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风 送健康 送理解 送关爱

2014-04-29 00:00:00李有萍
基层建设 2014年23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二科管理的老同志生活及思想呈现出“一散、二多、一变”特点:所谓“一散”即老同志居住较过去更为分散,有的处于半工作状态,有的回原籍居住,有的随子女去异地居住,有的甚至去了国外生活;所谓“二多”即老同志整体数量和空巢独居的数量逐年增多,大部分老同志进入“双高期”,部分老同志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所谓“一变”即因社会保障发展需要,涉老政策不断调整,影响到部分老同志的既得利益,导致老同志们思想发生变化,个别老同志,情绪时有波动。

关键词:离退休服务;凝聚力;四项工程

一、在政治思想上送春风,强化宣教,调动热情,打造“凝心聚力工程”。

为了实现老同志六个老有中的“老有所教”,把老同志思想统一到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建设精致美丽幸福油田上来、构建和谐社区上来,我们注重送政治营养、送思想营养、送精神营养,以政治思想的春风引导老同志为实现中国梦、油田梦、家庭梦加油助力。

一是紧抓党建工作,把老同志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引导老同志为实现“中国梦”加油助威。

为了使老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我们强化党总支和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8个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方面注重学习宣传,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三个自信”要求、“五位一体”部署等精神内容通过支部活动、宣传板报、知识竞赛、游园活动等多种形式传达给每个老同志,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另一方面注重学习交流活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作为支部大会讨论重点,引导老同志认识到实现中国梦人人都是创造者,人人都是实践者,尽己所能,发挥余热,做到“离职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二是紧盯油田形势,把老同志思想统一到建设“三个油田”实践上来,促使老同志为实现“油田梦”添砖加瓦。

为了把老同志思想统一到再创十年黄金发展期新征程上来,统一到建设精致美丽幸福油田目标任务上来,我们通过处网页、橱窗、板报、电视等形式,及时传达油田职代会和政工会精神,大力宣传油田生产经营形势,讲清讲透油田关心老同志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同时,积极宣传离退休处围绕“团结聚力奋进,实干精细创新”主题,开展打造为老服务的“四个通道”的相关工作,使广大老同志更加关心和支持油田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油田,为实现“油田梦”添砖加瓦。

三是紧扣心理需求,把老同志思想统一到构建和谐社区上来,激发老同志为实现“家庭梦”贡献力量。

我们抓住老同志希望子女好、子女家庭好的内心愿望,一方面从排解苦闷、理顺心绪入手,通过树立老同志榜样,正面宣传,稳定老同志情绪,激发内驱力。同时与其子女沟通,让他们强化“尊老敬老”观念,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调整心态、远离孤独失落,提高退休后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从发挥老同志余热出发,在老同志中开展“六个一”(光荣传统忆一忆、社区工作做一做、邻里纠纷劝一劝、不良倾向管一管、子女困难帮一帮、家庭成员育一育)活动,引导老同志在社区建设、在家庭和顺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调节他们生活上的不适应,思想上的不理解,情绪上的不稳定,心理上的不平衡,为实现美好的家庭梦想而努力。

二、在退休生活上送健康,强化活动,调动激情,打造“健康长寿工程”。

一是把握老同志求健康、求交往的需求,在活动大众性、普及性上下功夫。

求健康、求交往重在实用性、普及性。我们本着“统分结合、就地就近、简便易行、多样节俭、保证安全”的原则,以油田老年文化建设为主线,抓住简单易学的大众活动,开展棋牌擂台、球类竞技、书画展示、歌舞表演、钓鱼游园、电脑保健、子孙教育等常态化活动项目。同时我们还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各种比赛、展览、表演,通过老同志“比一比心态,看一看状态,赛一赛动态”,引导他们争做“运动健康”老人,收到较好效果。老同志自豪地说:运动健康不生病,省了医药费,利己利社会。

二是把握老同志求快乐、求表现的需求,在活动兴趣性、爱好性上下功夫。

为了激发老同志兴趣、爱好,展现其特长,我们结合老同志需求和地域特点,开展兴趣结对活动。把老同志的兴趣爱好进行归类分组,组成文体组、艺术组、义工组,每组由“年富力强”的老同志担任负责人,吸引了300多名老同志参与活动,提高了二科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在每逢节日或地方重大活动,二科的各兴趣组都活跃在广场、活跃在社区、活跃在人们需要的地方。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劲。如:我们文体组的老年台球队有几名队员被选拔参加中石化和江苏省比赛;义工组的服务队参与治安巡逻和结对帮扶,被大家誉为“活雷锋”。

