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休闲城市建设的思考

2014-04-29 00:00:00徐美星
基层建设 2014年23期

摘要:休闲经济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视休闲经济发展、推动休闲城市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正如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休闲产业的诞生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发展休闲经济正当其时。因此加强常山县休闲城市建设与休闲经济发展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常山县;休闲;规划;城市建设

引言

2013年4月,国家标准委正式确定衢州为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城市。衢州市抓住机遇,提出了一城、一区、一园、一村“四个一”建设的思路,明确了建设现代田园城市、首个国家休闲区、打造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创建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目标。其中,国家休闲区的建设涵盖了其他“三个一”的基本内容,是市委、市政府战略思路的核心内容,是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最重要的抓手。常山县于2013年底调整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实力工业、休闲城市、美丽乡村”的发展战略,将休闲城市建设作为我县实现“奋力追赶、科学跨越”的重要举措。

1、什么是休闲城市

休闲城市,是休闲功能上升为城市性质的城市,休闲功能区发展完善、休闲设施丰富、休闲产业高度发达、环境优美,以休闲文化为城市的气质与灵魂,拥有现代化的城市休闲设施、国际化的休闲环境和标准化的休闲设施,提供个性化的休闲服务,具备国际化休闲形象的宜居城市。构建休闲城市,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的全面发展,促进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社区服务以及商贸零售、金融保险、电子信息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将会对城市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打造休闲城市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休闲产业与许多服务业相关联,休闲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会展等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金融、物流、信息、文化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休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经济也迎来了不可估量的前景。

2)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休闲消费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带动第三产业中细分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如旅游产业、工艺品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等,其规模和结构的不断发展促进形成休闲产业,并将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因此,发展休闲产业扩大第三产业规模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3)有利于增强集聚融合效益,促进人口集聚

休闲消费的发展带动了休闲消费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娱乐业、文化业等。这些休闲服务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的集聚。人口的集聚能够带来资金和信息,同时推动文化、物流、商务的发展,增强了集聚的融合效益。

4)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

通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整治、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融休闲生活、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休闲设施,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现代化,扩展城市休闲功能,营造休闲生活氛围,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创造常山独特的城市魅力。

3、打造休闲城市的优劣势

(1)优势

1)独特的区位优势

常山县位于武夷山、黄山、三清山、千岛湖等著名景区构成的大旅游板块区域范围内,离这些著名景点只需2小时左右的路程,依托这些景区打造旅游休闲城市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2)便捷的交通优势

常山县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的美称,境内有3条高速(杭金衢、黄衢南、杭新景)、2条国道(320国道、205国道)、1条铁路(九景衢铁路)穿越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同时离衢州民航仅40分钟路程,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只要2.5个小时车程。

3)丰富的山水资源

千里岗山脉和怀玉山脉作为常山绿地系统的大背景,将常山县城环绕在其中,形成生态防护的绿色屏障,造就了常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常山县县域内地文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金钉子景区、三衢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三衢石林景区、地质博物馆等景点。

常山县中心城区山水资源优越,形成了“四水(常山港、南门溪——内河、龙绕溪、枧头溪)、六山(富足山、北殿山、“西峰尖——展依山”、“天马山——石崆山”、塔山、虎山)、十湖(花塘水库、西弄水库、大弄水库、徐家塘水库、塘北水库、七里坳水库、五里亭水库、东明湖、和山坞水库、八里塘水库)、多生态廊道”的生态格局。

(2)劣势

1)缺少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缺乏品牌产品。常山城市吸引力较弱,资源开发项目与周边县市大同小异,缺乏特色,没有注重自身的个性和特色,自有品牌形象尚不突出。

2)缺少创新的休闲新亮点。近几年来,我县虽加大了城市休闲旅游建设力度,但旅游景点分散,精品不多,缺乏大胆创新的现代创意技术来建设休闲城市新项目、新亮点。

3)没有完善的休闲设施和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发展休闲城市首先需要完善的休闲设施和颇具特色的休闲产品。而目前,常山县的休闲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也未形成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休闲城市发展。

4、打造休闲城市的主要措施及路径

1)坚持规划引领,引导产业发展

1.1明确休闲宜居定位,构筑休闲空间结构。以创建“休闲城市”为目标,明确“一主两副、双环四带、三区十片”的空间结构,其中一主指城市主中心,城市核心形象及门户景观展示节点,主导综合办公、商业金融和文体服务功能;两副分别指老城区副中心和城东新区副中心,主导商业休闲功能;双环指围绕老城区及城东新区主要景观资源构建的慢行绿道环;四带指常山港、南门溪、内河、龙绕溪滨水景观带,是城市生态、人文特色综合展示轴带;三区分别指由辉埠、常山工业园及产业大平台三大产业片区构成的工业休闲区、主城文化休闲区和城东新区现代休闲区;十片指由中心城区六山十湖构成的生态休闲片,分别是富足山——八里塘水库片区、虎山——东明湖片区、天马山——石崆山——塔山片区、西峰尖——展衣山片区、五里亭水库——七里坳水库片区、北殿山片区、大弄水库片区、徐家塘水库片区、塘北水库片区、和山坞水库片区。

1.2把休闲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总规中编制城市休闲专题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指导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凸显和体现休闲功能,确保休闲城市稳步、协调、有序发展。

1.3休闲规划要通盘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供给与外来者的休闲供给。以服务市民、服务游客为宗旨,在服务游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本地市民对休闲业发展的诉求,响应市民对旅游休闲、公共服务、旅游就业等需求。坚持“充分考虑本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平衡发展,严谨规划、认真实施”的思想;合理划分休闲功能区,有机的将资源统一利用起来;充分考虑游客对自然景色、交通状况、安全保障、通讯设施、城市卫生、环境污染、配套设施的需求。

2)努力培育城市文化

建设休闲城市,特别要强调突出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段与休闲元素结合,突出活动的文化主题,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常山很多景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里择祠、石崆寺、文峰塔等,但是可能看上去较为平淡,所以必须发掘景点其中的文化内涵,尽力把特色文化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游客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同时积极打造常山的“柚石”文化,将三衢石林、“金钉子”、石文化博览园、胡柚大道等进行整合包装,让游客感受到常山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含量,为常山城市注入更具吸引力、独特性的文化元素。

5、结束语

城市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只有通过系统、有序的设计和循序渐进的规范实施,才会让城市特色逐步形成,当城市的自然、人文和建筑景观融洽时,我县的“品形山、龙形水、雁形城”山水空间格局意象就会清晰显现,具有我县地域性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会成为我们城市的独特标志。

参考文献:

[1]王玮璠,苏波.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建设[J].现代园艺.2012(08)

[2]朱敏.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