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林业经济管理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014-04-29 00:00:00潘金凤
基层建设 2014年23期

摘要:森林资源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也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作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目前的工作是从各种林业生产工作顺利的起始点和结束点进行工作,而且是林业企业的核心内容。在经济管理方面,首先要以实现和实施为基础,有必要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开始分析,确保他们的工作可以通过森林培育,保护和其他环节的使用,保护林业工作平稳连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工作,以及各种林业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过程,一般从培育、保护和利用其他部门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工作作为开始,这样对林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林业经济管理是保护森林资源来维持各种效益的关键,公益林业生产基地和主要成果的科学使用也是维护林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是基于林业生产周期要设法保护林业生产与自然的长期配合以及发展;从各种风险的林业生产和管理开始实现林业工作的卫生要求;从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期达到森林管理方面的成果和效益有突出的表现。

1、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在近些年来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何种经济的发展,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互适应。

1.2有利于林业经济自身的发展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不仅仅可以为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更主要的也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细水长流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持续不断的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

2、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2.1林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

当下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还相当的不成熟,大多数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的发展状态。另外企业的发展规模都相对较小,缺乏技术含量,在进行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总是会造成许多的原材料浪费和资源浪费,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粗放型、低水平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结构形式和生产模式只会严重的阻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2.2森林资源总量下降严重

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地达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初步估计每天将有动植物品种从地球上消失。这些都是人为砍伐和环境污染引起的直接原因。由于疏于管理,天然林木的比例越来越小,在中幼林当中,人工林特别容易死亡,对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很大。

2.3林业体制改革进程缓慢

虽然对对林业经营体制早就开始了改革,但进展十分缓慢。林业经营体制基本上还是处于 传统经营模式阶段:产权和经营权不明确,职责不分明,政企不分,缺乏竞争的意识。另外,政府对林业的支持也不足,林业经济总体上还是处于弱势,用于林业的资金十分少。

2.4林业保护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林业保护管理存在一些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特别是对占用林地审核制度的监察力度没有很好的落实。很多违法征占林地以及毁林种植农作物等导致的林地逆转问题,没有得到监督与控制。

2.5林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研发能力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产业变革,促使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就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不管是在林业经济方面的技术性人才储备方面,还是在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在加之我国对林业经济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不够,很难取得技术上的飞跃。林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研发能力差将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3、改变经营管理来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科学经营管理

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经济,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提高林业经济的科技含量。森林资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林业多种功能的发挥,对森林资源培育,利用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解决好森林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为发挥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奠定基础。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实现森林资源的宏观控制。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与信息手段,推动林业管理现代化、精细化。

3.2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通过法律手段对林业进行宏观调空,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林业的发展加以保护,加强采伐限额管理,把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到乡镇。确定森林采伐利用方式和强度,严格控制限额采伐,解决林地逆转问题。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杜绝非法占用林地,加大执法力度,采取相应的林地保护措施,使超限额采伐得到合理的控制。

3.3加强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3.3.1加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林业科研要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科研路线。把科研成果用来指导林业生产,通过技术转让或合作创办林业企业的形式,提高木材生产、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利用科学技术培育良种壮苗,并进行推广,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完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检测。

3.3.2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森林资源的培育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取科学办法解决当前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从分类经营,造林设计,适地造林,良种壮苗等方便入手,利用现代栽培技术,实现定向培育和管理相结合,加强对现有林的抚育,调整林种树种和林龄结合,提高森林的质量。

4、发展生态产业

我国林业生产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利用市场机制是无法调节这一矛盾的。生态产业的企业通过控制两个生产系统的速度和稳度,实现生态负效益转化为生态正效益,变废为宝。应发展四个方面的生态产业。

一是绿色食品。为市场提供各种无 污染、原生态、少人为影响的瓜果以及以瓜果为原料的副食产品。这主要是针对林业中的果树林而言。

二是生态城镇建设。充分利用本地的林业资源,发展能耗低、废物能够当地资源化的生态旅游村,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管理。

三是对废弃地进行生态垦殖。在荒山、荒坡、矿区废弃地等未被开发或已经被破坏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利用一定的生态技术进行植树造林、种草,其后发展林业或牧业,然后进一步发展相应的庄园。

四是建设生态旅游工程,既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5、解决林地逆转问题

由于林业抓得落实不够,造成超限额采伐问题,使有林地变成疏林地,疏林地变成无林地,使林地逆转制约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明确落实责任,建立毁林造成林地逆转的一发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林地保护措施。加强对木材加工点的检查监督。立了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建立林业执法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保证执法队伍的执法力度。改善和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为资源林政工作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6、结语

要想更好的将林业发展起来,首先应该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粗放型的现状,将其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化。同时还应该将其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可以确保林业经济不断发展,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获取相应的社会利益。当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本着环境优先的原则,将社会利益和环境保护置于首位。

参考文献:

[1]黄和亮,陈少红,王文烂.加强林地管理促进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1999,(6).

[2]程平.浅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C]//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1册,2004.[4]侯元兆.当前中国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2,(3).

[3]张辉.探索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J].产业研究,2011,10.

[4]任万里.关于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5]许家忠.浅析如何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外资,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