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云+丁晓东
为了更好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肥料配比试验,加大N P K三要数肥料在小麦种植上的利用率,克服盲目施肥,滥用三元素肥料,达到节工节本的目的。为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2012年在主要秋播作物品种小麦上做了3414试验。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重复3次,共4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肥料品种: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氯化钾(K2O-60),其中尿素分三次施入(基肥∶倒3叶∶倒2叶=6∶2∶2),过磷酸钙、氯化钾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地点:本镇中业村二组谢永官家承包田中,示范面积6亩,周边对比面积60亩。播种前安“S”法采集10厘米耕层土壤,采样10个。试验品种:郑麦9023.具体设置处理见表。
各处理编号、肥料配比如下。
二、 结果与分析
1.有效穗数。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有效穗数分别为17.35、17.88、24.02、30.21、30.3、35.2、33.76、30.78、31.56、34.02、36.17、25.84、25.56和31万穗/667m2。经LSR法测验,处理11、6、10、7、9、14、8、5、4与处理12、13、3、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1、6、10、7与处理12、13、3、2、1之间差异极显著。
2.每穗粒数。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每穗粒数分别为20.13、21.2、27.3、26.67、29.7、32.73、33.17、29.67、31.83、32.63、26.93、27、27.23和28.33粒/穗。经LSR法测验,处理7、6、10、9与处理3、13、12、11、4、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7、6、10与处理3、13、12、11、4、2、1之间差异极显著。
3.千粒重。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千粒重分别为44.57、44.54、44.42、41.53、42.1、43.18、43.57、42.93、43.08、43.52、40.03、44.37、44.03和41.8g。经LSR法测验,处理1、2、3、12、13与处理7、10、6、9、8、5、14、4、1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2、3、12与处理7、10、6、9、8、5、14、4、11之间差异极显著。
4.单产。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理论单产分别为155.66、168.83、291.28、334.61、378.86、497.48、487.91、392.06、432.76、483.1、389.92、309.56、306.45和367.1kg/667m2。经LSR法测验,处理6、7、10与处理9、8、11、5、14、4、12、13、3、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6、7与处理8、11、5、14、4、12、13、
3、2、1之间,处理8、11、5、14、4、12、13、3与处理2、1之间差异极显著。
三、小结与讨论
1. 处理6、7、10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且单产表现高出其它处理50kg/667m2以上,是小麦目标单产450 kg/667m2的较好配方选择。
2.处理6、7、10之间虽无显著差异,但处理6单产最高且在施用磷钾肥上少于处理7、10,是本试验表现出的最佳配方,可以作为本地小麦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依据。endprint
为了更好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肥料配比试验,加大N P K三要数肥料在小麦种植上的利用率,克服盲目施肥,滥用三元素肥料,达到节工节本的目的。为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2012年在主要秋播作物品种小麦上做了3414试验。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重复3次,共4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肥料品种: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氯化钾(K2O-60),其中尿素分三次施入(基肥∶倒3叶∶倒2叶=6∶2∶2),过磷酸钙、氯化钾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地点:本镇中业村二组谢永官家承包田中,示范面积6亩,周边对比面积60亩。播种前安“S”法采集10厘米耕层土壤,采样10个。试验品种:郑麦9023.具体设置处理见表。
各处理编号、肥料配比如下。
二、 结果与分析
1.有效穗数。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有效穗数分别为17.35、17.88、24.02、30.21、30.3、35.2、33.76、30.78、31.56、34.02、36.17、25.84、25.56和31万穗/667m2。经LSR法测验,处理11、6、10、7、9、14、8、5、4与处理12、13、3、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1、6、10、7与处理12、13、3、2、1之间差异极显著。
