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实务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2014-06-14 18:10:03王立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课程设置双师型

王立薇

摘 要: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来胜任新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将会计实务的教学重视起来。结合多年的会计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笔者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以期与同样存在此类困惑的中职学校教师交流。

关键词:社会实践 双师型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61-01

1 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必要性

(1)我国会计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且范围极广,从中职教育到本专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星罗棋布。不同阶段的会计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大体上分为三种:技能型、管理型和理论型。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现代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培养方向,从重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出发,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基本技能,“既有必须、够用、管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会计实务教学既是会计学科的要求,也是经济进步的要求。

(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检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最重要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实际账务处理能力。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不仅能反映出他们的工作能力,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个人来说,,工作能力决定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对学校来说,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在鳞次栉比的中职学校中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

2 中职学校会计实务教学现状

2.1 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训教学

会计教学一般分为三部分:理论教学,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训教学。中职生大多基础差,又由于课时紧,内容多,再加上实训设备不足,实习单位落实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实训教学大多只能纸上谈兵。笔者认为这三者合理的安排比例应当为3:5:2。理论知识讲授30%即可,会计概念职能对象,要素等式,账户科目等等纯理论知识用30%学时完成。至于凭证、账簿、报表对账和错帐更正,以及各会计要素,须在具体的实训中掌握。这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应当占有50%的比例,不可或缺。完成校内教学后应当空出20%的学时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训。

2.2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实训课质量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的应用型人才,要求专业技能强,而不过分强调理论研究能力。只能讲不能练、不会操作、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实践动手能力强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强的学生。目前职业学校教师普遍从高校毕业,未参加过系统的专业实践操作,自身的实地操作经验尚有欠缺。未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始终只是空中楼阁,不仅理论授课受到影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3 课程设置合理化欠缺

会计专业课程门类繁多,每门课都面面俱到地估计几乎不可能。在课程设置上,应当考虑到培养目标,挑选典型代表的核心课程,系统学习。(1)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关系.不仅会计专业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应当密切,和文化课之间的比重关系也不容忽视。有些学校文化课比重过大,导致专业课课时数一再压缩,使学生感觉没学到东西,加重厌学情绪,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和学校声誉。(2)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专业课设置上应当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到课程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理论后实践,实践中渗透理论,不可贪多,也不可颠倒次序。每门课程都要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使老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3)各行业会计学之间的关系。会计按行业分起来种类较多,基本大类有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和预算会计,这几者之间差别还是存在。(4)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的关系。会计专业除了会计类课程外,有些貌似无关实则相关的课程必不可少的。比如经济学、银行学、经济法规,它们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到的会计知识。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广泛运用,学好计算机类课程迫在眉睫。对于这类课程的设置理应密切配合会计课程的设置。

2.4 教材繁多,但内容大多滞后,脱离实际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会计教材版本很多,琳琅满目,参差不齐。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要因地制宜地挑选难度适中,宜于学生掌握的教材。选择教材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培养学生注重哪方面,教材的主旨力求与此保持一致。(2)知识的系统与否。从基础会计,会计实务到财务会计,最好选择同一版本的教材,各个重要知识点的诠释保持一致。(3)知识更新是否及时。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会计法规更新频繁,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三年以后才完全运用于实践,所传授知识应当尽可能的与时俱进。

3 中职学校会计实务教学的改进建议

对于前述问题,笔者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3.1 将会计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

将会计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给予足够重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工业会计实务,商业会计实务等等。(1)强化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接近实际。这除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有专门的模拟实训教室,创设情境,仿真练习。(2)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模拟实训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学校也可以多联系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各种单位,安排会计专业学生最后一年或者半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课本上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拿回学校来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

3.2 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考虑优先录取;对现有在校教师未参加过实际工作的,可安排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相关脱产进修,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同样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也可以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全在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样的45分钟,也可以有收获,也可以作为自习课,这全在于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也很重要。

3.3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会计工作的性质细致入微,会计课程的教学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专业的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一览无余。基础会计中有知识点学生普遍掌握得不好,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矫正和补救,学财务会计的时候就会立竿见影,某些后续相关内容学生就不明白。

3.4 合理选择教材,整合教材知识点,讲义符合实际,不断更新

选择教材要合理,知识点根据实际有所取舍,设计讲义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还要符合时代需要,及时更新讲义内容。

以上观点,望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共同为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员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林.高滨.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历程、经验与未来发展[J].会计研究,2008(10).

[2] 任燕.论中职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魅力中国,2011(10).

[3] 周洁.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课程设置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6:06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50:07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羽毛球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4:01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