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晓龙
用战斗诗词砥砺战斗精神
——读《革命先辈战斗诗词选辑》
☉连晓龙
习主席强调,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品读《革命先辈战斗诗词选辑》一书,不禁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英勇精神、坚贞气节所折服。对于当代军人来说,诵读这些优秀诗词作品,深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从中蓄养浩然气、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对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培育官兵高昂战斗精神、激发献身强军实践热情必将大有益处。
坚定信念——精神信仰汇聚力量。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党我军坚强的战斗意志源于理想信念的坚定支撑。无论是赵世炎以高呼“共产主义万寿无疆”(《远望莫斯科》)口号的形式,对共产主义事业进行的由衷礼赞;抑或是瞿秋白“文明只待共产大同”(《赤潮曲》)、澎湃“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最后成功”(《起义歌》),对革命必将成功作出的胜利憧憬;再诚如周文雍《绝笔诗》、邓恩铭《诀别》和夏明翰《就义诗》的狱中绝笔,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信仰的追求,并展现了由此迸发出的无穷力量。作为新时期军人,面对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是牢记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时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矢志报国——责任使命标正方向。品读《选辑》是与革命先辈心灵的对话,得以感受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且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呈父亲》),青年时代毛泽东心系天下、志在四方的高远境界直抒笔端;再看叶剑英“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油岩题壁》),与天下苍生共命运、以救国强国为己任的宏大志向跃然纸上;亦如李大钊《送别幼蘅》、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蔡和森《少年行》等,无不彰显报国救民的雄心壮志。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正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就当代军人来说,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和军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决心,以卫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强烈使命意识,忠诚履责、勇于担责、知重尽责,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强军力量,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军队的重大历史责任。
英勇无畏——血性胆气赢取胜利。追溯我军无数次以劣胜优的战斗历程,靠的是排山倒海的气概,毛主席《反第二次大“围剿”》中一句“横扫千军如卷席”,把这种冲天豪气描绘得淋漓尽致;靠的是敢打必胜的意志,朱德《赠友人》、叶剑英《登祝融峰》、彭雪枫《夜渡淮河》,字里行间透露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胜利渴求;靠的是不惧牺牲的精神,陈毅危难时刻写下《梅岭三章》,吕惠生狱中留下“且欣天晓破,竟死我何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笔,为革命甘愿牺牲的精神读来令人震撼。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中国军人必须有“敢于亮剑”的气魄,把革命先辈的军人气节内化于心,把能打胜仗的战略要求外化于形,着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态势,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