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逆向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4-06-14 13:16:24蒋南辉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准确率有效性

蒋南辉

摘 要:将阅读的技巧科学有效地运用于阅读过程是需要阅读策略的。从问题入手的逆向阅读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准确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升信心。

关键词:逆向阅读 从问题入手 有效性 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16-02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大多数老师引导学生建构起了丰富的阅读技巧。如:skimming(略读)、scanning(找读)、预测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等。学生在掌握了大量阅读技巧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于阅读过程之中,这就需要学生有科学的阅读策略了。

从学生平时的阅读习惯看,很多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总会采取从头至尾、从一而终的阅读方式,然后再去看阅读材料后面所设的问题,最后解答问题。这种方式有其优点:阅读者能直奔主题,对文章的内容、大意有所了解。同时也暴露出它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阅读生词量较大,句型结构复杂等较难的文章时,学生就很难把握文章的内容大意了,更谈不上高效地完成文章后面所设置的问题了。阅读的技巧再丰富也排不上用场。笔者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解答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从问题入手”的逆向阅读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 逆向阅读策略背景

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学生身上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限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二是有部分学生反应阅读时似乎弄懂了文章的内容大意,而做题时准确率不高;三是阅读内容太难太深,生词量较大,根本读不懂,当然就更别说去做题了;四是部分学生反应课堂上训练的阅读技巧根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运用、怎么运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基础的原因、有阅读材料的问题设置的原因等。而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自己解题的策略不科学造成的。这些问题的反反复复,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出现了对阅读的恐惧心理。

因此,针对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仔细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方面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加强学生英语基本功的训练;另一方面提出了“从问题入手,采取逆向阅读”的策略。该策略就是要打破学生阅读思维的常规,不是让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首先从文章开始入手,二是要逆向思维,从阅读文章的问题开始。这一阅读策略经学生实践应用,科学有效。它帮助学生跨越了英语阅读中所遇到的障碍,重新找回信心,逐渐回归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逆向阅读策略实施

2.1 “从问题入手”,什么问题

(1)通过读问题,预测文章的体裁。

高中阅读理解的材料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夹叙夹议文等。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组织及脉络。因而,每一种文体的问题设置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在解题的时候所采用的阅读技能也会有所不同。

记叙文有四大要素: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从问题的设置看,文章的问题往往会围绕着文章的主人公展开,所以主人公的名字可能会在问题中多次出现。一旦确定为记叙文,阅读者就可以根据记叙文的叙事特点(往往以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去抓住一些有关时间的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以及用途等进行进行解释说明的文体。文章问题的设置仍为常见的wh-开头的问题。但问题明显有说明文的特点:who\what主要是文说明的对象或者是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when/where则是有关被说明事物在何时何地的情况下表现出某种性质或特征;how是怎样才能表现出某种性质或特征等。阅读者通过阅读题目判断出文章属于说明文后,就可以直接关注到作者在哪些方面对事物进行了说明。

议论文由三大要素构成:论点、论据、论证。文章处处渗透了作者对某件事情的观点或者态度。在问题的设置上必然会体现出这方面的特点。

阅读者通过阅读判断出文章的体裁,阅读时结合每种文体的特点会更高效更准确地获取到正确答案。

(2)通过读问题,初步预测文章的内容及脉络。

阅读者在读问题的同时,还应读每个问题后面所设的四个选项。将问题和选项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应用,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脉络作出一定的预测。就以重庆市2013年高考英语阅读A篇(原文略)所设置的问题为例:

56.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feeling that morning?

A.Cheerful. B.Nervous. C.Satisfied. D.Upset.

57.What made the author begin to doubt about the dentist?

A.The dentists agreeing to treat her at very short notice.

B.The dentists being as busy as the other dentists.

C.The surroundings of the dentists office.

D.The laughing assistant of the dentist.

58.Why did the author suddenly smile?

A.Because the dentist came at last.

B.Because she saw a picture on the ceiling.

C.Because she could relax in the chair.endprint

D.Because the assistant kept comforting her.

59.What did the author learn from her experience most probably?

A.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B.Have a good word for ones friend

C.Put oneself in others shoes

D.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当阅读者在读完这几个问题及问题后的选项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内容预测呢?阅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这是一篇发生在作者和牙医之间的故事。从“56”题选项中给出的几个形容词以及“57”题的问题设置来看极有可能作者牙痛需要找牙医然后对牙医的某种言行产生了怀疑,“58”题的问题和答案设置可以试着推测出在牙医诊所里发生了某件事情后让作者放弃怀疑的念头而转为轻松愉悦的心情。第“59”题的问题设置表明作者肯定从该事件中受到启发。

当阅读者在读完问题和选项、作出预测后,回归到原文。文章讲述的是某天早上,作者的牙疼得很厉害,并且和朋友发生争执。朋友“The trouble with you is that you wont put yourself in my place.Cant you see things from my point of view?”的这句话让作者感觉受到伤害,牙疼得非看牙医不可。于是作者和多个亚裔联系后都得到了无法马上约见的回答。直到中午时分终于有一牙医愿意马上约见作者。而作者对牙医如此急切的心情产生了怀疑。在医院的所见所闻让作者更是担心。牙医助理看出作者的心事,并用语言对其进行安慰。在手术的过程中作者的所见所感让其终于明白了朋友的感受。

(3)通过读问题,初步确定文章是否需要精读或泛读。

从问题的设置是可以初步确定出文章到底是需要精读还是需要泛读或者或者就某一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否需要精读或者泛读。如通常需要精读,把文章读完方能获取答案的问题往往包括询问作者对事件的看法、态度、感受等方面的问题,如:What did the author learn from her /his experience most probably?/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e author the point ./ 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of writing the passage?有时也包括对文章主要表达的事件或文章意图所设置的问题。如: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 /What is the message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story?逻辑推理的问题也是需要细读的。如: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From the text we know that ./The story implies that .等。

而针对获取具体信息、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等所设置的问题是无须细读的,只需从文中找到对应内容即可。

2.2 “从问题入手”,怎样入手

(1)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

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关键词。阅读者在抓住关键词后,确定是否需要精读或泛读该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后才能获得答案。如:Why did the author suddenly smile?这是一个属于获取具体信息的问题,是无需精读的。阅读者抓住该问题的关键词“smile”,然后,回到原文寻找“smile ”所对应的语篇,就可获取答案的信息。

(2)读问题后面的选项。

每个问题后面的四个选项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文章的内容。阅读者在阅读选项的同时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同时带着问题与选项回归原文,那么答案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如:Why did the author suddenly smile?

A.Because the dentist came at last.

B.Because she saw a picture on the ceiling.

C.Because she could relax in the chair.

D.Because the assistant kept comforting her.

阅读者从上面四个选项是很容易找出差异的。回归原文找答案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问题入手的逆向阅读策略培养了阅读者从问题及选项获取语篇信息的能力,有效节约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和准确率,增强了阅读者攻克阅读难关的信心。当然,该策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阅读过程显得支离破碎,给阅读者对语篇整体的阅读、赏析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准确率有效性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 11:17:39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探究提高调度自动化支持系统数据维护准确率的策略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