三是把握老同志求名誉、求尊重的需求,在活动品牌性、特色性上下功夫。

创品牌,展特色是活动生命力的体现。机关二科退休老同志中有原报社编辑、有书画摄影“发烧友”、有诗歌创作爱好者等,可谓人才济济。我们充分尊重这些老同志,组建宣传报道组,激发他们名誉感。通过他们的口头、笔头、镜头,宣传油田老同志“六个老有”的感人事迹,宣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推进离退休工作情况,宣传工作人员“讲责任、讲感情、讲奉献、讲政策”及“我学习、我承诺、我服务、我争优”的精神风貌,勾画出机关二科“一家亲”的形象。

三、在日常管理中送理解,强化走访,调动亲情,打造“和谐幸福工程”。

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开展“普访”,进百家门,做到知人心,明民情。

老同志群体中性格脾气差异较大,我们工作人员经常走进社区看一看,走进老同志家庭问一问,了解当今老同志整体情况及个性需求,了解老同志的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情况、健康状况、思想状况。普访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同志文化水平低,不懂政策,爱钻牛角尖,甚至提出无理要求;有的没理还要犟三分;有的逞强好胜,爱与他人闹矛盾。为此,我们发动热心公益的老同志,建立老同志“爱心互助”小组,开展情绪互述、困难互帮,做到真心倾听——零距离。至今,已了解掌握90%以上老同志基本情况.

二是开展“定访”,知百家事,做到暖人心,解民忧。

对于有些特殊情况的老同志,我们都坚持定期走访,每年元旦、春节、国庆、中秋、重阳等重要节日,我们都会去看一看、聊一聊,摸摸老同志心理想法,听听家长里短。少数老人因为身体状况等原因,变得性格偏激,我们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用实际行动温暖他们的心。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让他三分”,即便碰上了最不讲理的,也不“较真”、“甘心示弱”,“常怀儿女之心,恪守敬老之责”,唤起他们的亲情,自觉换位思考;帮助他们找到“心理平衡”点。对于异地居住的老同志,我们建立过境走访慰问制度,尤其对年龄较大、体弱多病、职级较高的异地居住的老同志进行登门拜访,做到真心沟通——零缺陷。已有200多件事在定访中解决,送去了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三是开展“随访”,解百家难,做到懂人心,纾民困。

“浇树浇根,帮人帮心”,针对弱势群体和有变故的家庭,我们做到及时随访,既当办事员、宣传员、信息员,又当志愿者、服务员,及时为其理顺心绪,解开心结,排解苦闷。“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是一个特别的弱势群体,因各自的原因,呈现出“矛盾纠结”、“与世隔绝”等状态,他们迫切需要沟通。我们针对不同对象,因人而宜,随时关注走访,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亲人病故、涉法纠纷、天灾人祸的老同志家庭,我们及时上门安抚,做到真心安抚——零遗憾。目前已安抚弱势群体家庭50多个,安抚发生变故的老同志家庭10多户。

四、在为老服务中送关爱,强化贴心,调动感情,打造“满意惊喜工程”

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作热心,接待诚心,办事细心,解释耐心”四心服务理念,推行“服务细致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亲情化”三化服务标准,从时效、内容、方式三方面进行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高为老服务质量。

一是在服务时效上,注重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

随着老龄化加剧,空巢孤寡、失独失智老人不断增加,老同志的服务需求也由八小时内拓展到八小时外。针对二科常有失智老同志走失了、体质差老同志在外发病等情况,我们制作“爱心救助卡”(写清个人信息),让老同志随身携带,在外万一出现病倒或遇到困难时,能让好心人及时联系到我们,随时帮扶。我们还定制印有办公室及工作人员电话的挂历,分发到每个老同志手中,让老同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家庭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爱心救助卡和服务挂历的推广实施,架起了八小时外为退休老同志服务的桥梁。

二是在服务内容上,注重由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延伸。

通过对老同志养老服务需求的信息收集,我们发现老同志的服务需求除具备大众化以外,还存在单一性和急需性特点。为此,我们联合居委会、协调社区志愿者开展停电漏水维修、液化气罐更换、夜间就医送诊、家庭卫生保洁等特殊服务,及时为老同志解决困难。

三是在服务方式上,注重由传统型向创新型延伸。

服务重在交流,贵在沟通。在服务模式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延伸,推行“五个一”的服务承诺,即每名老同志来访,接待工作人员都要“送上一个微笑,搬来一张椅子,递来一杯热茶,给出一个明确答复,办好每一件事”,力争老同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咨询交流上,针对电脑、手机广泛普及的特点,我们由“面对面”沟通向“键对键”链接延伸,相继建立二科邮箱、二科飞信和二科QQ组群,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与老同志沟通,实现全方位互动。在政策宣贯上,由“灌输式”宣教向“启发式”引导延伸,特别是对涉及老同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调整时,我们通过电话预告、开会宣传、上门解读等形式,让老同志消除误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变化。

结束语

总之对待老同志,我们始终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做到:平时有人问、节日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这就是我们工作目标、职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