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014-04-29 00:00:00张素江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关爱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关键词:主导作用;课堂氛围;主体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愿意学,乐于学。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这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那么,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老师、学生、教材、教法等影响着课堂气氛,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老师,只有通过老师的创造性活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老师的教学心态不同,学生学习的情绪也会有所不同。良好的教学心态是老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首先,备课要充分。课前应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精心组织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要清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其次,教学要投入。上课开始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做个小游戏。这样,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才能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用关爱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尤其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关怀。教学要有耐心,尤其是碰到学困生时,更要耐心、认真讲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设计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爱玩、贪玩,小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老师要多动脑筋,设计一些恰当的游戏,让学习与游戏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氛围

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学习更加直观,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老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

2.创设情境,丰富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3.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对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创设悬念,活跃课堂氛围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不知道该如何活跃课堂氛围,害怕课堂活跃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教育观念,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有了悬念,学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就会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大胆发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创造轻松、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创造课堂气氛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语文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

[2]胡娜.对如何改善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作者单位 河北省定州市翟城小学)

?誗编辑 孙玲娟