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书强++廖从清
摘要 通过分析山区和林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阐述了山区和林区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以及推广效果和经济效益,并据此提出了山区和林区农技推广的新思路。
关键词 山区;林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选择;贵州三都;巫不乡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291-02
巫不乡位于三都县东部边缘,距县城70 km,东与榕江县三江乡接壤,北与雷山县达地乡毗邻,西面、南面接羊福乡、都江镇。地处雷公山和月亮山腹地,四季分明,属典型的云贵高原立体型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拔波动大,境内属高山深谷地貌,最高海拔1 650 m,最低海拔578 m,平均海拔902 m。全乡辖4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寨1 009户,5 180人,居住有水、苗、瑶、侗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属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民族村寨。乡域辖区面积53 km2,森林覆盖率达70%,耕地面积156.24 hm2,其中田面积145.58 hm2,土面积10.67 hm2。人均耕地面积0.03 hm2,其中田0.028 hm2,土0.002 hm2。2013年通过实施推广新的农业技术,使全乡每年粮食总产量增加417 311 kg,平均多产粮食2 866.65 kg/hm2,人均多增加粮食80.56 kg。全乡经济总收入多增加556 002元,人均总收入多增加107.34元。巫不乡冬季比周边乡镇略长,所以春播比周边乡镇一般要推迟15 d左右,且日照不足,水资源有清、冷两大特征,农业污染小,病虫害发生机率小,自然冰冻灾害发生机率大。全乡目前的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个体的传统方式进行生产。可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有八月笋、巫不香猪、楠竹笋、山蕨菜、土鸡(以乌谷鸡为主)和稻田生态养鱼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典型的山区和林区。
1 山区和林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山区和林区的地理环境条件主要是以山多、坡大、森林覆盖率高、交通闭塞、道路狭窄、耕地分散小丘、距离村寨较远等为特征。因此,均存在日照时间短、光照不足、地温低、微生物分解差的缺点,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使农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低,生长成熟期延长,造成农作物长势不好、产量低、农产品质量差等,长期地形成了农民对农业生产收入不多、效益不高的认识,也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
1.2 社会环境和人为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地处山区和林区,因村寨居住分散,生产得不到保障,收入不高,交通闭塞,文化生活水平低,教育条件差,对教育和接受新的技术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中,都使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和常规种子,劳动力素质较低,思想陈旧,对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难以接受,也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措施和方法
在山区和林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措施和方法也要结合山区、林区的特定条件开展,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搞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培训,办好示范点,选好示范户,要找好热爱科学技术的农户作为示范户,可以选择乡村交通要道(路边)的田块或地块作为示范指挥田,并组织示范区内的农户到示范指挥田召开现场培训会,以此起到以点带动各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初有成效时,第2年可大面积的普及推广,同时还应重视抓好示范田,办好示范点,召开好现场培训工作,并将各项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资料印发宣传到示范区农户中,使示范农户能按要求推广实施农业技术[2-3]。各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域的划分,应根据山区和林区村寨分散的特定条件,以村为区域范围办好各示范点,开好各现场培训会,把农技推广项目和要求宣传落实到全乡范围内的农户中去,全面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加强指导、督查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建立由农技人员和行政领导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巡查、督查和技术实施领导小组,经常到田间进行巡视督查,开展田间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提高各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效果。在推广过程中,如选择的项目通过试验示范结果,确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推广农户的收入,但由于个别农户由于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违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对农业技术推广有阻碍,并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经多次说服,还不按技术要求执行者,可以采取行政干预的措施,强制实行推广[4]。
3 农技推广项目的选择
3.1 种子推广的选择
一定要根据山区和林区的气候环境条件选择推广的杂稻种、杂交玉米种、杂交油菜种和其他良种等,一般选择的组合要求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根据多年的推广试验结果,在山区和林区表现较好的杂稻种组合有准两优527、宜香优2115和渝香203等,对由于低温不偏低、日照好的田块也可选用Ⅱ优系列组合,从巫不乡2013年来推广杂稻种的组合配置情况看,2013年推广杂稻种1 747 kg,其中准两优527品种组合推广750 kg,占42%。由于山区和林区的耕地坡度大,所以推广的杂交玉米种组合,要选择紧凑型抗倒伏的矮脚组合,一般以正红212和三北2号组合为主,巫不乡2013年推广杂交玉米种250 kg,其中正红212号150 kg,占60%。推广的杂交油菜种子组合主要以黔油18号和绵油11号为主,小麦种子组合以绵阳26为主,这些组合都是矮杆抗倒伏品种组合,适合山区的选择推广。
3.2 育秧育苗的推广选择
