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爬升模板是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竖向模板的先进施工工艺,本文介绍了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实际应用,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并对有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性意见,有利于爬模工艺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 爬架,液压设备,爬升控制强度,成熟度
随着高层建筑现浇混凝土量在沈阳的迅速增长,模板使用量大增。据统计,模板工程的费用,约占钢筋混凝土费用的20% 以上,其中人工费约占25% 30%。因此,对各种模板的研制和选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爬升模板是模板工程中较新的施工工艺,与其它模板相比有诸多优点:爬模节约施工场地,不需搭设外脚手,有可靠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大模板是逐层分块安装,垂直度和平整度易于调整,因此越来越多地用于高层建筑施工。沈阳市方型广场泰宸湖畔佳园24万m 的七栋30层楼房,使用了爬升模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归纳总结了爬模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其它单位使用参考。
一、爬升模板的工艺原理
爬升模板是一种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竖向结构的模板工艺。其工艺原理是以头层已浇完钢筋混凝土墙体为支承主体,通过附着于已完成墙体上的爬架(包括导轨)与模板,利用爬升液压设备,使一组体同时向上爬升。爬架可覆盖三层,分别完成钢筋绑扎,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工艺。
二、爬架的主要设备与参数
本工程采用的是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制造的JFY50型爬架,主要由附墙装置、H型导轨、主承力架及框架系统、液压升降系统、防倾、防坠装置以及安全防护系统等部分组成。主要性能见下表。
三、爬升模板的结构及工艺特点
1.爬升模板的结构组成:爬架可以连续覆盖三层,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绑扎筋操作维护平台、支模操作平台、爬升操作平台、最底二层为拆卸清理平台。
2.此工程为外墙爬升结构,采用液压爬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浇筑一层墙柱混凝土,架体随之爬升(每层分几段爬升),且爬升过程与结构的钢筋绑扎、内模的安装以及楼板、阳台板的混凝土浇筑不发生冲突。
3.架体爬升一般配置为6套液压顶升系统,导轨和架体为分别分段连续爬升。
4.H型导轨一般为6.6M和7.8M两个规格,分三点与墙体支撑座连接(最少保证二点连接),形成滑升。本工程为H型导轨每一次爬升高度为450mm,共需7次到位。
5.防坠落装置下坠制动距离<50mm,防坠落装置承载能力>130KN,防倾装置导向距离>2.2M (拆模后钢模的上边缘最大距离)。
6.爬架上同时安装有由齿轮条、螺杆组成的传动机构,大型钢模板固定在此机构上,其位置及垂直度均可得到精确的调整。拆模后可以使模板撤离到距离1000mm的位置,并可形成与墙面约30。的夹角,以利于模板的清理维护,同时也给其它操作(如:钢筋绑扎、钢模清理等)提供足够的空间。
7.一般情况,安装爬升模板在地上二层,最佳在标准层开始。
四、爬升模板安装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
1.当浇筑的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脱模后,拆内外墙模板,当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方可在预埋其套管处安装穿墙螺栓和附螺装置。10Mpa称为爬升控制强度。
2.竖向墙体每层顶板下约500mm处为附墙装置螺栓预留穿墙孔,直经为dp60mm。附墙点设置每开间两点。上下垂直充许偏差为±10mm,外剪力墙垂直允许偏差为±5mm。
3.在操作液压升降装置时,应检查H型导轨的平整和垂直,以及型材表面的光滑度,使每组液压升降装置同步顶升到上一层(模板及操作面)。
4.架体爬到位后,应对相邻两架体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空隙、平整、竖向要求。
5.每个爬升点必须安装防坠装置,检验零部件可靠性,以保证架体及吊蓝架的安全使用。
6.结构施工时,施工荷载小于2KN / m ;装修施工时,施工荷载小于1KN / m 。与爬模架无关的其它东西不宜在脚手架堆放,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不允许超载。
五、架在爬升阶段的操作重点
1.爬模架在爬升开始前,应对爬模系统作全面检查,拆除所有障碍物,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爬升。
2.爬模架爬升时,架体上不允许堆放与爬升无关的杂物。
3.爬模架爬升时严禁操作人员停留在架体上,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上人时,必须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在使用爬架时要经常巡视,检修和维护。
4.爬升导轨时,必须将主承力架及框架插挂在附墙装置上,通过操作液压爬升装置将导轨爬升到上一层的附墙装置上。
5.爬升架体时,应拔出主承力架及框架与附墙装置的锁定板,用液压爬升装置将架体爬升到上一层的附墙装置上,再将附墙装置的锁定板扣死,承力架及框架插挂在附墙装置上。
6.爬升过程中应实行统一指挥、规范指令、爬升指令只能由一人下达,但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任何人均可立即发出停止指令。
7.爬升操作过程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六、几点体会
