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承凤
求实创新 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中国“十城市”第26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本刊记者 王承凤
2014年9月24—26日,中国“十城市”第26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调研员王龙龙、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陈永利、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中国“十城市”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会会长刘端文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长春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邱文秀主持。本次观摩研讨会有来自重庆、长春、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厦门、太原、成都、昆明、兰州、广州、石家庄、郑州十四个会员城市以及前来参加观摩学习的体育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届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体育教学研究会主办,长春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承办,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联办。会议主题为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本次研讨会总结了各会员城市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增进了各会员城市间的交流与了解,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开幕式上,长春市中小学生展示了啦啦操、体育家庭作业展示、跆拳道、花式跳绳、东北秧歌《黑土欢歌》、传统武术、呼啦圈、滑冰、京剧做打、欢乐腰鼓等阳光体育特色项目。
长春市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艺术2+1项目”,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近几年来,在全国中小学校体育艺术活动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开幕式上,体育家庭作业展示了包含形体瑜伽等内容,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滑冰、东北秧歌《黑土欢歌》等为东北特色活动,展示了地方特色项目的开发成果。学生们热情洋溢的表演向广大与会者展示出了长春市中小学生快乐、健康、阳光的精神风貌。本届观摩活动中,共有来自重庆、昆明、哈尔滨、太原、兰州等十四个城市的代表参加了15节体育教学观摩课的教学研讨。本次”十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课,内容全面,展示了其所代表城市最新的体育教育教学成果,现场展示课的内容较全面,涵盖了目前体育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基础的田径类内容,如合作跑、快速跑、三级跳远;民族传统体育类内容,如傣拳、舞龙、少年拳;三大球类内容,如篮球、足球;器械体操和技巧类内容,如跪跳起、手倒立等,此外,还有如平衡练习、木偶舞等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本届现场展示课中,既有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如天津市刘青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在继承优秀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运用场地的变化,诱导学生一步步进行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有新的课程资源开发,如昆明市代表队的《傣拳》,广州市代表队的《舞龙》等;获得了在场教师的好评。
总体而言,本次活动中的15节课都贯彻了“健康第一”的理念,小学组8节体育课,涵盖了丰富的教材内容,在教材剖析上准确、恰当。小学组的课呈现出了:教材选择服务于学生;教法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身体特征;有效地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对传统的内容做了很好地继承,如,课的完整性、队列队形等内容做了保留等亮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评价时机的选择、课的结构的构架不完整等,但从整体上看,小学组的展示课达到了交流促进、共同提升的目的。初、高中7节课内容丰满,能够代表中国东、西、南、北、中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呈现了达成教学目标采用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场地器材布置合理的特点。而对初、高中组的课,在课堂常规,如示范、讲解、评价时机、行进路线等方面需要加强;对于初、高中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整体而言,本次观摩展示课达到了加强交流、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刘端文理事长在总评时说道,本次活动解决了体育之主、之本、之魂的问题,强调了单元教学计划制订时要涵盖教什么技术、通过技术提高什么素质、教材的拓展性有哪些等内容;并指出,明年展示课的形式为主题课,小学低段的内容为基本素质与游戏;小学高段的内容为球类;初中的内容为体操、舞蹈类;高中的内容为田径与武术,希望大家带着最新的成果,在明年的展示课上呈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成果。
“十城市”体育教学研究会自1985年10月在天津市汉沽区举办首届以来,已经经历了近二十九年的风雨历程,这二十九年来,“十城市”体育教学研讨会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历次教学改造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体现了南北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解读的展露、民族文化的传袭与发展,在教学理念及器材的改革创新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亮点,在致力于构建“发展与创新、理念与实践”的舞台上,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搭建了观摩、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各会员城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