由于山区、林区的田块分散,秧苗运输困难,水稻育秧进行推广,选择的育秧方法必须是育秧效果好、技术性要求不高、易于被山区和林区的农户接受,根据巫不乡2013年的育秧技术推广情况,推广的小温室262个,育种量1 260 kg,地床育秧方法育种量850 kg,2种育种量占水稻育秧总量的96.6%。玉米育苗移栽,根据巫不乡的情况,推广的玉米营养袋育苗,由于费时、耗工、增加购营养袋的费用,加上给土壤带来白色污染,所以推广起来比较困难。最容易被农民接受的玉米育苗技术有营养球、营养块和培营养土苗床点播育苗。这3种玉米育苗移栽方法,技术要求不高,易于被农户掌握和接受,比较容易推广,巫不乡2013年推广实施这3种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后,推广面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往年推广的面积为1.33~2.00 hm2,2013年已推广到4.67 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3.75%,由于巫不乡是典型的山区和林区,耕地的坡度大,玉米要普及推广育苗移栽,操作比较困难,所以只有选择田面道平的地块实施推广。endprint
3.3 规划种植的推广选择
山区和林区由于日照时间短,光照不足,对农作物的产量带来了影响,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必须要推广实行规划种植,充分利用阳光的光照作用,让农作物在保持合理密植的情况下,增加受光面,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实现增产。在山区和林区推广规划中,作物种植规格要合理选择,产量才能提高,以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方向一般选择东西向,根据光照方向选择,水稻选择宽窄行拉绳栽秧,山区和林区一般规格按(33.3+20.0)cm×16.7 cm的规格推广实施,玉米选择育苗定向移栽,规格按(93.3+46.7)cm×26.7 cm的规格或等行距按80.0 cm×26.7 cm的规格推广实施。油菜规划种植,育苗应按东西向拉绳按46.7 cm×26.7 cm的等行移栽或(60.0+33.3)cm×26.7 cm的宽窄行移栽施。小麦的规划种植,应选择宽幅条播,按播幅20.0 cm、幅距16.7 cm的规格推广实施。
3.4 平衡施肥与土壤改造推广选择
在山区和林区,由于灌溉用水多为山沟阴凉冷水,加上有的田块处在阴冷地带或属于冷烂锈水田,地温较低,微生物对养分的转化过程比较慢,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转化过程较慢,农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利用率低。因此,农家肥必须发酵后才能施用,再结合施用化学速效肥料,搭配好氮、磷、钾等速效肥料,以保证农作物前、中、后期肥料需要,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由于分别单独施用氮、磷、钾时,部分技术农户很难掌握其搭配比例,所以应选择推广配合好的复合肥料,一般作底肥施用效果最好。对于阴冷、低湿地带的田块,要挖好比田块略低的排水沟,排出田块里的冷烂锈水,提高地温,在水稻收割前排干田里的水,推广播绿肥逐步改变土壤结构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根据山区和林区的特定条件,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来改造山区和林区的中低产田,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山区和林区农业生产发展。
4 推广效果与经济效益
4.1 水稻生产推广各项农业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巫不乡水稻每年种植面积是145.58 hm2,推广杂交水稻种面积在135.33 hm2,占92.96%;推广保温育秧栽插面积140.67 hm2,占96.6%;推广宽窄行拉绳栽秧116.67 hm2,占80.14%,推广平衡施肥123.33 hm2,占84.72%。未实施推广农业技术时,水稻产量最多为5 250 kg/hm2,推广各项农业技术后,平均产量增至7 350 kg/hm2左右,增产2 100 kg/hm2,全乡水稻总产量增加305 711 kg,增收336 282元。
4.2 玉米推广各项农业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巫不乡玉米每年种植面积10.67 hm2,杂交玉米推广面积10 hm2,占94%,玉米育苗移栽推广4.67 hm2,占43%,玉米平衡施肥推广9.67 hm2,占90%。未推广各项农业技术,玉米平均产量只有2 700 kg/hm2,推广各项农业技术,平均产量可以增到4 350 kg/hm2,增产1 650 kg/hm2,全乡玉米总产量就可增产17.6 t,增收21 120元。
4.3 油菜推广各项农业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巫不乡油菜每年种植面积80 hm2,杂交油菜和油菜良种推广面积56.67 hm2,占70.84%,推广油菜育苗移栽43.33 hm2,占54.16%,推广平衡施肥73.33 hm2,占91.66%。未推广各项农业技术时,油菜籽平均产量为600 kg/hm2,实施推广各项农业技术后,平均产量增加到1 125 kg/hm2,增加525 kg/hm2,全乡油菜籽总产量增加42 t,增收105 000元。
4.4 小麦推广各项农业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巫不乡小麦每年种植面积43.33 hm2,小麦良种推广面积33.33 hm2,占76.9%,实行宽幅条播面积36.67 hm2,占84.6%;推广平衡施肥40 hm2,占92.3%,未实行推广各项农业技术,小麦平均产量1 500 kg/hm2,推广各项农业技术后,平均产量增加到2 700 kg/hm2,增产1 200 kg/hm2,全乡小麦总产量增产52 t,增收93 600元。
2013年通过实施推广新的农业技术使全乡每年粮食总产量多增产417.31 t,平均多产粮食2 866.65 kg/hm2,人均多增加粮食80.56 kg。全乡经济总收入增加556 002元,人均总收入增加107.34元。
5 山区和林区农技推广的新思路
在山区和林区,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公路通、电通和水通的问题。今后山区和林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开发项目,就是在解决“三通”的情况下,利用山区和林区的资源优势抓好普推的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根据山区和林区气候环境条件,利用山区和林区的资源优势抓好普推的农业技术项目实施推广,开发新的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根据山区和林区气候环境条件,利用山区和林区阴凉条件对农作物或经济作物成熟期延长的特点,开发推广一些晚熟的反季节瓜果、蔬菜和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并组织好农户开展连片推广,形成一定规模的山区和林区的特色经济。也形成山区和林区的科技兴农技术推广的新特色,走出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
6 参考文献
[1] 杨圣慧.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2] 符瑶影.海南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3] 崔黎明,孙建章,栾熙盛.关于农机推广项目的选择[J].农机推广,2002(2):14.
[4] 樊启洲.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0.endprint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