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探究

2014-04-29 00:00:00胡军熊润桂
基层建设 2014年23期

摘要:林业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它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希望能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目标

1.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维护为中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某种物质产品。这种功能的维护不仅是获取森林使用价值的基础,而且是由使用价值所表现出的经济获益持续的保障,更是人类持续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统的根本,是森林价值的本质所在。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持续生存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的根本,是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源泉。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效益可创造经济效益,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林业生产具体的区域形成的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

1.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建立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和森林走向可持续利用阶段,才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择优加大林业森林资源发展力度,使之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三大目标的统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最理想的境界。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使森林资源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随意开荒、任意放牧、随意采薪、采菌,随意砍伐林木,取暖烧材等等,这样不仅对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还会带来一些火灾隐患。同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及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障碍。

2.2林业市场发育滞后。

目前,我国在建设生态林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林业经济体制尚处在转型期中,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引发林业市场发育滞后。在集体林区,木材的经营仍然沿袭过去的统购统销的垄断性的行政性购销模式,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满足,农民对林地的建设积极性大大挫伤,必然对林地的投入减少,结果造成林业生产萎缩,引发森林资源危机。

2.3 生态补偿机制未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也就是指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由于自然资源是作为一种资源,因此,生态资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取得合法权力利用资源时,应当针对该地区特点收取相应的费用,并且安排专人对其进行保护,并对过度使用的情况进行惩罚,但由于该制度尚未出现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造成了过度采伐的情况常有发生。

2.4 林业保护的监管缺乏力度。

由于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林业保护相较于以前的乱砍滥伐有了一定的改善,各地也随之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力度,并安排监管机构对其各地情况进行统一监管,还随之出台了较多的森林管理法律条规,尽可能地做到了减少损失。但由于部分地方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使得监管制度成为纸上谈兵。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3.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人民生态意识,将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林业建设献出自己应尽的义务。普遍提高全民行动的生态意识,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强化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3.2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是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政策,因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发展、保护和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工作。只有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式,使用科技化的技术才能保证经济和资源环境同步发展。为了提高林业生产力,就必须从建立林业科技创新的机制开始,坚持把企业作为主体、把市场作为方向、把科学技术作为核心力量、最终达到林业相关的效益。林业科技机制的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入,坚持科学的研究成果,指挥林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加快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3.4 制定和完善林业的政策体系和法制体系。

林业政策体系和法制体系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也可以反映我国法律体系对建设生态林业的关注与支持。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我国的森林资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滥砍滥伐现象日益严重,天然林面积日益减少。虽然我国整体的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却依然没有降低,因此,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林业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3.5 加快林业改革步伐,建立中国特色林业经济体制。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长期效益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农民提供林权评估、交易、融资等服务。要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依法执行林木采伐制度,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结语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矛盾,采取有效地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为满足当代人民的生活需求以及后代人的物质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