2.每穗粒数。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每穗粒数分别为20.13、21.2、27.3、26.67、29.7、32.73、33.17、29.67、31.83、32.63、26.93、27、27.23和28.33粒/穗。经LSR法测验,处理7、6、10、9与处理3、13、12、11、4、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7、6、10与处理3、13、12、11、4、2、1之间差异极显著。
3.千粒重。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千粒重分别为44.57、44.54、44.42、41.53、42.1、43.18、43.57、42.93、43.08、43.52、40.03、44.37、44.03和41.8g。经LSR法测验,处理1、2、3、12、13与处理7、10、6、9、8、5、14、4、1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2、3、12与处理7、10、6、9、8、5、14、4、11之间差异极显著。
4.单产。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理论单产分别为155.66、168.83、291.28、334.61、378.86、497.48、487.91、392.06、432.76、483.1、389.92、309.56、306.45和367.1kg/667m2。经LSR法测验,处理6、7、10与处理9、8、11、5、14、4、12、13、3、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6、7与处理8、11、5、14、4、12、13、
3、2、1之间,处理8、11、5、14、4、12、13、3与处理2、1之间差异极显著。
三、小结与讨论
1. 处理6、7、10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且单产表现高出其它处理50kg/667m2以上,是小麦目标单产450 kg/667m2的较好配方选择。
2.处理6、7、10之间虽无显著差异,但处理6单产最高且在施用磷钾肥上少于处理7、10,是本试验表现出的最佳配方,可以作为本地小麦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依据。endprint
为了更好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肥料配比试验,加大N P K三要数肥料在小麦种植上的利用率,克服盲目施肥,滥用三元素肥料,达到节工节本的目的。为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2012年在主要秋播作物品种小麦上做了3414试验。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重复3次,共4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肥料品种: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氯化钾(K2O-60),其中尿素分三次施入(基肥∶倒3叶∶倒2叶=6∶2∶2),过磷酸钙、氯化钾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地点:本镇中业村二组谢永官家承包田中,示范面积6亩,周边对比面积60亩。播种前安“S”法采集10厘米耕层土壤,采样10个。试验品种:郑麦9023.具体设置处理见表。
各处理编号、肥料配比如下。
二、 结果与分析
1.有效穗数。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有效穗数分别为17.35、17.88、24.02、30.21、30.3、35.2、33.76、30.78、31.56、34.02、36.17、25.84、25.56和31万穗/667m2。经LSR法测验,处理11、6、10、7、9、14、8、5、4与处理12、13、3、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1、6、10、7与处理12、13、3、2、1之间差异极显著。
2.每穗粒数。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每穗粒数分别为20.13、21.2、27.3、26.67、29.7、32.73、33.17、29.67、31.83、32.63、26.93、27、27.23和28.33粒/穗。经LSR法测验,处理7、6、10、9与处理3、13、12、11、4、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7、6、10与处理3、13、12、11、4、2、1之间差异极显著。
3.千粒重。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千粒重分别为44.57、44.54、44.42、41.53、42.1、43.18、43.57、42.93、43.08、43.52、40.03、44.37、44.03和41.8g。经LSR法测验,处理1、2、3、12、13与处理7、10、6、9、8、5、14、4、1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2、3、12与处理7、10、6、9、8、5、14、4、11之间差异极显著。
4.单产。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理论单产分别为155.66、168.83、291.28、334.61、378.86、497.48、487.91、392.06、432.76、483.1、389.92、309.56、306.45和367.1kg/667m2。经LSR法测验,处理6、7、10与处理9、8、11、5、14、4、12、13、3、2、1之间差异显著;处理6、7与处理8、11、5、14、4、12、13、
3、2、1之间,处理8、11、5、14、4、12、13、3与处理2、1之间差异极显著。
三、小结与讨论
1. 处理6、7、10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且单产表现高出其它处理50kg/667m2以上,是小麦目标单产450 kg/667m2的较好配方选择。
2.处理6、7、10之间虽无显著差异,但处理6单产最高且在施用磷钾肥上少于处理7、10,是本试验表现出的最佳配方,可以作为本地小麦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依据。endprint
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