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虎
提要:在数字技术推动下,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借力技术进步实现转型和突破性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其中,作为有着广泛用户基础,已经把渠道延伸至千家万户的各级广电网络大有可为。起步不算早,但整合较彻底的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称山东有线)进行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山东有线 整合 渠道 大众报业
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借整合之利打造综合平台
山东是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广电网络整合之前,各地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传输平台不统一,技术标准多样化,当然就难以在省级规模下为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
2010年,山东有线省级公司开始筹备,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手段并举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全省广电网络的整合。借整合之利,山东有线目前拥有一张覆盖全省、连通全国、品质优良、结构合理、带宽资源丰富的网络,拥有1860万用户,成为全国用户数量最多的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之一。
目前山东广电网络向全省有线电视用户传输的节目包括中央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各市、县电视台的所有频道,以及各地卫视频道共70余套,还有50余套专业付费频道、12套高清电视频道和1套3D电视频道。作为山东省最大的文化企业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的新形势下,山东有线在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高清化基础上,搭建了全省统一的前端播控平台、互动电视业务平台和业务运营支撑平台,制定了统一的终端机顶盒标准,在此基础上,推出高清电视、3D电视、视频点播、电视回看等新业务,以满足广大用户对数字电视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此外,山东有线的广电宽带业务,具有高带宽、大容量、低资费的优势,尤其在网络视频点播上具有明显速度优势。下一步还将通过选择更优质的互联网出口、不断优化网络、更新性能更优的设备等方式来保证网络畅通、网速稳定,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山东有线在今年全面完成全省四大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将把握通信传输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满足用户对有线电视的新需求,不断推出新业务,真正实现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目前山东有线数字电视互动平台已经承载了电视回看、电视时移、高标清视频点播、3D视频点播、电视家教、电视阅读、卡拉OK、电视游戏、综合信息服务等业务。电视回看和时移业务彻底改变了电视的传统收看方式,综合信息服务使电视机变身为家庭智能信息终端。特别是今年新学期之前推出的“电视家教”服务,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阶段的同步课业辅导、知识点讲授、考前综合辅导等家教需求以名师讲授和三维动画的形式表现,用户可通过对应年级的家教频道和自主点播两种方式收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实现不同地区的教育师资资源均等化。
2013年推出的这些服务,基本涵盖用户的电视收看、家庭娱乐、健康养生、家庭购物、子女教育辅导、旅游出行等需求,将在年内陆续和山东全省各地的有线用户见面。
进军公共服务场所、介入智能移动终端,打造公共传播服务体系
面对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互联网电视、OTT等新业态的冲击和挑战,山东有线2013年提出“数字山东”“高清山东”和“智慧山东”三大战略,充分利用广电网络大屏幕、高清晰、高带宽优势,全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多媒体综合业务平台。
首先,“数字山东”就是要大力提高有线电视的覆盖率,全面加快全省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改造,重点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村镇,使全省用户都能享受到有线电视数字化带来的高品质和便利化享受。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频道数量成倍增加、图像音质更清晰、电子节目指南等优点。
在应用领域上,“数字山东”不仅要体现在服务用户家庭内的收视需求,还要向公共服务场所发展,向迅猛增长的智能移动终端发展,打造山东有线公共传播服务体系。
目前,山东有线正在建设的全省交通枢纽电视数字化工程,就是“公共传播服务体系”的具体体现之一。即在全省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人流密集的场所提供高清电视直播服务和综合信息发布服务:一方面通过电视机终端向出行人群进行广播式传输;另一方面利用“一云多屏”技术,在交通枢纽部署智能移动终端电视直播服务,用户可以用PC、PAD、智能手机实时收看几十路电视频道,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换台。通过公共传播服务体系,使全省各地的交通窗口单位都能通过山东有线及时向出行人群提供全方位资讯娱乐服务。
