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2014-04-29 00:00:00马玉玲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不受任何支配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呢?很显然,兴趣是关键,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教学环境;师生关系;问题情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松课堂,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意见,特别对一些独特的看法、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要给予鼓励、表扬、发展,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二、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每堂课的情境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入问题与所涉及知识的相关性、类比性。如学“平移”的时候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用平移制作出来的美丽的图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会动手制作图案,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思维美、内在美,感受数学的魅力,陶冶情操,让其对数学有一种渴求。

三、创设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过程的教学,充分展示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创设各种条件,让其积极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揭示课题后,教师说:“根据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你能理解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学生的情绪顿时提了上来,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与一元一次方程对比之后,说出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理解。这样,学生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和好处,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

四、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我要求学生学习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看书,边读边想。让学生充分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当然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起着核心的作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传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的课堂也会越加变得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池汉学校)

?誗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