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设计会影响建筑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设计是项目开发和建设的核心,不同的使用功能决定了民用建筑不同的设计及外观,本文对民用建筑设计的特点、民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设计中,一般是先将民用建筑物的设计图展现出来,再结合其他影响因素确定整个设计方案。从民用建筑设计阶段到其完工交付、使用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所以,要仔细构架建筑规划的每一个力点。民用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外观形状是多样化的,但是,它的本质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要着重考虑三个重要的因素,即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使用性能和整体形象。
1.民用建筑设计的特点
现在,人们更加强调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相协调、统一,并响应国家号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用建筑的建设是提高我国老百姓居住水平的基础,设计出新颖、经济实用、质量较高的建筑作品,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制图水准都是一定的考验。光线、朝向、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是影响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例如民用建筑地处地震频发的山区和接近山区的丘陵(主要以西南地区为主)地带,建筑设计人员应把握这种自然规律,考虑以当地常规的主流设计为蓝图,结合实际需要,使民用建筑的设计结构和形式尽量适应山区特点;丘陵多山地区以山为背景又可以为人们献上山地雄伟、壮丽的特殊视觉盛宴。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如果处在北方,常年降雨量较少,应采用较平的屋顶形式;在与之相反的南方,充沛的雨水使得建筑应采用稍倾斜的屋顶形式,倾斜的屋顶形式有助于加速雨水的排流过程。
2 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自然环境的影响
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平面布置方式应根据民用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土壤和环境功能等条件来确定。民用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我国三等级阶梯式的地理特征和多种气候变化,其中包括温度、地质、湿度、雨雪、光线、抗震度和广阔的地理面貌,东西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等条件。在长江以南地区,设计外墙时可以采用空斗墙、空眠墙,以便散热;在东北、黄河以北地区,设计外墙时主要采用 370 砖墙,以便抵御寒冷;在特殊极寒地区可以使用能够抵御低温的 490 砖墙。设计师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征,在设计温度较低地区的民用建筑时,应充分考虑保温、御寒、防冻、防风等因素。外墙保温通常刷聚苯保温颗粒,也可以贴制苯板、岩棉板,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外部保温方法是提高维护结构热阻或选择正确的结构形式。长江以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常年雨水泛滥,在云南、四川等多山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应尽量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地带,且建筑总体布局应基于当地的自然和地理环境特征进行设计,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温度较高地带的民用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通风、散热等因素。在西南部等地质复杂地区设计民用建筑时,应特别注意地震等灾害的发生。
2.2 物质及技术条件的影响
要想使民用建筑物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丰厚的物资基础,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建筑从业人员。②技术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管建筑用材用料情况和建筑质量。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新材料、新工艺被广泛用于民用建筑中。因为民用建筑的建设费用要比其他部门多,它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民用建筑时,既要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以减少能源和劳动力等耗费,又要考虑建筑工程的质量,双管齐下,以此降低民用建筑的建设成本,努力提高其经济实效性。
2.3 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方针政策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建筑设计,我国不断完善并颁发有关建筑设计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使得建筑行业有了统一的管理标准;另一方面,使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办事,技术规范是建立在实际经验基础上的。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的背后,既需要建筑施工者专业做事,又要靠纪检部门的督促。设计师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同样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在设计民用建筑时,设计人员应准确计算建筑面积,各部门应全力配合设计人员做好设计工作,科学选择建筑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节约资源、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等。在建筑物安全性方面,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耐火耐温材料,避免火灾的发生,提高相应的安全等级,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4 使用性能的影响
由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可知,应把民用建筑中的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采光良好、通气、通风和景色俱佳的位置,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应遵循规范,认真设计,仔细推敲。另外,根据民用建筑的受力、承载情况和结构、外形等因素,选择尺寸合适的建筑构件,在设计重要的结构体系时,应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以确保构件之间可以牢固地连接,保证民用建筑使用时的安全性。
3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
3.1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的重要性
在全球都节约资源的前提下,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减少资源浪费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在民用建筑设计时候重视其经济实用性。尤其是在对于户型的合理安排和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方面,必须在保证民用建筑自身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够建造出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民用建筑。设计是民用建筑项目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方案的好坏将关系到民用建筑成本的高低与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另外还会影响完工后建筑物品的经济效果。因此民用建筑项目一般会有很多个备用选择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其进行技术的经济等可行性分析后,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在建筑设计行业都了解的一点是:提高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是十分重要的。提高经济实用性就需要设计者在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时,认真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也就是需要进行计算数值的指标,搜集到所有与其有关的精确数据,然后对计算出来的指标数值进行定量分析,其次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将施工的可行性、经济实用性等纳入考虑的范围之中,还应在质量较优的前提下使建设费用最低,并且要保证设计与施工的速度一致,这样可以避免施工中途停止,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建设成本,从而提高其经济实用性。
3.2提高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的措施
要想提高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首先要合理设计平面以保证建筑物长宽比例适当。设计师应科学设计平面,以最小的面积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率,减少不重要房间和车库等所占用空间,提高经济实用性。另外,民用建筑物的外墙大小也是影响其经济实用性的因素之一,同样面积下,周长越小,建设所需要的费用也会越低,建筑物的经济实用性越强。其次要注意在对民用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面积户型还有单元的组成要适宜。例如在对一个地区的民用建筑进行设计之前,必须清楚的了解那个地区的家庭组成情况、经济情况等等,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当地人需要的民用建筑,然后合理分配不同面积的户型比例,使得各种套型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购买群体的需要。
4 结语
结合民用建筑的影响因素,在整个建筑设计中秉承传统建筑的模式,应用现代大工业机械化劳动模式,使用专业的建筑材料,依托建筑设计师的精制图纸,考虑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处等诸多因素设计出建筑物。探究这些因素可以为我们民用建筑设计多一份参考,多一份质量保证。要设计出适应性强的民用建筑,真正实现民用建筑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农晓英.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元素[J].陕西建筑,2008(06).
[2]闫立东.浅谈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4).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城市发展的关注度已由经济转向环境和健康。现阶段,在注重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多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建设设计中融入环境保护理念,将生态保护和建筑设计二者融会贯通、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