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2014-04-29 00:00:00李婉薇王丽妍
基层建设 2014年23期

摘要:建筑低碳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理念,它贯穿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涉及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从节能降耗和资源的再利用等方面,去考虑建筑的低碳设计问题,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低碳生活带来的实惠。本文探讨了低碳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策略

低碳节能理念对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其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当中,为现代建筑节能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低碳节能和建筑设计有机融合,在促进建筑的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一、低碳模式在建筑发展中的必要性

我国建筑推行低碳发展模式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将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行低碳发展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二、低碳背景下建筑设计的策略

1、制订低碳建筑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主管部门要制定一套低碳建筑有关的技术标准体系。如低碳建筑设计规范、低碳建筑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低碳建筑评估标准及低碳建筑标识制度等,使低碳建筑产品从设计、施工、竣工到最终建筑产品评估都有据可依。加强低碳建筑材料及设备的信息技术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主要建筑材料及设备的碳排放量及能耗值数据库,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单位能耗进行标识和追踪,实施低碳建筑材料和设备产品质量终身责任制。

2、建筑物的体形设计

通过有效促进空气流通,以达到降低供暖或制冷使用的能源消耗。拥有科学合理设计的建筑物体形以及平面形式,能够很好地将低碳建筑理念付诸于实践当中。由于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各异,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也需要设计者重视体形系数对低碳环保的影响。

3、合理选用绿色建材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建筑材料能耗消耗大,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有的混凝土会散发出氡气,对环境很不利,人造板材释放出来的甲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如果选取的建筑材料不合理的话,不仅不利于建筑的使用和维护,还会造成很大麻烦。因此,建筑材料要尽可能选择能源消耗低的,并且其再生和重复利用性能较好,能够有效实现低碳节能设计的目标。在选择建筑内部的装修材料时,要对材料的性能特点加以特别注意,尽量使选择的装饰材料有高效简单的功能、低消耗,有利于施工维护,并可以调节室内环境。

4、综合利用能源基础上的低碳节能设计

建筑低碳节能的高要求,使得整个建筑设计中低碳节能理念的运用在设计阶段就要开始,在进行低碳节能设计时,还必须优化资源能源的使用方式,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技术新材料。首先,在建筑设计中,依据实际情况对低碳节能设计予以合理选择。依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规律,影响建筑能耗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地区性差异,因此能源利用方式对不同地区的建筑来说有重大意义。例如北方城市需要的采暖能耗很大,碳的使用量也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在设计建筑时,对其保温方面的设计要加强,积极对新的采暖方式予以采用,以求有效实现低碳节能的目标。其次,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能源。在建筑使用寿命期内,充分考虑能源因素,使得建筑和环境能够和谐统一,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以及地热能等,使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降低,获得良好的低碳节能效果。

5、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

一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这样可以使面积总体需求降下来。在建筑空间需要量较大建筑工程或建筑集群来说,提高空间利用率尤为重要,对住房面积的标准进行合理控制,这样就可以使建造能耗降到最低。由此可见,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建造总体空间面积尽可能地缩小,也是建筑低碳节能的重要手段。

二是从再利用的角度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是建筑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发展的契机。户型设计中考虑空间的灵活可变性,以及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既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是降低建设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

6、运用遮阳设计

日照采光会对建筑物的室内冷暖温度造成一定的负荷影响。特别是冬季来临,需要发挥充分的日照采光功能,保障室内温度。而夏季时,通过从玻璃的日照光线射入室内,会造成房间温度过高,进而增加空调等家用设备的能耗。伴随着隔热、密封化、房屋内部能量消耗的增加、冷气使用的增多,适当的遮阳功能显得比以往越发重要了。对于写字楼等内部发热量很大的建筑物,由于冷气的使用频率高于暖气,遮阳功能被作为全年重点。遮阳设计时应满足几点要求:首先要防止夏季阳光的直射,并尽量避免散热辐射的影响。其次要有利于窗口的通风、采光和防雨。同时要注意不阻挡从窗口向外眺望的视野以及与建筑造型处理的协调,并力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值得关注的是,寒冷如东北地区的相关地域,应以采暖为主;炎热地域的建筑设计,应以隔热为主,并需要保障外遮阳的相关设计方案合理,以达到隔热、节能的双重目的。

7、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科学设计建筑。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自然条件、气候特征、采光条件以及通风条件。因地制宜,根据建筑所处的具体的生态情况,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建筑,充分的考虑低碳理念,尽可能的利用光照和通风条件来实现夏天降温、冬天取暖,达到节能减排和减低能耗的目的。因此,建筑设计必须的坚持因地制宜,低碳环保。

总之,实现建筑业的低碳化发展,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建筑领域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尹宏宇.低碳式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04):23-24.

[2]王磊.基于低碳理念的建筑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11):40-41.

[3]王睿.低碳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原则探析[J].建筑节能,2013,24(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