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质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改造与功能提升

2014-04-29 00:00:00罗军江慧强
基层建设 2014年23期

摘要:目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城市病”的严重困扰,其深层原因在于其非均质的城市结构,因此一味在城市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非均质城市结构分析入手,提出了“均质城市”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优势以及在城市改造与功能提升方面的作用与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病;城市结构;均质城市;应用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困扰及背后的原因

(一)目前我国大城市发展的困境

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后期,因城市的盲目扩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而表现出来的各种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甚至失衡或无序的现象,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成为长期困扰西方城市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种生产和人口要素大量向中心城市集中,造成城市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日趋突出,因此我国已经成为城市病集中爆发时期。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病的表现是不同的。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城市规模阶段和社会文化类型三个主要因素所决定。当前中国大城市病逐渐趋于多元化,包括:影响生态安全的生态病、土地资源浪费、社会矛盾凸显、影响文化魅力的特色病、交通拥堵。其中以无组织、无事先计划、无视交通和服务设施等需要的情况下的盲目扩张为表现的城市蔓延和交通拥堵最为突出。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遭遇的困境,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不外乎加大地铁、高架等扩大城市道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同时采用工厂外迁、对机动车辆各种限制,增加绿地以及建设卫星城市等措施降低中心城区的压力。但是从大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的无序蔓延。

(二)大城市发展的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

大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不仅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聚集区,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等要素的在相对狭小空间内的一个高度浓缩的集合体。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时集中就是优势,但随着城市高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发展需要的流通性就变得越来越弱,这种集中的劣势就愈发明显,流通性的弱化会严重影响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各种城市病就此产生,因此目前应对城市病的方法根本无效,因为目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是城市结构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交通的问题。目前的城市结构我们称之为“非均质城市”构造。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功能区组成集中式布局,形态紧凑,这类城市中心地位突出,城市围绕核心区呈圈层式扩散,是我国城市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但中心城区面临巨大的向心增长压力,同心圆状增长最终有可能形成一种“摊大饼”式的城市形态。核心区是城市要素最高密度区,向外密度越来越小。核心区高度集中了交通、经济、政治、文化等城市要素,也是城市病最重的地方。由于它的控制性关键节点地位,使整个城市都是陷入到城市病中。

二、均质城市理念的内涵及特征

(一)均质城市理念的内涵

从上述分析来看,造成大城市发展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无序蔓延造成的结构失衡,这种失衡对于小规模城市并无大碍,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问题就会愈加突出,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改造城市结构入手,建立一种与“非均质城市”相对的“均质城市”结构。其原理可以从仿生学角度进行诠释和理解。生命体结构的复杂与巧妙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再被其强大组织能力所折服的同时因为会带给我们些许灵感。其实在自然界中“树木”就是我们城市建设最好的参照,一棵参天大树内部构造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一个超级城市。现在以树木结构引入阐述我的城市规划设计新观点。一棵大树叶子就是城市的生产、生活单元。每片叶子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形态不同,但它们均质分布在树上各个角落。通过大的树干和小的树枝与大地相通。基于这一原理“均质城市”是指将整个城市分解成一些均匀分布的城市单元。城市基本要素如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休闲分散在城市单元中。各种城市单元又根据它的功能重点不同对各种要素做一定的调整。比如交通单元中着重是交通枢纽的功能,其它居住、办公功能相对减少,而居住单元着重居住。各城市单元这间和城市与城市外部以高速路、轨道交通、通信等网络连接,这种连接相当于树干的作用。从本质上说均质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单元可以看做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小而全的小城镇。均质城市的理想模式是城市的每一个单元间用绿地分割,交通线路在绿地中,单元内部主要以非机动交通工具为主。

(二)均质城市理念的实质

均质城市理念的实质是物联网概念在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下的应用,目前物联网已成为各国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先导领域,并以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智能城市建设和应用示范等为标志,形成了物联网发展热潮。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以大系统整合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互的的发展模式。均质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单元与这些单元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城市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均质城市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智慧城市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均质城市理念的优势

首先,由于城市在空间布局上进行了单元划分,各个单元集中并承担相对应的城市功能部分,因此该部分功能的发挥不需要其它单元进行过多的支撑,因此各个城市单元间的相互依托与干扰就能够降到最低,城市效率的明显提高。其次,由于各个城市单元能够独立发挥作用,因此各个功能单元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人流和物流联系量大为降低,同时城市功能单元化有助于各个城市功能要素基本功能的发挥,真正做到还街于人、还道于车,以上两方面共同作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人流和物流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不必要的浪费。再次,城市污染也是城市病的重要表现。均质城市理念下,城市不同功能的单元划分有助于城市废弃物的分类排放,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有污水、污物的处理难度,提高处理效率。最后,均质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单元划分,能够使城市更加规范化,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因此均质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减小城市道路面积和空间尺度,增加绿地面积,使城市和自然更和谐,提高人做为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让人在享受大都市的便利和服务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小城镇清新和淡雅。

三、均质城市理念在上海市城市建设与改造中的应用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乃至东南沿海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不断加强,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特大城市中城市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例如面对交通拥堵,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传统措施,这里面不仅包括大力加强地铁在内的交通设施建设,也包括限号、限行等一系列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要解决包括上海市在内的我国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从改变城市发展理念入手来解决,利用均质城市理念建设现代化智慧城市是重要的途径,均质城市理念在新城区建设中并无多大障碍,但是对于像上海这种大型城市的升级改造,还需要注意以下诸多问题:首先,在城市管理部门进行公共资源投资时,要放弃以中心区带动辐射的传统城市发展理念,改变以集中资金建设核心区来拉动土地和城市建设的模式,减少为追求建设高大的城市标志而集中建设各种大型综合体,而采用分散为主,适当集中的建设原则。其次,通过多种手段控制如车站、学校、医院等城市单元规模和建设位置,同样结合分散和集中的原则。最后,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绿地、河流以及拆迁政策,将大体量的城市拆分为相对独立的城市单元,逐步向均质城市过度和发展。

四、结语

均质城市理念是针对目前大城市建设中的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均质城市建设是以人的各种需求为出发点,将大体量的城市拆分为很多个城市单元,各单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之间紧密结合,又互相干扰很小的一种模式。因此这种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对于环节目前大城市的发展矛盾,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改善城市环境,从而更好的发挥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清,张荣辉,黄新民,万婷婷,游峰.交通友好型城市布局模式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8:307-308.

[2]郑皓.城市结构形态低碳化的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2,05:95-100.

[3]胡晓娟.基于“城市病”现象的中国城市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