1.爬升模板在施工中要涉及到三方(主体施工单位,爬升模板施工单位和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和多工种(钢筋、模板、爬升、混凝土、架子)联合作业,常常会遇到相互干扰的问题。
实践经验证明,为能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① 由主体施工单位事先做好施工措施计划和施工实施细则。
②混凝土浇筑时,三方均需在现场设置技术负责人。
③施工三方要设统一指挥机构,及时解决现场事宜。
2.爬模架的爬升,要求混凝土墙体达到控制强度10MPa,如何保证这一要求,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①对于不同位置的混凝土部件,如柱面和不同部位的墙面,采用不同的强度,从设计和施工角度出发,值得进一步研究确定。
②浇筑的混凝土达到10Mpa,与气温和外界条件、养护情况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情况均有关系,要及时测出此强度是非常麻烦的事。我们采用了“成熟度”的概念,在现场做了详细的测温记录,随时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爬模架的设计,是按混凝土强度>10Mpa和两个接触点计算的。在实际应用中是采用了三个接触点,如果在确保三点受力的情况下若能将10MPa降低到6—8MPa,会给施工代来诸多方便和加快施工进度。
3.对于建筑物外形较复杂,特别是对于预留洞口下部的混凝土部位,是施工的难点,以及对水平和重直施工缝的留设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
[2]高正中《导轨式电动爬模施工技术在塔类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技术2001.8
[3]郑涛,张万庆,朱红《混凝土成熟度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实例》混凝土2002.6
作者简介:张生(1978.6-),男,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监理。endprint
摘 要:爬升模板是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竖向模板的先进施工工艺,本文介绍了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实际应用,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并对有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性意见,有利于爬模工艺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 爬架,液压设备,爬升控制强度,成熟度
随着高层建筑现浇混凝土量在沈阳的迅速增长,模板使用量大增。据统计,模板工程的费用,约占钢筋混凝土费用的20% 以上,其中人工费约占25% 30%。因此,对各种模板的研制和选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爬升模板是模板工程中较新的施工工艺,与其它模板相比有诸多优点:爬模节约施工场地,不需搭设外脚手,有可靠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大模板是逐层分块安装,垂直度和平整度易于调整,因此越来越多地用于高层建筑施工。沈阳市方型广场泰宸湖畔佳园24万m 的七栋30层楼房,使用了爬升模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归纳总结了爬模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其它单位使用参考。
一、爬升模板的工艺原理
爬升模板是一种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竖向结构的模板工艺。其工艺原理是以头层已浇完钢筋混凝土墙体为支承主体,通过附着于已完成墙体上的爬架(包括导轨)与模板,利用爬升液压设备,使一组体同时向上爬升。爬架可覆盖三层,分别完成钢筋绑扎,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工艺。
二、爬架的主要设备与参数
本工程采用的是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制造的JFY50型爬架,主要由附墙装置、H型导轨、主承力架及框架系统、液压升降系统、防倾、防坠装置以及安全防护系统等部分组成。主要性能见下表。
三、爬升模板的结构及工艺特点
1.爬升模板的结构组成:爬架可以连续覆盖三层,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绑扎筋操作维护平台、支模操作平台、爬升操作平台、最底二层为拆卸清理平台。
2.此工程为外墙爬升结构,采用液压爬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浇筑一层墙柱混凝土,架体随之爬升(每层分几段爬升),且爬升过程与结构的钢筋绑扎、内模的安装以及楼板、阳台板的混凝土浇筑不发生冲突。
3.架体爬升一般配置为6套液压顶升系统,导轨和架体为分别分段连续爬升。
4.H型导轨一般为6.6M和7.8M两个规格,分三点与墙体支撑座连接(最少保证二点连接),形成滑升。本工程为H型导轨每一次爬升高度为450mm,共需7次到位。
5.防坠落装置下坠制动距离<50mm,防坠落装置承载能力>130KN,防倾装置导向距离>2.2M (拆模后钢模的上边缘最大距离)。
6.爬架上同时安装有由齿轮条、螺杆组成的传动机构,大型钢模板固定在此机构上,其位置及垂直度均可得到精确的调整。拆模后可以使模板撤离到距离1000mm的位置,并可形成与墙面约30。的夹角,以利于模板的清理维护,同时也给其它操作(如:钢筋绑扎、钢模清理等)提供足够的空间。
7.一般情况,安装爬升模板在地上二层,最佳在标准层开始。
四、爬升模板安装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
1.当浇筑的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脱模后,拆内外墙模板,当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方可在预埋其套管处安装穿墙螺栓和附螺装置。10Mpa称为爬升控制强度。
