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

2014-06-14 18:05:25汤遥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

汤遥

摘 要:随着外语使用的频繁以及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外语使用能力的追捧,英语教学一直备受重视,尤其是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可高职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却普遍存在,这与就业背景相违背。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到底怎样设置最为合理呢?该文试图通过对ESP理论的分析,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进而改善问题。

关键词:ESP理论 英语 高职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47-01

1 ESP理论的概念及和EGP的区别比较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常译为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英语学习者面对职场的专业环境而设,属于大学英语的一个阶段;另一个阶段是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可译为通用英语,是让学生通过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英语的普遍现象。两者存在着如下不同。

1.1 课程定位不同

EGP主要是让学生在学校这样一个暂时无法确定未来职场环境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它提供的更多是基础课程,为后续语言学习奠定基础。而ESP既然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某种职业或专业的交流能力,以及在某种职业范围范围内运用英语,这就将大学英语教学置于了更为宽泛的平台之上。

1.2 学习者及学习目的不同

EGP的学习者通常是将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对于小初高的学生来说往往还带着一定的功利性,比如为了应试升学等。而ESP的学习者多为已有一定英语语言基础的成年人,且ESP的学习者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知道他们使用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朝某个专业化的领域进军,因此他们更能把相应的英语培训作为这种专业化导向的补充。

1.3 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不同

EGP课程教授的核心是词汇、语法和语言结构等的学习,且授课课时比较均匀地分配给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而ESP则侧重创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真实的职场环境,通过具体的语境来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来学习英语的能力。此外,ESP还要根据具体的职业来决定哪一方面的英语技能对于该职业最为需要,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就应在口语技能上多下功夫,而会计专业则应该多锻炼学生常用术语的累积。

因此,在设置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时,开设ESP课程模块更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不仅仅只是其个人素养的一部分,更需要是一种与其职业相伴的直接运用能力。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重视EGP课程轻置ESP课程

我们不难看出,具有专门用途的ESP和以基础语言教学的EGP课程理应地位相等,可在不少高职院校的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以笔者所在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有学前教育专业、会计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开设了ESP课程的专业,占学院总专业的60%。而南京其余的一些兄弟院校ESP课程的开设率却参差不齐,周学时为2-4节课不等。

总的来说,通用英语(即EGP课程)各校均有开设,且比较重视,且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B级)”为主攻证书。但具有专门用途的ESP课程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2 开设ESP课程的时间不合理

如上文所述,虽然不少学院开设了ESP课程,但授课时间多为第四、五学期。高职院校学制只有3年,此时大部分学生已取得A、B级证书,认为自己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已基本完成,专业英语课好无关紧要。而ESP课程因为涉及具体行业,个中词汇或语言知识跟通用英语相比显得枯燥乏味,加之高年级又增添了不少专业课,学业负担本身就比较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此外,第四及第五学期时已经临近毕业,不少院校已经着手安排实习实训,这又将本就课时量有限的专业英语课打散的七零八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缺乏胜任ESP课程的师资队伍

ESP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既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又要懂具体专业背景知识,这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难度。据笔者调查,南京各高职院校教授ESP课程的师资来源不尽相同,如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ESP课程—— 汽车英语就是由本专业老师兼任,有的则是由本院英语基础课老师代上。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专业课的老师英语基础知识欠缺,而英语专业的老师又不具备专业知识。

如此这般的ESP课堂便是:专业课教师上课时把课文牵涉到的专业词汇翻译一遍,并完成课后练习,对于学生说、读等的技能照顾不周;而英语专业的老师则对专业词汇的表述比较困难,牵涉到专业的知识点则无法解释清楚。

3 对ESP英语课程设置的几条对策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把ESP课程列为各专业的重点学科之一,在课程设置、师资、教材选择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3.1 培养一批胜任ESP教学的师资力量

目前鲜有师范院校开设诸如汽车英语等专业,能胜任ESP课程教学的老师队伍还得从学校内部选拔培养。可以在学院内部选派一些英语基础相对扎实的专业课老师利用课余进修英语,也可利用寒暑假让有意愿多项发展的英语教师到企业进修培训、弥补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的短板。此外,还可以安排专业课和英语专业的老师互相听课,让大家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笔者认为ESP课程高职一年级就可以引入,且越早引入越能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并提升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此外,ESP课程的周课时可以安排为每周2节课,与EGP课程同时进行,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3.3 科学设置ESP课程并编订校本教材

高职院校的ESP课程设置,不能简单的对其他兄弟院校或将本科院校课程“拿来主义”,而应就他山之石作为基础,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就业市场调研而制定。此外,相应的教材也可以由本校教师组织编订,一来在编订教材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业课老师还是英语老师,技能都能得到提高;二来量体裁衣的校本教材更能适应本院学生。

参考文献

[1] 胡丽君.高职高专专用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教育,2007(12).

[2] 从ESP和EGP之辩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于发展方向[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读英语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40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酷酷英语林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