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证审查下 自有奶源成空话

2014-06-14 10:40:54刘夷
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奶源细则乳粉

刘夷

《奶源博奕》后续报道之二

2013年年底,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以下简称《细则》)引发轩然大波。《细则》中的“自建自控奶源”成为史上“最严政策”,按照《细则》规定,各地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需在2014年5月31日之前完成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换证审查与再审核工作。

换证审查是否严格遵守了“自建自控奶源”的承诺?无法达标的中小企业又该何去何从?《经济》记者多方联系到相关专家与企业负责人了解审查情况。

换证审查,逐步推进

打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官网,点击“食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可以查询任意一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发证日期”与“证书有效期”,记者输入了一些知名乳企,部分已经得到新版的生产许可证。但是输入“婴幼儿配方乳粉”,得到105条结果,大部分证书没有更新。

食药监局的网站上并没有定期更新的审查通过名单,只有一两篇介绍了个别省份“开始相关工作”的短文。想要了解最新审查进度只能自己在网上搜索新闻,而许多新闻,看上去都很像企业宣传广告。

记者又搜索了各省食药监局的官网,也没有明晰的审查进度的内容。

“前几天刚把换证审查申请递交上去,等着结果呢。”广州高培乳业厂长董自欣告诉《经济》记者。4月1日食药监局又专门下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使用进口基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有关工作的通知》将进口奶源的奶企审查细则规定得更明确,高培乳业因从新西兰进口基粉,自1月就开始对照着《细则》进行整改。董自欣透露,广州市的乳企这段时间都在忙着递交材料。

虽然已在今年2月份被飞鹤乳业收购,陕西关山乳业仍然保持独立运营,李小林董事长告诉记者:“我们3月份就把申请提交了,4月7日收到通知开始审核。”截至记者截稿还没有得到结果。

记者致电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有一家乳企通过审核,拿到了新的婴幼儿乳粉生产许可证,其他情况不便透露。再致电其他省份的食药监局食品部门,对方均找各种理由拒绝记者的提问与请求,而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信息是理应让消费者清楚、方便看到的。对本应公开的信息讳莫如深,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通过食药监局网站上公布的审查员名录与单位,记者辗转联系到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审查员范斌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审查员李和谦。范斌表示,所有审查员都会接受严格的审查培训,但他不愿透露审查细节。李和谦则告诉记者,呼伦贝尔市有多个审查小组,而她所在的小组于年前(农历年)就完成了审查任务,个别企业还在整改之中。

广州乳业协会前理事长、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两周前正好参加了广州几家中小乳企的审查工作,他告诉《经济》记者:“广州现在有9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0个品牌。大部分乳企都严格按照《细则》进行了整改。”

中小企业“压力山大”

“迎接换证审查”说起来不过是6个字,企业却需要下血本从各方面进行整改。王丁棉认为,大企业因为本身距离《细则》要求不太远,整改成本反而不如小企业那么高。

广州一家乳企的厂长告诉记者:“3年前我把这个厂子盘过来,花了300万元。眼下刚刚回了本,等着盈利了,结果‘上头又来了这么一出。整改要花400万元,整改过后就又是亏损状态,不知道我能撑到什么时候。”

现在正疯传的是,3月至5月将掀起乳企兼并重组潮,乳企数量会出现阶段性的减少。1月初,王丁棉曾经向记者描述过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他也透露国内很多中小企业都在等待被收购。但这一次,他参观了许多中小乳粉生产企业,看到了他们的整改决心,对记者说的话也多了一些鼓舞的意味:“我和许多中小企业主聊过,据我的感觉,他们没有想要‘逃跑,都是积极整改、全心投入,有信心在这一行闯出一片天地。有一些企业婴幼儿配方奶粉并不是主营产品,但为了整改,把其他产业的资金都利用起来了。”王丁棉也发现个别企业实力不足,难以应对换证审查,但《细则》规定可以延期整改,他对他们仍然有信心。董自欣厂长也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审查应该没问题。”

王丁棉为何要力挺中小企业?

在他看来,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小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就像战略部署联防部队一样,与大企业分片把守,捍卫国产婴幼儿乳粉的地位。“乳企不能全靠主力军,很多大企业对区域兴趣不大,也没有掌控力。中小企业在地方非常用心地经营着‘门口市场,在当地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与优良的口碑,如果把他们一棍子打死,‘洋奶粉马上就攻过来了。”

让王丁棉比较安心的是,新版审查《细则》并未对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的规模做出限定,只是在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标准,而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整改达成的。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对于政策、审查对中小企业是否公平的疑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婴幼儿配方乳粉不是一般的乳制品,也不能跟普通奶粉混为一谈。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严控质量安全,完全没错,在这里也根本谈不上对中小企业公平不公平。但有一点——这个门槛,绝对不能是资金投入的门槛。”

说好的自建自控奶源呢?

刘玉满对《细则》中提到的“自建自控”提出了质疑——“控”,指的是控制质量,还是控股?“自建”与“自控”有无比例要求?后面“逐步做到生牛乳来自企业全资或控股建设的养殖场”中“逐步”是否太笼统了?

刘玉满经常带队去新疆、内蒙古、辽宁、西藏等地的奶牛养殖场、奶源基地做调研,对于生鲜乳收集、检测流程都很熟悉。他告诉《经济》记者:“如果‘自控指的是自主控制奶源质量,那么我国现在的奶源质量是可以保证的。”据刘玉满介绍,许多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会设立奶站并且与奶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奶站有对生鲜乳的营养、菌群物质的初步检测设备,生鲜乳到达乳粉生产地之后还会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测。

记者仔细询问了关山乳业的奶源建设情况。李小林告诉记者:“关山乳业之前就建有自己的奶源基地,新版《细则》出来之后,我们对基地进行了扩建、收购了一些牧场,现在奶源基地更加有保障了。”

记者此前做奶源政策相关报道时,相关政府官员、学者对“自建自控奶源基地”这一条款的赞赏与期许还历历在目。但参加了实际审查工作的王丁棉却告诉记者:“这次换证审查的重点并不在奶源。”因“自建自控”而名声大噪的《细则》,实施过程中却把奶源扔到了一边。

没有硬性要求,没有数字指标,也没有对应的检测方式,王丁棉说:“找一家牧场,签一个收购合同,就代表奶源‘可控了?”如此说来,信誓旦旦的“自建自控奶源基地”,已经沦为一句空话了吗?

记者致电某知名农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询问“自建自控”一则的意义与效果,专家居然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我能说很多,但一句话也不敢说,抱歉。”

王丁棉曾形容这项《细则》为“大企业的欺骗行为”——通过前期造势,再加上政策扶持实现企业私利。现在,“自建自控”果然成了幌子,民众都被“愚”了一把。

中小企业有他们的难处,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至少表达出了决心,“自建自控奶源基地”已然落空,未来是否会“更硬”不得而知,但政府对此装聋作哑。官员不愿回答问题,学者又不敢说出心声,不透明、不便利、不扎实的政策与行政方式,让人不禁问一句:“这事,能好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奶源细则乳粉
牛、羊乳粉的DSC热学性质比较及掺假分析
食品科学(2023年4期)2023-03-06 12:49:32
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 《今传媒》征稿细则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1:42
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乳粉叶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关于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新疆伊犁马乳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中国乳业(2020年12期)2020-04-12 01:12:46
征稿细则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复杂油气藏(2019年2期)2019-08-05 12:34:30
中兽医药治疗奶山羊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7
真心话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