2.竖向墙体每层顶板下约500mm处为附墙装置螺栓预留穿墙孔,直经为dp60mm。附墙点设置每开间两点。上下垂直充许偏差为±10mm,外剪力墙垂直允许偏差为±5mm。
3.在操作液压升降装置时,应检查H型导轨的平整和垂直,以及型材表面的光滑度,使每组液压升降装置同步顶升到上一层(模板及操作面)。
4.架体爬到位后,应对相邻两架体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空隙、平整、竖向要求。
5.每个爬升点必须安装防坠装置,检验零部件可靠性,以保证架体及吊蓝架的安全使用。
6.结构施工时,施工荷载小于2KN / m ;装修施工时,施工荷载小于1KN / m 。与爬模架无关的其它东西不宜在脚手架堆放,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不允许超载。
五、架在爬升阶段的操作重点
1.爬模架在爬升开始前,应对爬模系统作全面检查,拆除所有障碍物,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爬升。
2.爬模架爬升时,架体上不允许堆放与爬升无关的杂物。
3.爬模架爬升时严禁操作人员停留在架体上,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上人时,必须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在使用爬架时要经常巡视,检修和维护。
4.爬升导轨时,必须将主承力架及框架插挂在附墙装置上,通过操作液压爬升装置将导轨爬升到上一层的附墙装置上。
5.爬升架体时,应拔出主承力架及框架与附墙装置的锁定板,用液压爬升装置将架体爬升到上一层的附墙装置上,再将附墙装置的锁定板扣死,承力架及框架插挂在附墙装置上。
6.爬升过程中应实行统一指挥、规范指令、爬升指令只能由一人下达,但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任何人均可立即发出停止指令。
7.爬升操作过程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六、几点体会
1.爬升模板在施工中要涉及到三方(主体施工单位,爬升模板施工单位和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和多工种(钢筋、模板、爬升、混凝土、架子)联合作业,常常会遇到相互干扰的问题。
实践经验证明,为能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① 由主体施工单位事先做好施工措施计划和施工实施细则。
②混凝土浇筑时,三方均需在现场设置技术负责人。
③施工三方要设统一指挥机构,及时解决现场事宜。
2.爬模架的爬升,要求混凝土墙体达到控制强度10MPa,如何保证这一要求,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①对于不同位置的混凝土部件,如柱面和不同部位的墙面,采用不同的强度,从设计和施工角度出发,值得进一步研究确定。
②浇筑的混凝土达到10Mpa,与气温和外界条件、养护情况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情况均有关系,要及时测出此强度是非常麻烦的事。我们采用了“成熟度”的概念,在现场做了详细的测温记录,随时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爬模架的设计,是按混凝土强度>10Mpa和两个接触点计算的。在实际应用中是采用了三个接触点,如果在确保三点受力的情况下若能将10MPa降低到6—8MPa,会给施工代来诸多方便和加快施工进度。
3.对于建筑物外形较复杂,特别是对于预留洞口下部的混凝土部位,是施工的难点,以及对水平和重直施工缝的留设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
[2]高正中《导轨式电动爬模施工技术在塔类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技术2001.8
[3]郑涛,张万庆,朱红《混凝土成熟度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实例》混凝土2002.6
作者简介:张生(1978.6-),男,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监理。endprint
摘 要:爬升模板是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竖向模板的先进施工工艺,本文介绍了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实际应用,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并对有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性意见,有利于爬模工艺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 爬架,液压设备,爬升控制强度,成熟度
随着高层建筑现浇混凝土量在沈阳的迅速增长,模板使用量大增。据统计,模板工程的费用,约占钢筋混凝土费用的20% 以上,其中人工费约占25% 30%。因此,对各种模板的研制和选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爬升模板是模板工程中较新的施工工艺,与其它模板相比有诸多优点:爬模节约施工场地,不需搭设外脚手,有可靠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大模板是逐层分块安装,垂直度和平整度易于调整,因此越来越多地用于高层建筑施工。沈阳市方型广场泰宸湖畔佳园24万m 的七栋30层楼房,使用了爬升模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归纳总结了爬模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其它单位使用参考。
一、爬升模板的工艺原理
爬升模板是一种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竖向结构的模板工艺。其工艺原理是以头层已浇完钢筋混凝土墙体为支承主体,通过附着于已完成墙体上的爬架(包括导轨)与模板,利用爬升液压设备,使一组体同时向上爬升。爬架可覆盖三层,分别完成钢筋绑扎,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工艺。
二、爬架的主要设备与参数
