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员工激励体系深化案例分析

2014-04-29 00:00:00李俊卿
基层建设 2014年23期

摘要:供电行业属于我国特殊行业之一,在现今市场改革浪潮冲击下,供电企业原有的员工激励体系制度也需要注入新元素。本文以某供电企业一次成功的员工激励体制改革为实例,通过对此实例进行分析,具体阐述新市场发展下,供电企业如何建立合理的员工激励体制。

关键词:供电企业;员工激励;实践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员工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水平相比从前有大幅度提高,供电企业原有的员工激励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员工的需求,这就要求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观察、思考和学习,建立合理的员工激励体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保证供电企业优先发展,强化管理。

一、供电企业员工激励实例

某供电分局在薪酬改革前,员工工资是由供电总局进行统一的分配发放,根据员工工作岗位和性质的不同,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例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则根据各自的具体岗位发放。

在某次接管更换后,由于人员交接工资推算存在问题,员工薪资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有的管理层薪资比普通岗位员工薪资还要低,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管理层离职形成职位空缺。该供电分局在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后,结合实际出台了《薪酬分配划小核算单位工作方案》和《员工激励方案》[1]。两个方案出台后,员工的薪资得到合理分配和管理,同时员工薪资与其岗位、效率等直接挂钩,员工补贴得到明确规定。经过这次激励方案的改革,该供电分局有了明显变化。局内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内部评分从66分提高到了77.6分,1年时间内提高了11.6分。拖欠电费追回率升高,追回拖欠的40多万电费,在年底实现电费“双结零”[2]。同时还提高该供电分局线路工程效率使工程提前一个多月完成。供电分局内部人员素质也大大提高,岗位人员分配也趋于合理化。

二、供电企业员工激励实例分析

(一)供电企业员工激励制度改革措施分析

实例中的供电分局通过对员工薪资结构进行改变,同时还针对性地调整了企业的员工激励政策,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工资结构。

案例中的供电分局针对由于企业接管过程中发生的薪资不合理现象,对企业薪资结构进行了改革,将员工的工资与工作相挂钩,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电费回收率等方面进行员工综合评价,考量员工工作业绩。对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分级奖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2.对岗位进行合理调整

对岗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和安排,根据工资分层管理需要设定管理层,将分局整体的工资进行结构合理划分,由局到组到个人的结构进行工资分配审核发放,避免工资评定、发放的混乱。

3.强化重点工作,明确目标

同时,对重点工作进行强化,使员工目标明确。实例中为提高电费的回收率,将电费回收率与员工业绩测评、奖金工资等相联系,从而使员工能够积极地收回拖欠电费,减少企业损失。再比如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与管理人员的工资、业绩考评、升迁等进行挂钩,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力度,使工程效率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增加。

(二)供电企业员工激励制度改革效果分析

实例中的供电分局通过进行一系列工资结构调整和员工激励政策变更,实现了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工资结构清楚、岗位设置合理的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分局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

1.实现工资结构公平合理化

通过将工资分配权利下放,由总局到组到个人的结构,实现工资的小范围管理。通过减少管理人员负责的员工人数,提高工资管理效率,同时还有助于保证工资发放的公平公正。

2.确保分局部门岗位的承接

由于先前出现的工资不合理现象,导致管理员人员离职,形成岗位的空缺。激励制度改革后岗位应聘者增加,例如该分局次年岗位招聘报名者超过30人,而且还有不少的高学历人员进行应聘。不仅弥补了岗位的空缺,还提高了岗位人员的素质能力[3]

3.员工工作热情提高

由于激励政策制度对员工加班补贴等各项津贴有了明确规定,员工更加自主地进行工作。同时由于工资结构与员工的工作效率、工程业绩等相互关联,导致员工工作意愿的加强,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又进一步地提高升工作的积极性。

4.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

员工具备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从而就会自发地进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要实现工程进度的加快,提前完成工程,这就促使员工对工程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员工会自发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员工还会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造。在激励过程中,员工素质提升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

三、供电企业员工激励体系深化措施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发现供电企业通过合理的员工激励政策,能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还能实现企业工作效率和工作进程的提高。供电企业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员工激励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一)完善供电企业员工激励制度

具备完善的激励制度才能保证激励政策的有效实施,帮助供电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激励制度的建立需要明确、具体、详细,同时还要明确对象、目标和方式。例如对于电力输送管理岗位的员工和电力维修岗位的员工,两种不同的岗位要实现的目标不一样,电力输送岗位需要保证电力输送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保证居民用电的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有效服务。而对于电力维修岗位的员工,需要能够及时地进行电力的修复工作,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在制定激励政策时需要根据其工作特点制定激励政策。

(二)完善供电企业员工薪金结构

按照马斯洛需求模型[4],员工首要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因此工资对于供电企业员工激励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供电企业在进行员工激励体系建设时,需要对员工工资结构、员工福利补贴进行合理化建设。通过将员工与电力项目的建设进行挂钩,促进企业电力工作开展,同时也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此外,合理安排员工的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提高福利待遇也是必要的。例如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员工,尤其是工程在外地的员工,可以发放交通补贴。给过年期间还留在电力工作一线的员工进行补贴和慰问。

(三)合理安排供电企业员工岗位

合理安排是为了在心理上对员工进行激励建设。例如具备电力维修技术能力的员工将他安排在电力维修工作岗位。由于他熟悉维修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同时,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奖励和表扬,他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对工作也就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又更进一步促进他为工作做出更大的努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使企业获得一个热爱工作岗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员工。反之,如果将其安排在电力输送部门,他的专业能力不能体现,无法满足内心的需求,导致工作懈怠,在指责批评下更是无法积极工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使企业丧失一位技术人才,也会给企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完善供电企业员工工作条件

人们现在需求更加多样性,以往的工资激励已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对于供电企业要实现员工激励,还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例如一个电力输送部门环境脏乱,硬件设施不齐全,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将会导致居民用电出现问题,造成对企业的投诉等,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创造良好的供电企业工作环境,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工作心理,同样有助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例如我国某些大型电力企业对员工工作环境建设相当重视,员工工作场所还配有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等[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员工激励体系的有效建立,能实现员工自我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供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企业氛围。同时还能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实现企业的长久高效发展。同时也为我国供电企业在市场改革中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野俊.供电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的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0,3(8):49-50.

[2]刘钦彬,吴丽.某供电局员工激励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10(11):27-30.

[3]文琳.县级供电企业薪酬激励措施研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7(4):211-211.

[4]梅晓燕.谈落实员工激励机制有效规避电费回收风险[J].现代营销,2011,12(7):90.

[5]吕微,唐伟.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2,9(1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