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文明和发展的基本就是水土资源,怎样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进行整治,保持水土、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保持水土工作就是实现水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在我国的生态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应该从行动上、措施上、认识上落实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实现社会文明建设,才可以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本文讨论了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的概念、区别、联系以及在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浅谈;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在传统的发展工程中,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水土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导致了许多地区水土流失、流域污染、地下水超采、垃圾围城等问题,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应该把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当做一个有机系统,统筹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概念
(一)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一是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土保法律法规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的认识,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意识。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特别是开发建设中,优化方案,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鼓励广大人民人群积极筹资、投工投劳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依法对辖区内的生产生活及开发建设项目等活动进行及时检查督促,对自觉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积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行为给予鼓励,对不注重水土资源保护,造成严重人为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处罚和打击,规范生产生活及开发建设项目等活动,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二是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存在的水土流失,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通过调查分析因地制宜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规划,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投资,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拦、蓄、排相结合,层设防,形成综合防治体系,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植被,降低裸露地面积、增强土地含养水源,保持水、保土的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泥沙蓄积,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改善生态环境,延长工程建设项目寿寿命,提高土地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提高生产率,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促进社会项事业健康和谐持续稳步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随着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全新的概念,可以保障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发展,使用有效管理以及高科技技术协调我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提高使用资源的效率、控制不断恶化的环境,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需要充分的沟通与融合自然、观念和技术的关系,建设起可持续发展、和谐以及优美的生存环境与空间,使我国的社会环境长远、稳定的发展。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涵盖范围不一
水土保持的工作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系统,保持的对象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涵盖的范围比较小,在应用时也比较具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包含着生态环境中所有因素以及系统,对所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建设,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
(二)治理措施不一
水土保持主要采用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等措施,而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不仅包含着水土保持的措施,还有加强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搞好生态保护、增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搞好制度建设,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等措施。
(三)行政管理方式不一
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行政部门是水利管理部门,但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则是包括国土资源部门、旅游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以及林业部门等,都要在一定的范围进行生态文明建设[1]。每一个建设生态文明的部门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存在着部门分割的现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复建设的情况。
三、两者之间的联系
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手段,只有建设好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好水土流失的现象,对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加强保护,才可以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点是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因为在水土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就影响到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关系,致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只有实现对水土流失工作有效的治理,才可以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环境、生态和人之间的环境,使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生态文明、保持水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和水土保持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指导规划性低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进行规划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内容,现在很多地区在水土保持的工作中,没有全面科学的规划,这就导致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持水土的工作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中,甚至在水土保持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中没有科学指导和规范有效的管理。
(二)缺乏专项资金
在建设生态文明工作中,很多地区并没有建设生态文明专项资金,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需求,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致使没有专门的治理资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五、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持水土工作的有效措施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持水土的工作中,应该积极探讨,科学运用有效的工作措施:一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使用生态技术、循环技术和清洁技术等对废弃物重新回收利用,提高绿化面积。二是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加专项资金的投资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与林业、城建和环保等部门积极协调,全面的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3]。三是加强植被种植,对社会环境中的散生木、林网以及林地等全面整合,有效的增加林木的数量,实现在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环境的活力,保证社会环境稳定地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两者之间要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当前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应该从规划、资金等方面入手,实现社会环境的水土保护,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做大化。
参考文献:
[1]米娜,尹洁.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化的途径——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J].乡镇经济,2010,02:61-64.
[2]刘佳丽,欧阳菊根,程洪,李凤,欧阳毅.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J].水土保持通报,2014,02:76-78.
[3]张金慧.积极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J].中国水利,2011,2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