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房屋的建设技术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目前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施工的主要技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常见,在技术上存在一些特殊性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重点对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房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已经在很多方面有了突破,如今人们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不仅存在建筑的周期缩短,成本降低,而且在质量上更有保证,其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开展和现代建筑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安全。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又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因此其内部温升幅度要比表面温升大得多,而在混凝土升温峰值过后的降温过程中,内部降温速度又比表面慢很多,在这些过程中,混凝土各部分的热胀冷缩(称为温度变形)及由于其相互约束及外界的约束作用而在混凝土内产生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则相当复杂。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发热,引起混凝土构件在升温、降温过程中因各部位温差应力加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等因素极易使构件本身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到结构安全及使用。因此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具体的施工过程
1、施工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技术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材料的选择、浇筑方法、养护措施及保温保湿控制等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⑴认真检查钢筋、模板、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施工质量及要求⑵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牢固性。⑶做好施工用电的保障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振捣及施工照明。⑷做好施工机具及混凝土养护保温保湿材料的储备。⑸浇筑过程需要昼夜施工时,应提前将施工人员分成3个班组倒班施工,确保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
2、商品混凝土的制备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具有生产资质生产厂家的商品混凝土。⑴混凝土制备前要确定施工配合比及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⑵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方法进行混凝土制备。⑶混凝土拌合完成后,进行坍落度检测、和易性的观察,不得有分层离析现象。
3、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
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及单程运输时间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出现交通状况可随时增减车辆,但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若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调整时,运输车应加速搅拌且搅拌时间不低于2min;若离析严重、坍落度损失量过大,经补充外加剂或加速搅拌已无法恢复的混凝土,不得浇筑入模。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浇筑厚度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振捣棒的作用范围确定,一般为30cm~50cm。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尽量缩短间歇时间,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宜采用二次振捣施工工艺,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及钢筋周围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粘结力及与钢筋的握裹力,减少混凝土内部裂缝及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裂性能。
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防治温度应力裂缝产生的关键。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保温是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散失缓慢,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使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保湿的作用是防止尚在混凝土强度发展阶段的混凝土因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粘贴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在不易粘贴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剂,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降温缓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可设置遮阳降温棚或加强覆盖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快速硬化,产生收缩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设置专人进行养护,经常检查塑料薄膜、养护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15d。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其浇筑量过大,整体要求高。降低水化热,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规范的25℃内,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控制在15℃内,是施工的要点,对于裂缝的防止,还应在结构设计上采取措施。为进一步控制混凝土基础产生裂缝,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降低混凝土的浇灌温度,减少基础的约束,提高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减少温度收缩应力,预防裂缝的出现,除用草帘覆盖外,在混凝土上面先盖一层塑料薄膜,并适当延长养护、拆模时间,提高混凝土拆模强度,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
2、采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水泥应不结块,符合质量标准并有质保书和复验单。选取合适的低水化热品种的水泥,因为不同品牌的水泥的组织成分各不相同,导致配制出的混凝土的性能也各不相同,而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初期开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及收缩产生的内应力所致,产生收缩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水泥水化硬化后生成的矿物体积比反应前的水泥、砂、碎石与水的总体积小。②因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在浇注初期,受水泥水化热影响,混凝土水化产生的较多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散热缓慢,产生体积膨胀,随着龄期增大,又逐渐降温,发生体积收缩,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而水泥中所含的MgO则具有一定的延滞性微膨胀性能,且膨胀持续时间长,而产生膨胀的时间又能与混凝土的内部降温同步,能够有效的补偿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进而有效地阻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如夏季采用低温水或冷水拌制混凝土,对于泵送混凝土,要对泵的管或泵车进行必要的覆盖或降温。
4、尽可能按设计和规范掺用外加剂,减少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外加剂应有质保书和复验单,配制计量要正确,选择合适的外掺剂,因混凝土分层浇注,要保证混凝土在浇注上层时,下层混凝土不至于初凝,又要延缓混凝土在浇注上的内部温度峰值的出现,混凝土内可掺用适量的微膨胀剂替代水泥,以起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的作用,同时在混凝土在硬化时产生一定的微膨胀,以补偿混凝土部分收缩。
五、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只用充分了解并掌握施工技术,才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华维.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技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2,5(8).
[2]王磊.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J].技术与市场,2012(9):68-68.
[3]李文艳.房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3,13:257.
[4]苏美华.初探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4(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