本工程采用的是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制造的JFY50型爬架,主要由附墙装置、H型导轨、主承力架及框架系统、液压升降系统、防倾、防坠装置以及安全防护系统等部分组成。主要性能见下表。
三、爬升模板的结构及工艺特点
1.爬升模板的结构组成:爬架可以连续覆盖三层,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绑扎筋操作维护平台、支模操作平台、爬升操作平台、最底二层为拆卸清理平台。
2.此工程为外墙爬升结构,采用液压爬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浇筑一层墙柱混凝土,架体随之爬升(每层分几段爬升),且爬升过程与结构的钢筋绑扎、内模的安装以及楼板、阳台板的混凝土浇筑不发生冲突。
3.架体爬升一般配置为6套液压顶升系统,导轨和架体为分别分段连续爬升。
4.H型导轨一般为6.6M和7.8M两个规格,分三点与墙体支撑座连接(最少保证二点连接),形成滑升。本工程为H型导轨每一次爬升高度为450mm,共需7次到位。
5.防坠落装置下坠制动距离<50mm,防坠落装置承载能力>130KN,防倾装置导向距离>2.2M (拆模后钢模的上边缘最大距离)。
6.爬架上同时安装有由齿轮条、螺杆组成的传动机构,大型钢模板固定在此机构上,其位置及垂直度均可得到精确的调整。拆模后可以使模板撤离到距离1000mm的位置,并可形成与墙面约30。的夹角,以利于模板的清理维护,同时也给其它操作(如:钢筋绑扎、钢模清理等)提供足够的空间。
7.一般情况,安装爬升模板在地上二层,最佳在标准层开始。
四、爬升模板安装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
1.当浇筑的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脱模后,拆内外墙模板,当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方可在预埋其套管处安装穿墙螺栓和附螺装置。10Mpa称为爬升控制强度。
2.竖向墙体每层顶板下约500mm处为附墙装置螺栓预留穿墙孔,直经为dp60mm。附墙点设置每开间两点。上下垂直充许偏差为±10mm,外剪力墙垂直允许偏差为±5mm。
3.在操作液压升降装置时,应检查H型导轨的平整和垂直,以及型材表面的光滑度,使每组液压升降装置同步顶升到上一层(模板及操作面)。
4.架体爬到位后,应对相邻两架体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空隙、平整、竖向要求。
5.每个爬升点必须安装防坠装置,检验零部件可靠性,以保证架体及吊蓝架的安全使用。
6.结构施工时,施工荷载小于2KN / m ;装修施工时,施工荷载小于1KN / m 。与爬模架无关的其它东西不宜在脚手架堆放,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不允许超载。
五、架在爬升阶段的操作重点
1.爬模架在爬升开始前,应对爬模系统作全面检查,拆除所有障碍物,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爬升。
2.爬模架爬升时,架体上不允许堆放与爬升无关的杂物。
3.爬模架爬升时严禁操作人员停留在架体上,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上人时,必须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在使用爬架时要经常巡视,检修和维护。
4.爬升导轨时,必须将主承力架及框架插挂在附墙装置上,通过操作液压爬升装置将导轨爬升到上一层的附墙装置上。
5.爬升架体时,应拔出主承力架及框架与附墙装置的锁定板,用液压爬升装置将架体爬升到上一层的附墙装置上,再将附墙装置的锁定板扣死,承力架及框架插挂在附墙装置上。
6.爬升过程中应实行统一指挥、规范指令、爬升指令只能由一人下达,但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任何人均可立即发出停止指令。
7.爬升操作过程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六、几点体会
1.爬升模板在施工中要涉及到三方(主体施工单位,爬升模板施工单位和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和多工种(钢筋、模板、爬升、混凝土、架子)联合作业,常常会遇到相互干扰的问题。
实践经验证明,为能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① 由主体施工单位事先做好施工措施计划和施工实施细则。
②混凝土浇筑时,三方均需在现场设置技术负责人。
③施工三方要设统一指挥机构,及时解决现场事宜。
2.爬模架的爬升,要求混凝土墙体达到控制强度10MPa,如何保证这一要求,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①对于不同位置的混凝土部件,如柱面和不同部位的墙面,采用不同的强度,从设计和施工角度出发,值得进一步研究确定。
②浇筑的混凝土达到10Mpa,与气温和外界条件、养护情况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情况均有关系,要及时测出此强度是非常麻烦的事。我们采用了“成熟度”的概念,在现场做了详细的测温记录,随时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爬模架的设计,是按混凝土强度>10Mpa和两个接触点计算的。在实际应用中是采用了三个接触点,如果在确保三点受力的情况下若能将10MPa降低到6—8MPa,会给施工代来诸多方便和加快施工进度。
3.对于建筑物外形较复杂,特别是对于预留洞口下部的混凝土部位,是施工的难点,以及对水平和重直施工缝的留设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
[2]高正中《导轨式电动爬模施工技术在塔类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技术2001.8
[3]郑涛,张万庆,朱红《混凝土成熟度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实例》混凝土2002.6
作者简介:张生(1978.6-),男,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监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