信。
对于上述存在不同形式欺诈陷阱的特种养殖广告,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识别能力,辨别是非,并认真分析,谨慎行事,最好通过电函向当地工商、科技管理等部门进行咨询确认,以免误入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