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依旧是今年“两会”热切关注的话题。代表、委员们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高考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大学生就业、教育系统反腐败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发出了声音,提出了建议。本刊特辑录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10个“教育热词”,与读者们一起关注,共同探讨。
热词一:入园难、入园贵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如何解决?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启阳集团董事长王麒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十二年义务教育范畴。王麒说:“国家投资学前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符合群众心理愿望,是关系国家建设后继有人的最大民心工程。因此,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十二年义务教育范畴。”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提议,要加快落实国家发展公办幼儿园政策,大力增加公办幼儿园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李和平认为,公办幼儿园近年来发展较慢,比重较低,资源不够,加剧了“一园难求”矛盾。因此,应按照城市市区、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建设1所以上不少于9个班建制公办园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合理确定城区公办园的布局。同时建立幼儿园教师长效补充机制,积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保障教师待遇,制定幼儿园师资培养规划,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热词二: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一直是“两会”的热点议题。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说:“高考改革要治本,不能只是治标。”他指出:“所有改革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要轻易地改,也不能盲目照搬过去的和外国的。”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谈及高考改革时认为,改革最关键在于高校应有更多择录权。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提出,希望能建立“多投多录,高校、考生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提交了“关于取消高考分批录取、加快高考改革步伐的建议”。他提出,高考招生应取消分批次录取,实行同时录取,取消现有招生分批次录取制度,实施高校同批次录取。
热词三:女童安全
今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座谈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引起哗然:“2013年国内一共有125起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女童案例,平均每2.92天就有一起曝光案例,其中受害者8—14岁居多。”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俞金尧一起提出建议,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出台权威的防性侵教育教案,并完善立法保护,废除嫖宿幼女罪。
曹义孙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经过科学论证的全国性防性侵教材教案。虽然广东等地的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性教育或防性侵的读本,但仍缺乏权威性、标准性、可推广性,导致儿童安全教育的地方实践只停留在一地、甚至可能是一届教育部门主管领导的任上。”
与会的代表、委员们提议,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让“安全教育第一课”作为小学新生入学第一课。
热词四:大学改革
首先是高校“分为三六九等”的问题。我国有39所“985高校”、112所“211高校”,41所省部共建高校。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比喻称:“这些学校有的是娘娘级学校,有的是贵妃级学校,还有的只是‘答应,还有‘常在,他们所受的待遇自不相同。”娄源建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不宜管那么多学校,“因为你掌握着很多资源,而你没有管的学校得到资源的机会就会少”。
其次是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刘占芳提出:“学校的重心在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研究,高校不能在行政和教学科研上‘双肩挑。”他建议,针对不同高校的定位和特点,应该实施分类指导,以法规确定高校职能部处机构设置,限定职数,同时制定此项改革的时间表。
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也成为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南科大既想改革创新,又想得到体制认可,只会陷入所谓的“囚徒困境”。
热词五:教育均衡
教育均衡发展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热点关注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认为,要使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核心是师资队伍问题。他建议,国家要培养更多的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早日公平均衡发展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带来了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提案。赵光育认为,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建立以县(市、区)为单位的教师管理制度,统筹区域教师流动。
对于“择校”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太原市委主委、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建荣建议:出台配套政策,要求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小区应当按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并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服务半径标准,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同时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让这类学校参与“就近入学划片分配”。
热词六:教育腐败
教育腐败包括教育系统贪污腐败和学术腐败等。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党员方青说:“教育系统中的腐败现象,更具垄断性、隐蔽性和巨大危害性。”方青建议,要规范教育部门各级领导以及中小学教师隐蔽性收入的界定标准。对此,他建议出台一个类似中央制定的各级党政机关杜绝贪污腐败浪费的实施细则,建立师德师风惩戒机制,加强执行力度。
对于学术腐败,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认为,导致学术腐败的原因是我们太过于追求单项指标,让老师们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他们觉得好像非要通过非正常手段才能获取他们想获取的东西。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指出,学风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必须做到零容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胡刚呼吁,应明确全国所有高校校长不能担任校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主任,所有学术事务都由校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决定,校长不得干预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的活动和决议。
热词七:农村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关注农村教育,她通过调研数据指出,目前农村教育存在财政投入不够、留不住教师、办学质量差等问题。她建议实施“农村教学点振兴计划”,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将教学点视为与其他学校具有同等法人地位的学校,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农村同等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的教师蓝春桃认为:“改善农村师资队伍状态,必须提高其收入水平。要为农村教师营造优质的生活条件,不仅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更重要的是待遇留人。”
同样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党总支书记梁丽娜建议,建立“城乡教师轮岗制度”,规定城里的教师必须到农村支教,服务期满的教师可获得更多晋升和加薪机会。同时,农村教师要到城里交流,获取知识,开阔眼界。
热词八:大学生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存在“水分”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专家朝克说,有的高校出于生存需要,诱导学生就业造假,而教育主管部门出于政绩需要,往往也不会主动严查就业率造假。因此,就业统计必须以就业质量为标准,这样才会倒逼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制度。
而对于就业中的“拼爹”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说,我们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呵护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的起点公平,更要逐步实现“好工作在体制外”。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海龙集团董事长徐晓关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她说,要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状况,需要社会重塑男女性别平等的新观念,消除企业重男轻女的用人观。徐晓建议加强立法,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
热词九:职业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共同认为,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平行的另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等而下之的层次。
沈琪芳指出,我们一直有个偏颇的误区,总觉得职业教育是低的层次,是生产一线的社会制造业的方向,其实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种类型。
如何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沈琪芳建议打通纵向和横向,她说:“纵向不仅是打破中高职的衔接,更应该进行更多的融通,比如说中职到高职,可以借助学分制,中职可以学习高职甚至本科的知识,普通高职和中专也应该融通,普通高中应该向中职进行分流,高职也应该向本科进行延伸。”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今年“两会”上,呼吁经济实体部门一定要支持职业教育,“企业没有积极性就没有办法”。
热词十:增强学生体质
“近几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韩国排第18位,平均身高1.74米;日本排第29位,平均身高1.707米;中国排第32位,平均身高1.697米。”全国人大代表、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列举了以上数据。吴正宪呼吁,尽快制定安全保护法规,分清责任,解决教育工作者的后顾之忧,激发学校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确保学生增强体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发现,目前我国关于学校体育教育风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是造成学生不能充分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他建议,把学生健康素质纳入高考考核,这样才能让学生、家长、学校真正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认为,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同样重要。
(综合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的报道)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