其次,“高清山东”就是要在全省推广高清机顶盒的普及,使用户能体验到真正的高清收视享受。高清电视节目具备16:9的宽屏幕画面,拥有五倍于标清节目的画面效果,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高品质立体声也远远优于传统标清电视节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清电视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然而只有高清电视机还不能实现真正的高清节目收视效果,只有配备了有线电视的高清机顶盒和高清连接线才能最大化地发挥高清电视机的优良性能,感受高清收视体验。2012年山东有线在免费传输央视、卫视等12个高清电视频道的基础上,推出了拥有16个高清专业展播、点播服务的“高清畅享馆”,受到用户一致好评。今年山东有线将以“高清畅享馆”和高清频道为依托,大力推进“高清山东”战略,使山东的高清用户规模和高清业务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另外,“智慧山东”就是依托数字电视网络,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社区信息互动、远程医疗、智能家居、老人关爱、杜区安防、物业管理等业务,推进政府管理和市民生活的数字化进程。比如将在试点地区建设“智慧健康社区”,利用“健康小屋”和“家庭健康包”,随时采集用户血压、血脂、血糖、心电等数据,通过机顶盒和有线电视网络回传到云端,实现实时体征监测、数据分析、健康指导、亲属即时报告、专属家庭医生咨询等服务。还可实现与各级医院合作,开展电视预约挂号和电子病历查询服务。山东有线将以“智慧社区”为切入点,加快“智慧山东”的建设,使广电网络成为舆论宣传的信息传播平台、海量资讯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智能交互的民生服务平台。
此外,在DVB(数字电视广播)和OTT(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互相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山东有线积极延伸产业链,抢先占领电视机接收终端。目前正在与国内主要电视机生产厂家一道研发“机顶盒、电视机一体机”,同时具备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接口,可承载智能电视机全业务。用户在购买一体电视机后,不必再另行购置机顶盒和网络外置设备,即可收看数字电视,并体验广电网络和智能电视搭载的各项应用。
依托新平台助力媒体多渠道服务
广电网络的整合带来了山东全省统一化服务的可能,各类统一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综合化服务的技术保障,多业务的规划和实施,使得与传统媒体服务融合变得实际、可行。
其中,山东有线与大众报业集团的合作,就是广电网络助力传统媒体更好地转型和实现传播服务多元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大众报业集团是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为核心的现代化报业集团,旗下拥有多家报纸、杂志、网站和实体。在之前,以平面为载体的报媒和以视频传输为主要业务的广电网络,似乎业务上不可能有什么交叉,在如今数字化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这种融合与服务则成为大势所趋。
渠道融合
随着广电网络技术发展,电视机早已不是仅仅能用来看电视的摆设,电视上网就是一个例子。
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大众网、齐鲁晚报网在当地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双方通过技术融合,让两个网站以适合电视观看的方式呈现在山东有线的“电视网站”服务中,悠闲地躺在沙发上享受大屏浏览的乐处,方便了观众,也拓展了信息发布渠道。
资源共享
山东有线的新技术平台能够支持电视上网,自然可以实现电视阅读。在“电视阅读”这个服务项目中,杂志的阅读更显优势。杂志图片丰富、文字简约的特点,适合电视机大屏幕、高清化的特色,而且还免去了家里书橱中不得不储存大量杂志的烦恼,等于建立起一个家庭电子化图书馆。大众报业集团旗下拥有都市时尚类杂志《城色》,电子化之后即可成为山东有线“电视阅读”的一个服务项目,这项工作双方正在进行中。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资源是“齐鲁大讲坛”,这是《齐鲁晚报》和山东省社科联多年来共同举办的公益性讲座活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伦理、教育、传统文化等,主讲嘉宾更是包括了李肇星、朱清时、巴曙松、吴建民、叶小文、王树增等专家学者。迄今为止,讲坛已经举办了60多期,各类小型讲座也有了300多场,深受百姓欢迎。这些难得的资源仅仅依靠现场和报纸版面来传播显然是浪费了,通过和报业方面协商,共同把讲坛的视频资料整理归纳,以专区的形式进入山东有线的视频点播库,再借助广电网络输送到千家万户,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就有了一个更广泛的渠道。
品牌共建
品牌可大可小,就山东有线和大众报业集团来说,互相借助各自的平台进行品牌宣传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这里想说的是从具体工作着眼,双方服务品牌的共建—例。
“张刚大篷车”是大众报业集团所属《齐鲁晚报》的知名服务品牌,说是晚报的一张名片也不为过。十几年来,“胡同记者”张刚走街串巷、深入社区,报道的是百姓的衣食住行,反映的是百姓的喜怒哀乐。因为贴近性,因为服务化,张刚受到李长春同志的批示肯定,成为新闻界学习的先进典型。
但是,张刚作为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张刚大篷车”也不可能同时服务于所有的社区。我们在考虑,如果“张刚大篷车”这个品牌能够植入到山东有线规划、试点中的“智慧社区”项目,那么张刚精神就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双方的服务品牌就得到了更具体的融合,这项工作是值得进一步推进的。(作者是山东有线市场部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